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2560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54
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包括中和调质罐、一号螺杆泵、缓冲罐、二号螺杆泵、三相分离器、三号螺杆泵、燃烧室、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冷凝器、活性炭净化装置、风机、排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调质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一号螺杆泵的进口,一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缓冲罐的进口,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二号螺杆泵的进口,二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三相分离器的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中和调质、三相分离与高温热解有机结合,对渣的处理更为彻底,可达到清洁排放要求,并且对酸性和碱性油泥的复杂成分适应能力更强;油泥中的油分可以回收,经济性好;油、污泥、水分离彻底,污泥达标排放,无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为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酸性油泥广泛来源于石油化工过程,比如炼油厂烷基化生产和石油产品的硫酸精制等,含固率高,含油率高,含水率较低,除了大部分的砂石外,其它以无机酸、有机酸和油类等物质为主。酸性油泥中含有未反应完的硫酸等酸性物质、迭合物、磺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有害物质。碱性油泥是一种含有较高浓度的含硫化合物、酚类和环烷酸类的钠盐、油类和反应残余的游离NAOH等污染物,成分极其复杂。其主要来源为炼油厂碱渣,又可细分为催化汽油碱渣、催化液态烃碱渣、常压汽油碱渣、常压柴油碱渣和乙烯裂解气碱渣等。大量的酸性油泥和碱性油泥没有经过合适的处理,一般采用粗放形式堆放于场外,以大气、水体或土壤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地污染环境。目前许多的处理技术,只是单独对酸性油泥或碱性油泥进行处理。对酸性油泥和碱性油泥集中处理的技术,最普通的是采用中和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中和过程虽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酸和碱,减少一部分调节pH值的费用,但是由于酸性油泥和碱性油泥成分复杂且高含油,破乳困难,导致油水分离不彻底,最后的尾渣排放难以达标,而且废水排放易受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其中的有用石油类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将中和调质、三相分离与高温热解有机结合,对渣的处理更为彻底,可达到清洁排放要求,并且对酸性油泥和碱性油泥的复杂成分适应能力更强;油泥中的油分可以回收,经济性好;油、污泥、水分离彻底,污泥达标排放,无二次污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包括中和调质罐、一号螺杆泵、缓冲罐、二号螺杆泵、三相分离器、三号螺杆泵、燃烧室、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冷凝器、活性炭净化装置、风机、排气筒、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调质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一号螺杆泵的进口,一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缓冲罐的进口,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二号螺杆泵的进口,二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三相分离器的进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卧式离心机、污泥箱、油水混合箱,卧式离心机的排渣口通过第一软连接与污泥箱相通,所述污泥箱底部出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三号螺杆泵的进口,三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的进料口,油水混合箱顶部设有变压器、高压电引入管,所述油水混合箱内设有分布槽,卧式离心机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软连接与分布槽相连接,所述分布槽底部设有众多的分散通孔,所述分布槽的下方设有竖挂板式电极,竖挂板式电极与高压电引入管的金属裸露点相连,连接之处用绝缘材料密封,竖挂板式电极通过支架固定在油水混合箱的上部,所述油水混合箱设有出液隔板,所述出液隔板与所述油水混合箱内壁的上部构成集油区,所述出液隔板的上端密闭固定于所述油水混合箱,所述油水混合箱的下部形成油水界面,所述油水界面与所述出液隔板下端构成排油区,所述油水混合箱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集油区与出油口连接,所述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包括前仓、中仓、后仓,中仓与前仓、后仓采用波纹管密封件连接,前仓顶部设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与三号螺杆泵的出口连接,前仓底部设事故排渣口,后仓顶部设热解气出口,后仓底部设排渣口,中仓设有内壳、外壳,内壳通物料,外壳通燃烧器出来的高温烟气,外壳的一端设有高温烟气进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通过第七管道与活性炭净化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活性炭净化装置内设有活性炭,中仓为回转式筒体结构,筒体内部设螺旋板用于输料,中后段布设料幕防磨扬板,料幕防磨扬板的作用保护仓壁换热管免受直接冲刷,另外还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前仓和后仓不可回转,热解气出口通过第六管道连接冷凝器热解气入口,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凝器上设有冷凝器热解气出口、冷凝器冷水入口、冷凝器热水出口、冷凝器油回收出口,冷凝器热解气出口与燃烧室的进口通过第十管道连接,第十管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冷凝器冷水入口通过第八管道连接水箱,第八管道上设有冷凝器水泵,冷凝器热水出口通过第九管道连接热水用户,冷凝器油回收出口连接油回收装置,燃烧室设有丙烷气体入口、空气入口,燃烧室的出口通过第十一管道与高温烟气进口连接,燃烧室的出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中和调质罐的顶部尾气出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活性炭净化装置的进口,缓冲罐的顶部尾气出口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活性炭净化装置的进口,所述电控柜内设置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燃烧室、第一变频器电连接,燃烧室接收PLC控制器发出的温度控制信号,调节燃烧室的出口温度,使热解气出口的温度在510~610℃之间,第一变频器接收PLC控制器发出的温度控制信号,调节冷凝器水泵的送水量,使冷凝器热解气出口的温度在260~310℃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中和调质、三相分离与高温热解有机结合,对渣的处理更为彻底,可达到清洁排放要求,并且对酸性油泥和碱性油泥的复杂成分适应能力更强。2、酸性油泥和碱性油泥中和后再热解,节省了酸或碱的使用。而且经过酸碱的中和后,比单独对酸性油泥或碱性油泥进行热解减少了酸性碱性气体对设备的腐蚀。3、在中和调质罐之后增加了缓冲罐,缓冲罐用于中和后的物料输送,满足连续的三相分离和高温热解过程,从而处理规模更大。4、在整个过程中,中和调质罐和缓冲罐产生的中间气体和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的烟气尾气一起进入活性炭净化装置进行净化,达到环保要求。5、油泥中的油分可以回收,经济性好。6、油、污泥、水分离彻底,污泥达标排放,无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分布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图4为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与冷凝器、燃烧室、电控柜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1、图2、图3、图4、图5中,1.中和调质罐,2.一号螺杆泵,3.缓冲罐,4.二号螺杆泵,5.三相分离器,6.电控柜,7.燃烧室,8.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9.冷凝器,10.三号螺杆泵,11.活性炭净化装置,12.活性炭,13.风机,14.排气筒,15.第一管道,16.第二管道,17.第三管道,18.第四管道,19.挖掘机,51.卧式离心机,52.排渣口,53.第一软连接,54.污泥箱,55.第五管道,56.排液口,57.第二软连接,58.变压器,59.高压电引入管,510.分布槽,511.竖挂板式电极,512.集油区,513.出油口,514.出液隔板,515.支架,516.油水混合箱,517.出水口,518.油水界面,519.排油区,520.通孔,61.第一温度传感器,62.第二温度传感器,63.第三温度传感器,64.第一变频器,65.PLC控制器,71.丙烷气体入口,72.空气入口,73.第十一管道,81.进料口,82.前仓,83.事故排渣口,84.波纹管密封件,85.内壳,86.中仓,87.外壳,88.烟气出口,89.高温烟气进口,810.螺旋板,811.料幕防磨扬板,812.排渣口,813.后仓,814.热解气出口,815.第六管道,816.第七管道,91.水箱,92.冷凝器水泵,93.第八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包括中和调质罐、一号螺杆泵、缓冲罐、二号螺杆泵、三相分离器、三号螺杆泵、燃烧室、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冷凝器、活性炭净化装置、风机、排气筒、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调质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一号螺杆泵的进口,一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缓冲罐的进口,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二号螺杆泵的进口,二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三相分离器的进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卧式离心机、污泥箱、油水混合箱,卧式离心机的排渣口通过第一软连接与污泥箱相通,所述污泥箱底部出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三号螺杆泵的进口,三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的进料口,油水混合箱顶部设有变压器、高压电引入管,所述油水混合箱内设有分布槽,卧式离心机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软连接与分布槽相连接,所述分布槽底部设有众多的分散通孔,所述分布槽的下方设有竖挂板式电极,竖挂板式电极与高压电引入管的金属裸露点相连,连接之处用绝缘材料密封,竖挂板式电极通过支架固定在油水混合箱的上部,所述油水混合箱设有出液隔板,所述出液隔板与所述油水混合箱内壁的上部构成集油区,所述出液隔板的上端密闭固定于所述油水混合箱,所述油水混合箱的下部形成油水界面,所述油水界面与所述出液隔板下端构成排油区,所述油水混合箱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集油区与出油口连接,所述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包括前仓、中仓、后仓,中仓与前仓、后仓采用波纹管密封件连接,前仓顶部设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与三号螺杆泵的出口连接,前仓底部设事故排渣口,后仓顶部设热解气出口,后仓底部设排渣口,中仓设有内壳、外壳,内壳通物料,外壳通燃烧器出来的高温烟气,外壳的一端设有高温烟气进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通过第七管道与活性炭净化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活性炭净化装置内设有活性炭,中仓为回转式筒体结构,筒体内部设螺旋板用于输料,中后段布设料幕防磨扬板,料幕防磨扬板的作用保护仓壁换热管免受直接冲刷,另外还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前仓和后仓不可回转,热解气出口通过第六管道连接冷凝器热解气入口,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凝器上设有冷凝器热解气出口、冷凝器冷水入口、冷凝器热水出口、冷凝器油回收出口,冷凝器热解气出口与燃烧室的进口通过第十管道连接,第十管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冷凝器冷水入口通过第八管道连接水箱,第八管道上设有冷凝器水泵,冷凝器热水出口通过第九管道连接热水用户,冷凝器油回收出口连接油回收装置,燃烧室设有丙烷气体入口、空气入口,燃烧室的出口通过第十一管道与高温烟气进口连接,燃烧室的出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中和调质罐的顶部尾气出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活性炭净化装置的进口,缓冲罐的顶部尾气出口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活性炭净化装置的进口,所述电控柜内设置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燃烧室、第一变频器电连接,燃烧室接收PLC控制器发出的温度控制信号,调节燃烧室的出口温度,使热解气出口的温度在510~610℃之间,第一变频器接收PLC控制器发出的温度控制信号,调节冷凝器水泵的送水量,使冷凝器热解气出口的温度在260~31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性和碱性油泥的中和热解处理系统,包括中和调质罐、一号螺杆泵、缓冲罐、二号螺杆泵、三相分离器、三号螺杆泵、燃烧室、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冷凝器、活性炭净化装置、风机、排气筒、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调质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一号螺杆泵的进口,一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缓冲罐的进口,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二号螺杆泵的进口,二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三相分离器的进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卧式离心机、污泥箱、油水混合箱,卧式离心机的排渣口通过第一软连接与污泥箱相通,所述污泥箱底部出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三号螺杆泵的进口,三号螺杆泵的出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的进料口,油水混合箱顶部设有变压器、高压电引入管,所述油水混合箱内设有分布槽,卧式离心机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软连接与分布槽相连接,所述分布槽底部设有众多的分散通孔,所述分布槽的下方设有竖挂板式电极,竖挂板式电极与高压电引入管的金属裸露点相连,连接之处用绝缘材料密封,竖挂板式电极通过支架固定在油水混合箱的上部,所述油水混合箱设有出液隔板,所述出液隔板与所述油水混合箱内壁的上部构成集油区,所述出液隔板的上端密闭固定于所述油水混合箱,所述油水混合箱的下部形成油水界面,所述油水界面与所述出液隔板下端构成排油区,所述油水混合箱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集油区与出油口连接,所述转筒式高温热解装置包括前仓、中仓、后仓,中仓与前仓、后仓采用波纹管密封件连接,前仓顶部设进料口通过第五管道与三号螺杆泵的出口连接,前仓底部设事故排渣口,后仓顶部设热解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德刚雷震东吴立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优尼特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