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30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包括注塑机喷嘴和注塑模具衬套,注塑机喷嘴安装在注塑机上,注塑模具衬套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注塑模具衬套的外侧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管状长口,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贯穿注塑模具衬套通往注塑模具的内型腔;注塑模具衬套上开有一圈围绕着管状长口根部的密封槽,密封槽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注塑机喷嘴的端部开有宽口通道,宽口通道通往注塑机内部熔融腔;注塑机喷嘴的宽口通道外缘端面为凸起的弧形端面;管状长口插在宽口通道内,宽口通道外缘的弧形端面顶在密封槽的弧形底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对接操作简单,且不需要更换注塑机喷嘴,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行业用的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注塑压力是由注塑系统提供的。压力通过注塑机螺杆传递到塑料熔体上,塑料熔体在压力的推动下,经注塑机的喷嘴进入模具的流道进入模具型腔,这个过程即为注塑过程,或者称之为填充过程。压力的存在是为了克服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或者反过来说,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阻力需要注塑机的压力来抵消,以保证填充过程顺利进行。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机喷嘴处的压力最高,以克服熔体全程中的流动阻力。其后,压力沿着流动长度往熔体最前端波前处逐步降低,如果模腔内部排气良好,则熔体前端最后的压力就是大气压。参见附图1(a)和附图1(b),在现有技术中,注塑机的喷嘴2一般依靠外力顶在模具衬套1外端的球面凹槽12上,球面凹槽12的底部开有通往模具型腔的主流道11。模具衬套1一般是固定不动的顶在喷嘴2上的。注塑机在进行喷嘴2的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1)当喷嘴2与模具上的模具衬套1紧密贴合时,两零件上的熔料口(主流道11和喷嘴口21)中心线应在同一轴线上,以保证熔料流道的畅通,既无熔料滞留区,又不会出现死角,熔料口为两段式。对接操作时,要保证两段式熔料口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比较麻烦,对接过程耗时且流程繁琐。(2)喷嘴2的喷嘴口21的直径要略小于模具衬套1中主流道11的直径,注塑完成后,从模具内将成型塑料件取出的过程中,熔料口(主流道11和喷嘴口21)内的塑料固化后形成的料柱,料柱会随着塑料件取出的过程被抽出。参照附图1(d),当喷嘴2的喷嘴口21的直径大于模具衬套1中主流道11的直径时,熔料口(主流道11和喷嘴口21)内固化后形成的料柱将无法抽出,导致模具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注塑循环。(3)当两零件上的熔料口(主流道11和喷嘴口21)中心线应不在同一轴线上时,熔料口内固化后形成的料柱将无法抽出,导致模具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注塑循环。(4)喷嘴2的头部22应该是圆弧形,其圆弧半径应等于或略小于模具衬套1外端的球面凹槽12的圆弧半径。这样可避免两零件紧密接触时有缝隙产生及出现熔料注射时有外溢现象。参照附图1(c),当两个弧面不匹配时,会产生熔料外协,同时熔料口内固化后形成的料柱将无法抽出。导致模具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注塑循环。在注塑的过程中,注塑机可对各种模具进行注塑,所以模具经常更换,模具衬套1也需要经常跟随模具一起更换。由于要求喷嘴2的喷嘴口21的直径小于模具衬套1中主流道11的直径,而不同的模具要求的主流道11直径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经常更换喷嘴2,以适应模具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板力学拉伸试样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包括注塑机喷嘴和注塑模具衬套,注塑机喷嘴安装在注塑机上,注塑模具衬套安装在注塑模具上,所述注塑模具衬套的外侧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管状长口,所述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贯穿注塑模具衬套通往注塑模具的内型腔;注塑模具衬套上开有一圈围绕着管状长口根部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注塑机喷嘴的端部开有宽口通道,宽口通道通往注塑机内部熔融腔;所述注塑机喷嘴的宽口通道外缘端面为凸起的弧形端面;所述的管状长口插在宽口通道内,所述宽口通道外缘的弧形端面顶在密封槽的弧形底面上。本技术的管状长口插在宽口通道内,注塑机喷嘴按照现有技术的方式顶在注塑模具衬套上。注塑机喷嘴宽口通道外缘的弧形端面顶在密封槽的弧形底面上形成密封,管状长口探入注塑机喷嘴内部到达注塑机内部熔融腔。本技术两零件(注塑机喷嘴和注塑模具衬套)上的熔料口其实就是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有别于现有技术中两段式熔料口,现有技术的两段式熔料口如图1(a)中的主流道11和喷嘴口21。优选的,所述的宽口通道为内径不变的直通道,所述管状长口的外表面上设有起倒挂作用的圆环状凸起块。更换模具时,圆环状凸起块可将宽口通道内凝固的塑料柱拔出,以便下一组模具的管状长口顺利插入。优选的,所述的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采用紫铜材质。综上,本技术的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熔料口就是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为一段式结构。参见附图1(a),现有技术中两段式熔料口在对接时需要将主流道11和喷嘴口21的中轴线重合,因此模具与喷嘴的安装精度要求高。而本技术为一段式熔料口,无需进行中轴线精度调整,直接对接顶紧密封即可,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在任何情况下,熔料口(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内固化后形成的料柱都可顺利抽出。(2)参见附图1(a),现有技术中两段式熔料口在对接时需要将主流道11和喷嘴口21的口径有要求,即喷嘴口21的口径要小于主流道11的口径。因此在更换模具时,喷嘴也要随之更换,操作过程麻烦,严重影响设备作业率。本技术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被包覆在注塑机喷嘴宽口通道内,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口径可根据实际要求开设。因此更换模具时,无需更换喷嘴,大大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机器的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中喷嘴与模具衬套的对接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中喷嘴与模具衬套结构示意图;图1(c)为现有技术中喷嘴与模具衬套之间对接弧面不匹配时的情形示意图;图1(d)为现有技术中喷嘴口径与模具衬套流道之间不匹配时的情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塑料喷嘴与注塑模具衬套的对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参照附图2和附图3,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包括注塑机喷嘴4和注塑模具衬套3,注塑机喷嘴4安装在注塑机上,注塑模具衬套3安装在注塑模具5上,所述注塑模具衬套3的外侧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管状长口32,所述管状长口32的内腔通道31贯穿注塑模具衬套3通往注塑模具5的内型腔;注塑模具衬套3上开有一圈围绕着管状长口32根部的密封槽33,所述密封槽33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注塑机喷嘴4的端部开有宽口通道42,宽口通道42通往注塑机内部熔融腔43;所述注塑机喷嘴4的宽口通道42外缘端面41为凸起的弧形端面;所述的管状长口32插在宽口通道42内,所述宽口通道42外缘端面41顶在密封槽33的弧形底面上。本技术的管状长口32插在宽口通道42内,注塑机喷嘴4按照现有技术的方式顶在注塑模具衬套3上。宽口通道42的外缘端面41顶在密封槽33的弧形底面上形成密封,管状长口32探入注塑机喷嘴4内部到达注塑机内部熔融腔43。本技术两零件(注塑机喷嘴4和注塑模具衬套3)上的熔料口其实就是管状长口32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包括注塑机喷嘴和注塑模具衬套,注塑机喷嘴安装在注塑机上,注塑模具衬套安装在注塑模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衬套的外侧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管状长口,所述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贯穿注塑模具衬套通往注塑模具的内型腔;注塑模具衬套上开有一圈围绕着管状长口根部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注塑机喷嘴的端部开有宽口通道,宽口通道通往注塑机内部熔融腔;所述注塑机喷嘴的宽口通道外缘端面为凸起的弧形端面;所述的管状长口插在宽口通道内,所述宽口通道外缘的弧形端面顶在密封槽的弧形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喷嘴与模具衬套的插接结构,包括注塑机喷嘴和注塑模具衬套,注塑机喷嘴安装在注塑机上,注塑模具衬套安装在注塑模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衬套的外侧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管状长口,所述管状长口的内腔通道贯穿注塑模具衬套通往注塑模具的内型腔;注塑模具衬套上开有一圈围绕着管状长口根部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注塑机喷嘴的端部开有宽口通道,宽口通道通往注塑机内部熔融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程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永健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