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固定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29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具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和承力座,承力座为两个包括第一承力座和第二承力座,承力座上设置两条长方形定位通孔,长方形定位通孔内设置定位机构,支撑座上设置镂空部,镂空部位于长方形通孔的下方,第一承力座与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二承力座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支撑座靠近第二承力座的一侧设置轴承座,轴承座内转动设置调节丝杆,第二承力座上设置第一螺纹孔,调节丝杆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前后移动的第二承力座以及左右移动的定位机构,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模具定位,具有作业效率高、投入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固定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装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固定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制造业在当前经济体制中占有很大比重,常见的生活、生产等用具均离不开制造业的身影,以身边的电子产品为例,其中的塑胶外壳生产加工就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点,塑胶颗粒原料(PC、ABS等)在高温条件下进入熔融状态,经过调色、挤出、压铸成型。其成型过程中需要使用配套的模具,模具通常包括公模和母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两者合拢时使原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分开时取出成型产品。模具也是需要加工出来的,无论是粗加工、精细加工亦或是CNC数控加工,都需要配备相对应的模具固定支撑装置,现有技术中,不同尺寸、形状的模具,需要配合特定的固定支撑装置,该固定支撑装置仅仅是前期加工、后期维修模具的过程中才得以使用,利用率极低,但是给企业带来的成本确是不可忽视的,为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一种通用性的模具固定支撑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固定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前后移动的第二承力座以及左右移动的定位机构,使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模具定位,具有作业效率高、投入成本低等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模具固定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和承力座,所述承力座为两个包括第一承力座和第二承力座,所述第一承力座和第二承力座上均设置两条长方形定位通孔,所述长方形定位通孔内设置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承力座上侧的定位块、U形定位板、第一定位螺栓以及位于承力座下侧的第二定位螺栓,支撑座上设置镂空部,镂空部位于长方形通孔的下方,所述U形定位板与定位块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U形定位板上,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定位块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承力座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座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靠近第二承力座的一侧设置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转动设置调节丝杆,所述第二承力座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指向第一承力座,所述调节丝杆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第二承力座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长方形定位通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在空间上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为锥台状或者台阶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为板状结构,在其四个角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内六角螺钉,所述支撑座的下侧设置碟簧组件,所述内六角螺钉下端贯穿碟簧组件后设置背紧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的第二承力座与第一承力座之间的间距可调,即实现了第一承力座、第二承力座上的两组定位机构之间的前后间距可调,通过松紧第二定位螺栓,可实现两个定位结构之间左右的间距可调,从而使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模具固定与支撑。2.具体使用时,根据模具的具体尺寸调节四个定位块的位置,通过第二定位螺栓从下方对定位块的位置进行固定,将模具的四个角分别放置在四个定位块上,通过第一定位螺栓从上方对模具进行夹持固定,U形定位板与定位块转动配合可以适应不同凸缘的模具,增强本结构的适应能力。3.在模具的下端面通常设置定位孔,本技术将定位块为锥台状或者台阶状结构,可搭配不同尺寸的定位孔进行使用。4.通过内六角螺钉和背紧螺母的相互配合使整个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刀具在下压过程中,位于支撑座下侧的碟簧组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预防刀具与模具初接触过程中发生刚性损伤的现象,而且碟簧组件为第二定位螺栓提供便利的拆装空间;需指出的是,碟簧组件的形变量可以通过调整刀具的行程量进行补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撑座,2-内六角螺钉,3-碟簧组件,4-背紧螺母,5-第一承力座,6-第二承力座,7-长方形定位通孔,8-定位块,9-U形定位板,10-第一定位螺栓,11-镂空部,12-轴承座,13-调节丝杆,14-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模具包括支撑座1和承力座,支撑座1为板状结构,在其四个角设置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内六角螺钉2,支撑座1的下侧四个角的位置均设置碟簧组件3,内六角螺钉2下端贯穿碟簧组件3后设置背紧螺母4;承力座为两个包括第一承力座5和第二承力座6,第一承力座5和第二承力座6上均设置两条长方形定位通孔7,长方形定位通孔7内设置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承力座上侧的定位块8、U形定位板9、第一定位螺栓10以及位于承力座下侧的第二定位螺栓(图未示),支撑座1上设置镂空部11,镂空部11位于长方形通孔7的下方,镂空部11用于提供第二定位螺栓的安装空间,定位块8为锥台状,U形定位板9与定位块8转动配合,第一定位螺栓10螺纹连接在U形定位板上,第二定位螺栓与定位块8螺纹配合;第一承力座5与支撑座1固定连接,第二承力座6与支撑座1滑动连接,支撑座1靠近第二承力座的一侧设置轴承座12,轴承座12内转动设置调节丝杆13,调节丝杆13的外端设置把手14,第二承力座6上设置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指向第一承力座5,调节丝杆13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第二承力座6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一致,长方形定位通孔7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在空间上相互垂直。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定位块8为台阶状结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具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承力座,所述承力座为两个包括第一承力座和第二承力座,所述第一承力座和第二承力座上均设置两条长方形定位通孔,所述长方形定位通孔内设置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承力座上侧的定位块、U形定位板、第一定位螺栓以及位于承力座下侧的第二定位螺栓,支撑座上设置镂空部,镂空部位于长方形通孔的下方,所述U形定位板与定位块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U形定位板上,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定位块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承力座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座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靠近第二承力座的一侧设置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转动设置调节丝杆,所述第二承力座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指向第一承力座,所述调节丝杆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第二承力座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长方形定位通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螺纹孔的延伸方向在空间上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具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承力座,所述承力座为两个包括第一承力座和第二承力座,所述第一承力座和第二承力座上均设置两条长方形定位通孔,所述长方形定位通孔内设置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承力座上侧的定位块、U形定位板、第一定位螺栓以及位于承力座下侧的第二定位螺栓,支撑座上设置镂空部,镂空部位于长方形通孔的下方,所述U形定位板与定位块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U形定位板上,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定位块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承力座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力座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靠近第二承力座的一侧设置轴承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新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