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23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包括壳体、操作手柄、电池包、驱动电机、齿轮减速机构、冲击装置、夹头和输出轴,输出轴和壳体之间设有钢套,在输出轴、钢套和壳体连接处外侧装配有第一O型圈;冲击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中间盖,在中间盖和壳体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驱动电机和冲击装置连接处设有羊毛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第一O型圈对输出轴和壳体进行密封,采用第二O型圈对壳体和冲击装置上的中间盖进行密封,密封性能好,在遇水工况下使用的话,可以防止雨水或者工作用水进入冲击螺丝批内部,损坏冲击螺丝批,采用羊毛垫圈结构,防止内部油脂渗漏,延长冲击螺丝批使用寿命,且组装便捷,拆卸方便,方便操作工操作,减轻操作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环境恶化、能源紧缺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节能环保已成为共识,政府通过政策的实施让企业充分重视生产和贸易环节的节能降耗,从而避免大量的隐形资源浪费。欧美国家近几年也相继出台了大量的产品准入制度,以应对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上制定的更为苛刻的法律法规。欧盟对能耗产品的EUP规定,美洲对能源之星的高度重视。传统的交流电动工具在节能降耗方面没有任何优势。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直流工具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无刷电机技术在直流电动工具上的应用呈现井喷式发展。全球知名的各大电动工具厂家(BOSCH,MAKITA等)都推出了一系列直流无刷锂电工具。目前,国内电动工具企业众多,但大多都是从事传统的交流电动工具研发生产。现有交流螺丝批需接电缆线供电,不方便,机身大而重,无冲击功能劳动强度大,极易疲劳。冲击螺丝批是以冲击方式钻孔、拧螺钉等,主要用于金属、木材、塑料等物质上钻孔,如支架、栏杆、广告牌、空调室外机、钢结构厂房等的维修或安装。冲击螺丝批一般包括驱动马达、齿轮减速机构和冲击装置,其中冲击装置包括主动冲击块、被动冲击块、工作轴等,现有的冲击螺丝批一般组装麻烦,密封性能得不到保障,在遇水工况下使用的话,雨水或者工作用水容易进入冲击螺丝批内部,损坏冲击螺丝批;而且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内部的油脂也容易渗漏,影响冲击螺丝批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能好,在遇水工况下使用的话,可以防止雨水或者工作用水进入冲击螺丝批内部,损坏冲击螺丝批,而且还能防止内部的油脂渗漏,延长冲击螺丝批的使用寿命,且组装便捷,拆卸方便,方便操作工操作,减轻操作工劳动强度的锂电冲击螺丝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包括壳体、连接在壳体上的操作手柄、电池包、驱动电机、齿轮减速机构、冲击装置、夹头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和壳体之间设有钢套,在输出轴、钢套和壳体连接处外侧装配有第一O型圈;所述冲击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中间盖,在中间盖和壳体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所述驱动电机和冲击装置连接处设有羊毛垫圈。本技术采用第一O型圈对输出轴和壳体进行密封,采用第二O型圈对壳体和冲击装置上的中间盖进行密封,密封性能好,在遇水工况下使用的话,可以防止雨水或者工作用水进入冲击螺丝批内部,损坏冲击螺丝批,而且采用羊毛垫圈的结构,还能防止内部的油脂渗漏,延长冲击螺丝批的使用寿命,且组装便捷,拆卸方便,方便操作工操作,减轻操作工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冲击装置包括主动冲击块、被动冲击块和工作轴,所述主动冲击块连接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被动冲击块通过工作轴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冲击块和被动冲击块通过冲击齿配合。该种结构使得其冲击方便,且冲击稳定可靠。优选地,所述主动冲击块由电机轴旋转驱动,所述被动冲击块与主动冲击块啮合时被主动冲击块旋转驱动,所述工作轴连接于被动冲击块上且由被动冲击块带动旋转。该种结构使得其冲击方便,且冲击稳定可靠。优选地,所述工作轴和被动冲击块一体成型,所述输出轴和工作轴通过双头螺钉锁紧,在输出轴、钢套和壳体连接处内侧装配有轴用弹性挡圈。该种结构使得冲击装置装配牢固可靠,而且确保输出轴和工作轴的连接稳固可靠,输出轴在壳体内的装配牢固可靠,确保工作轴和输出轴的旋转稳定可靠。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和过载保护器,所述夹头为快速装夹在输出轴前端的快接夹头。当长时间工作时,电机温度上升到设定值时,温度感应器启动,切断对电机的供电,从而使冲击螺丝批停机。此冲击螺丝批还设有过载保护功能,即当电流监测单元监测到的工作电流大于一个设定的最大电流值时,判断冲击螺丝批过载,过载保护器工作,控制冲击螺丝批停机。快接夹头的结构,使得其更换批头(夹头)更方便快捷。优选地,所述电池包与壳体之间通过卡扣式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配合连接卡扣的卡扣架,所述电池包上设有用于断开壳体和电池包的连接的电池包解锁按钮。当电池包电量用完后,可非常方便地拆下电池包,再更换上一个新的电池包,继续工作。通过按压电池包解锁按钮,断开冲击螺丝批壳体和电池包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LED照明灯,所述LED照明灯位于操作手柄前侧和壳体之间,所述壳体前端设有橡胶套。LED照明灯的设置,方便其在夜间或光线较暗场所工作时的照明;橡胶套可以保护壳体,延长壳体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工作轴上与输出轴连接端设有卡紧头,所述输出轴端部设有配合卡紧头的卡槽,所述卡紧头卡入卡槽内通过双头螺钉紧固连接。该种结构使得工作轴和输出轴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从而确保工作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优选地,所述被动冲击块端部设有配合主动冲击块的凹槽,所述主动冲击块前端伸入凹槽内,主动冲击块后端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被动冲击块端部和限位台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冲击齿,所述中间盖和被动冲击块之间设有滚珠轴承。该种结构使得被动冲击块和主动冲击块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而且使得中间盖的装配更加稳固可靠。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的冲击方法,步骤如下: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旋转驱动主动冲击块旋转,主动冲击块和被动冲击块通过冲击齿啮合后,带动被动冲击块旋转,被动冲击块带动工作轴旋转,实现冲击功能;在工作轴所受的负载增大到特定值时,主动冲击块可选择地与被动冲击块脱离啮合,结束冲击功能;然后,主动冲击块在电机轴的旋转驱动下又与被动冲击块重新啮合,从而在旋转方向上对工作轴施以间歇性的冲击。本技术采用第一O型圈对输出轴和壳体进行密封,采用第二O型圈对壳体和冲击装置上的中间盖进行密封,密封性能好,在遇水工况下使用的话,可以防止雨水或者工作用水进入冲击螺丝批内部,损坏冲击螺丝批,而且采用羊毛垫圈的结构,还能防止内部的油脂渗漏,延长冲击螺丝批的使用寿命,且组装便捷,拆卸方便,方便操作工操作,减轻操作工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输出轴和壳体装配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冲击装置和壳体装配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头,2.输出轴,3.橡胶套,4.第一O型圈,5.钢套,6.轴用弹性挡圈,7.壳体,8.工作轴,9.第二O型圈,10.中间盖,11.滚珠轴承,12.主动冲击块,13.羊毛垫圈,14.驱动电机,15.LED照明灯,16.卡扣架,17.电池包,18.电池包解锁按钮,19.操作手柄,20.被动冲击块,21.冲击齿,22.卡紧头,23.卡槽,24.凹槽,25.限位台阶,26.电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包括壳体7、连接在壳体7上的操作手柄19、电池包17、驱动电机14、齿轮减速机构、冲击装置、夹头1和输出轴2。输出轴2和壳体7之间设有钢套5,在输出轴2、钢套5和壳体7连接处外侧装配有第一O型圈4。冲击装置与壳体7之间设有中间盖10,在中间盖10和壳体7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9,驱动电机14和冲击装置连接处设有羊毛垫圈13。冲击装置包括主动冲击块12、被动冲击块20和工作轴8,主动冲击块1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包括壳体、连接在壳体上的操作手柄、电池包、驱动电机、齿轮减速机构、冲击装置、夹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和壳体之间设有钢套,在输出轴、钢套和壳体连接处外侧装配有第一O型圈;所述冲击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中间盖,在中间盖和壳体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所述驱动电机和冲击装置连接处设有羊毛垫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包括壳体、连接在壳体上的操作手柄、电池包、驱动电机、齿轮减速机构、冲击装置、夹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和壳体之间设有钢套,在输出轴、钢套和壳体连接处外侧装配有第一O型圈;所述冲击装置与壳体之间设有中间盖,在中间盖和壳体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所述驱动电机和冲击装置连接处设有羊毛垫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装置包括主动冲击块、被动冲击块和工作轴,所述主动冲击块连接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被动冲击块通过工作轴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冲击块和被动冲击块通过冲击齿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冲击块由电机轴旋转驱动,所述被动冲击块与主动冲击块啮合时被旋转驱动,所述工作轴连接于被动冲击块上且由被动冲击块带动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冲击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轴和被动冲击块一体成型,所述输出轴和工作轴通过双头螺钉锁紧,在输出轴、钢套和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意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