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冀生专利>正文

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07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水封结构的直立插入排水管道内的长圆筒状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在阀筒底部水平中轴线上的轴,铰结着带有密封口的阀板,阀板中央部位的永磁块与阀筒内支柱体上可调高度的软磁螺栓相互吸引,使阀板紧紧密封阀口,防臭、防毒、防虫、防反溢,同时也避免因小水流而造成沉积物堵塞排水管道现象;当液面超过设定的高度时,阀板瞬间自动完全开启,产生水冲击;有助于管道清洗,不易堵;有对排水管道自动补气功能,并能随时知道地漏的工作状况。(*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水封的水压冲击止逆排水装置,尤其是一种方便施工安装、拆卸清理的直立式插入排水管道内,防臭、防虫、防火、防毒、防反溢的永磁止逆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对已公开永磁原理止逆排水装置的文献试分析如下1、如专利申请号86104109-永磁式单向阀、专利号01235804.5-磁力止回阀、专利号02265586.7-永磁式单向阀等等,这些阀整体流阻大,且未考虑其清理及故障检修的装拆问题,仅适合作为输送介质的条件较好的密封管路系统中的一个单向阀部件。2、专利号01235804.5-磁力式止回阀、专利号86104109A-永磁式单向阀等,其永磁体是套在阀口或阀板上的圆环形体,占有空间大、成本高。3、一些逆止阀和相关地漏专利方案要求相连的排水管道是水平的,或地漏及排水栓与排水管道不在同一轴线上,如专利号01235804.5一磁力止回阀、专利号02230512.2-三防地漏,这对于立式排水管道安装地漏及排水栓不方便。4、采用永磁翻斗原理式地漏及坐便器,如专利号03108724.8-系列化的翻斗式地漏等,占用空间大,不便维修。5、专利号95231251.4-一种止逆地漏等磁力密封阀,磁力对阀板受力作用点是在密封口之外,使密封口四周受压分布不均,易漏。6、专利号95230278.0-建筑排水管路逆止阀、专利号92107193.0-排水管气、水单向阀(图1、图2),这两种形式的圆形阀板在无法开启达到图中所示的最大开启位置。7、台湾专利公告号203308-磁式自动启闭落水器,阀板是靠永磁体的斥力实现闭合的,阀板随着开口的加大则斥力加大,限制了流量加大。另外现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地漏及排水栓大都仍然采用传统的扣碗或返水弯水封结构,不具备防反溢功能,又因其水路曲折,水阻大,使得流量小,其本体及相连水平排水管道易被泥沙等沉积物和纤维物堵塞,经常需要清理。公认,绝大多数扣碗地漏水封处于干涸的失效状态,下水道中细菌、小虫随着各种有害气体直接悄悄长期地排入室内,严重污染室内空气环境,是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染源之一,是生活中一个长期的无形杀手,迫切等待新产品取而代之。本技术的目的(1)本新型彻底取消传统的扣碗、返水弯及其它形式水封结构,彻底克服其多年来因工作原理带来的缺欠。(2)当流入新型地漏或排水栓的水量少时,不排水,以防止泥沙、残渣等在排水管道的水平段或拐弯处逐渐沉积而堵塞下水道现象,待水量足够大时,阀板全部开启,流阻小,通流量大,快速排水,形成水冲击,且有利于管道清洗。不易堵,头发、棉丝、砂粒等可顺畅排放。(3)当排水管道内突然出现负压时,则本新型对管道系统自动补气(恢复管道常压),然后自动及时恢复止逆封堵,完全避免发生传统扣碗式地漏及返水弯水封被吸干,而造成防臭失效现象。该装置内既使完全无水,仍可正常封堵,不需要人为补水,省心。(4)卫生间排风或中央吸尘系统工程在室内空气负压时或下层排水管道堵塞情况下管道内呈相对正压时,该装置仍能可靠止逆,不反溢、防虫、防臭、防火、防爆、防空气污染扩散。(5)对新建楼和旧有扣碗式地漏建筑,采用该新型装置可方便施工、安装与改造,便于做防水,对厚度不同的地面调整方便。(6)结构力求简单,可动部件少,无精密部件,除弹性密封材料外,无易损部件。(7)甚至盲人、聋哑人在使用时也可以随时了解装置工作是否正常,便于自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包括固定壳、固定壳上的水箅子、在固定壳中心方便装卸的永磁逆止阀阀本体三个部分。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是直立式的,长圆筒状的阀本体3的长圆筒状的阀筒6固定在固定壳1上直立插入排水管道4中,其总高度大于其长圆筒状阀筒6下端的阀口5的口径最大尺寸3倍以上;轴14固定在阀筒6下端水平中轴线位置上;半圆形阀板8的一个边铰结在轴14上,并覆盖阀口5;阀板8上的弹性密封口11中央位置的永磁块10,与固定在阀筒6下端阀口5内支柱体7上的软磁材料螺栓9,在阀板8闭合状态时两者位置相对应,并互相吸引;螺栓9的伸出高度可调,或采取永磁块10与螺栓9、支柱体7换位的安置方式。阀本体3通过短螺纹或坡形凸台12插入并锁紧在固定壳1上。固定壳1缩径的下端插入排水管道4部分的外径与标准规格的排水管道4内径为间隙配合;长度不小于2.5厘米。阀筒6通过固定壳1插入排水管道4中。固定壳1上部有膨大的内腔,以容纳更多的水量。装有单个阀板8的长圆筒状的阀筒6下端半球形侧面的阀口5平面,与轴14的轴线向下垂直平面夹角小于40度;固定着轴14的坡板15与阀筒6之间向上倾斜平滑连接减小流阻;阀筒6内壁下端,坡板15对应的另一侧固定有流线形导流板16,导流板16在支柱体7的正上方,覆盖着支柱体7和软磁螺栓9,并不影响阀板8的闭合,以免剐带污水中纤维杂物;导流板16与坡板15下端之间留有间隙。对于直接插入在用的原有扣碗地漏26中或直插入排水管4安装方式的阀筒6,其上端是锥管形卡口21,上端口大,外部套有贴紧的锥管形橡胶套管23,锥管形卡口21上部为外缘防滑的大口径的扭力口22;阀筒6外壁有四根阀筒肋25与排水管道4的内径为间隙配合。阀筒6底部有由水平支撑24与支柱体7A、7B组成的水平十字架,水平支撑24下端水平轴14上,铰接着两半圆形阀板8A、8B,并固定有两阀板的两辅助复位弹簧27A、27B;两阀板中心的永磁块10A、10B,位置是在两阀板8A、8B在闭合状态时分别与支柱体7A、7B上的软磁螺栓9A、9B位置分别相对应。对于双阀板永磁斥力复位地漏,阀筒6底部中心的水平支撑24的下端水平轴14,铰接着两半圆形阀板8A、8B,两阀板中心位置分别固定有永磁块10A、10B,该两永磁体分别与阀筒6内下端两侧两个倾斜向下的支柱体7A、7B上的两个软磁螺栓9A、9B位置相对应;水平支撑24下端延伸部是两阀板8A、8B复位支架28,支架下端装有永磁块10C,永磁块10C两极面分别与两阀板8A、8B的永磁块10A、10B位置分别对应,并磁极分别相斥安装;阀筒6下端水平中心轴线对称分布的两阀口5A、5B,其两个平面与水平中心轴14向下垂直平面夹角相等,且均小于60度;阀筒6内壁下端两支柱体7A、7B上方,分别对应固定有流线形导流板16A、16B,覆盖着支柱体7A、7B及其上软磁螺栓9A、9B,并不影响阀板8A、8B的闭合;阀筒6外壁下端有圆周分布的防偏支点29,其外形高度与排水管道4的内径为间隙配合,以保障安装时与排水管道4同轴心。阀筒6内,设有便于卸下大容积的圆桶状的第二级过滤网17,排水更可靠;阀本体3及与其配合的固定壳1、水箅子2装在地面排水口中;阀本体3及与其配合的固定壳1、水箅子2装在容器底部排水口上;阀本体3单独安装在容器底部排水口上。有益效果该技术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技术方案避免了
技术介绍
中传统扣碗及返水弯水封原理排水装置及前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完全可以实现前述说明书中的创造目的,并且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单阀板水冲击止逆地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双阀板弹簧复位,用于在用扣碗式地漏改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双阀板永磁斥力复位地漏局部示意图。图中1、固定壳;2、水箅子;3、阀本体;4、排水管道;5、(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包括固定壳(1)、水箅子(2)、永磁逆止阀阀本体(3)三个部分,其特征是: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是直立式的,其总高度大于其长圆筒状的阀本体(3)的长圆筒状阀筒(6)下端的阀口(5)的口径最大尺寸3倍以上;轴(14)固定在阀筒(6)下端水平中轴线位置上;半圆形阀板(8)的一个边铰结在轴(14)上,并覆盖阀口(5);阀板(8)上的弹性密封口(11)中央位置的永磁块(10),与固定在阀筒(6)下端阀口(5)内支柱体(7)上的软磁材料螺栓(9),在阀板(8)闭合状态时两者位置相对应,并互相吸引;螺栓(9)的伸出高度可调,或采取永磁块(10)与螺栓(9)、支柱体(7)换位的安置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冀生吴静吴千千
申请(专利权)人:吴冀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