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型机器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82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型机器人外壳,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外壳,第二外壳为对应机器人胸部的主体外壳;第一外壳围城的第一空腔内安装有风机,第一外壳上且与风机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第二壳体的壳壁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防水透气结构,防水透气结构由防水透气膜和支撑层组成,外壁具有多个用于进气的第一微孔,内壁具有多个用于进气的第二微孔;第二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皆与所述机器人的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机器人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在散热过程中,灰尘、颗粒以及水不会进入壳体内部,机器人壳体内的电器元件不易腐蚀、老化,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型机器人外壳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外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机器人长时间工作后,电机较易发热,逐渐老化,特别是在高负荷运转状态下。为了提高电机使用寿命,在机器人上设置散热装置以对电机进行散热。目前,机器人设计时采用的散热方案大致如下:第一:在机器人散热外壳表面增加一些通风孔,不仅散热效果不明显,而且水和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容易进入,损伤机器人的控制器以及电机等电器元件,电器元件容易老化,增加维护成本,缩短机器人的使用寿命;第二:在机器人热量集中的位置安装风扇来帮助散热,但是,在没有有效空气对流的情况下,即使安装风扇热量也很难被排出。因此有必要克服上述缺点,研究一种散热效果理想的散热型机器人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型机器人外壳,能够解决机器人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在散热过程中,灰尘、颗粒以及水不会进入外壳内部,机器人外壳内的电器元件不易腐蚀、老化,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型机器人外壳,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为对应机器人胸部的主体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围城的第一空腔内安装有风机,所述第一外壳上且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外壳的壳壁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防水透气结构,所述防水透气结构由防水透气膜和支撑层组成,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内侧和/或外侧,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厚度为0.4-0.8mm,所述支撑层为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第一金属网,所述金属丝的线径为0.3-0.5mm,且所述金属丝为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金属丝;所述外壁具有多个第一微孔,所述内壁具有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皆为1-2mm,任意两相邻的第一微孔之间的间距为3-5mm,任意两相邻的第二微孔之间的间距也为3-5mm;所述第二外壳围城的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贯通;所述第二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皆与所述机器人的控制器电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三外壳为机器人的底座。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检修口和检修后盖,所述检修口与所述检修后盖密封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防水透气膜为聚四氟乙烯薄膜。进一步地说,所述风机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进一步地说,所述内壁为PP(聚丙烯)内壁、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内壁、PVC(聚氯乙烯)内壁、PC(聚碳酸酯)内壁、PE(聚乙烯)内壁、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内壁或POM(聚甲醛树脂)内壁,所述外壁为PP外壁、PMMA外壁、PVC外壁、PC外壁、PE外壁、PET外壁或POM外壁。进一步地说,所述出风口安装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为第二金属网。进一步地说,所述风机为轴流式风机。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外壳内且靠近检修口的位置具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放置区,所述放置区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且所述放置区的开口向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机器人外壳的内部会安装多种用于控制机器人执行某种功能的控制元器件和执行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本技术中,第二外壳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外壳内的温度实时传递给控制器,同时通过控制器预设温度,当外壳内的温度超过设定值,即温度超限时,控制器控制风机运转,在风机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会依次经过第二外壳的第一微孔、防水透气结构和第二微孔,将外壳的热量经第一外壳的出风口排出,此时采用管道空气对流设计弥补了现有机器散热难的缺陷,既不影响整体美观,还能快速降低内部温度;当温度不超限时,控制器控制风机停止运转,此时外壳的热量主要通过第二外壳的第二微孔、防水透气结构和第一微孔散到外界空气内,因此本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有助于在降低功耗的同时保证机器人正常运作,提高机器人的使用寿命;更佳的是,第二外壳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防水透气结构,且防水透气结构由防水透气膜和支撑层组成,此设计在保证外壳的热量及时散出或外界的空气及时进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外界的水、灰尘、颗粒等杂质进入外壳内部,减缓机器人内部的元器件的老化速度,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而且支撑网能够提高防水透气膜的强度;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外壳内且靠近检修口的位置具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放置区,进一步降低机器人外壳内的湿度,减缓机器人内部的元器件的老化速度,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外壳的剖面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第三外壳3、风机4、出风口5、内壁6、外壁7、防水透气膜8、支撑层9、安装座10、防尘网11、放置区12、检修口13、检修后盖14、第一微孔15、第二微孔16和温度传感器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散热型机器人外壳,如图1到2所示,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和第三外壳3,所述第二外壳为对应机器人胸部的主体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围城的第一空腔内安装有风机4,所述第一外壳上且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5;所述第二外壳的壳壁包括内壁6、外壁7以及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防水透气结构,所述防水透气结构由防水透气膜8和支撑层9组成,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内侧和/或外侧,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厚度为0.4-0.8mm,所述支撑层为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第一金属网,所述金属丝的线径为0.3-0.5mm,且所述金属丝为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金属丝;所述外壁具有多个第一微孔15,所述内壁具有多个第二微孔16,所述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皆为1-2mm,任意两相邻的第一微孔之间的间距为3-5mm,任意两相邻的第二微孔之间的间距也为3-5mm;所述第二外壳围城的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贯通;所述第二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皆与所述机器人的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外壳内的温度实时传递给控制器,同时通过控制器预设温度,当外壳内的温度超过设定值,即温度超限时,控制器控制风机运转,在风机的作用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外壳为机器人的底座。所述第二外壳具有检修口13和检修后盖14,所述检修口与所述检修后盖密封连接。此设计便于机器人外壳内部问题的检修和及时处理,保证机器人正常工作。所述防水透气膜为聚四氟乙烯薄膜。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通过安装座10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内壁为PP内壁、PMMA内壁、PVC内壁、PC内壁、PE内壁、PET内壁或POM内壁,所述外壁为PP外壁、PMMA外壁、PVC外壁、PC外壁、PE外壁、PET外壁或POM外壁。所述出风口安装有防尘网11,所述防尘网为第二金属网。防尘网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颗粒等杂质以及水进入外壳内部,减缓机器人老化速度。所述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型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和第三外壳(3),所述第二外壳为对应机器人胸部的主体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围城的第一空腔内安装有风机(4),所述第一外壳上且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5);所述第二外壳的壳壁包括内壁(6)、外壁(7)以及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防水透气结构,所述防水透气结构由防水透气膜(8)和支撑层(9)组成,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内侧和/或外侧,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厚度为0.4‑0.8mm,所述支撑层为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第一金属网,所述金属丝的线径为0.3‑0.5mm,且所述金属丝为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金属丝;所述外壁具有多个第一微孔(15),所述内壁具有多个第二微孔(16),所述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皆为1‑2mm,任意两相邻的第一微孔之间的间距为3‑5mm,任意两相邻的第二微孔之间的间距也为3‑5mm;所述第二外壳围城的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贯通;所述第二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皆与所述机器人的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型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和第三外壳(3),所述第二外壳为对应机器人胸部的主体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壳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围城的第一空腔内安装有风机(4),所述第一外壳上且与所述风机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出风口(5);所述第二外壳的壳壁包括内壁(6)、外壁(7)以及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防水透气结构,所述防水透气结构由防水透气膜(8)和支撑层(9)组成,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内侧和/或外侧,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厚度为0.4-0.8mm,所述支撑层为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第一金属网,所述金属丝的线径为0.3-0.5mm,且所述金属丝为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金属丝;所述外壁具有多个第一微孔(15),所述内壁具有多个第二微孔(16),所述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皆为1-2mm,任意两相邻的第一微孔之间的间距为3-5mm,任意两相邻的第二微孔之间的间距也为3-5mm;所述第二外壳围城的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贯通;所述第二外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皆与所述机器人的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钊余荣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铭仁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