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33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包括测绘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测绘组件包括连接杆、中杆本体、连接套和外接杆,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中杆本体的顶端,且与所述中杆本体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套的顶端,且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中杆本体包括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所述中杆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在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因凹槽的内部具有内螺纹,外接杆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连接板和外接杆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在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进而方便工作人员移动中杆本体,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在平坦道路上可以通过连接板固定中杆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
本技术属于工程测绘
,具体涉及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
技术介绍
对中杆采用激光测距仪、精度放大装置和显示屏幕集成技术的一体化对中杆,再用控制器处理数据及输出,设计简洁清晰,实际作业中操作简单,且精度高,经过多次实验论证,能满足高精度测量工作的需要。原有的棱镜对中杆,工作人员需操作棱镜对中杆进行测绘作业,但是棱镜对中杆因重量过大,不方便携带,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原有的棱镜对中杆,工作人员需操作棱镜对中杆进行测绘作业,但是棱镜对中杆因重量过大,不方便携带,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包括测绘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测绘组件包括连接杆、中杆本体、连接套和外接杆,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中杆本体的顶端,且与所述中杆本体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套的顶端,且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中杆本体包括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所述中杆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内连杆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部,且与所述中杆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连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内连杆收容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内连杆滑动连接,所述外接杆位于所述第二内连杆的底端,且与所述第二内连杆焊接固定,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板和万向轮,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外接杆的底面,且与所述外接杆螺接,所述万向轮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左右两端,所述万向轮和所述连接板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套和所述中杆本体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且所述中杆本体和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内部具有内螺纹,所述外接杆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外接杆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螺接。优选的,所述中杆本体、所述第一内连杆和所述第二内连杆根据直径的大小依次套设。优选的,所述中杆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红色刻度贴和白色刻度贴,且所述红色刻度贴和所述白色刻度贴直径为五十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中杆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因中杆本体、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根据直径的大小依次套设,工作人员进行测绘作业时,控制中杆本体的长度,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在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因凹槽的内部具有内螺纹,外接杆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连接板和外接杆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在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进而方便工作人员移动中杆本体,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在平坦道路上可以通过连接板固定中杆本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外接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一内连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0、测绘组件;11、连接杆;12、中杆本体;13、连接套;14、外接杆;20、移动组件;21、连接板;22、万向轮;121、第一内连杆;122、第二内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包括测绘组件10和移动组件20,测绘组件10包括连接杆11、中杆本体12、连接套13和外接杆14,连接套13位于中杆本体12的顶端,且与中杆本体12焊接固定,连接杆11位于连接套13的顶端,且与连接套13固定连接,中杆本体12包括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中杆本体1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第一内连杆121收容于第一容腔的内部,且与中杆本体12滑动连接,第一内连杆12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腔,第二内连杆122收容于第二容腔的内部,且与第一内连杆121滑动连接,外接杆14位于第二内连杆122的底端,且与第二内连杆122焊接固定,移动组件20包括连接板21和万向轮22,连接板21位于外接杆14的底面,且与外接杆14螺接,万向轮22位于连接板21的底面左右两端,万向轮22和连接板21焊接固定。本实施方案中,把中杆本体12放置到工作地点,在中杆本体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因中杆本体12、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根据直径的大小依次套设,工作人员进行测绘作业时,控制中杆本体12的长度,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在连接板2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因凹槽的内部具有内螺纹,外接杆14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连接板21和外接杆14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在连接板21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22,进而方便工作人员移动中杆本体12,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在平坦道路上可以通过连接板21固定中杆本体12。进一步的,连接杆11、连接套13和中杆本体12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且中杆本体12和连接杆11通过连接套1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1、连接套13和中杆本体12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且中杆本体12和连接杆11通过连接套13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套13把中杆本体12和连接杆11固定,使得中杆本体12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携带。进一步的,连接板2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具有内螺纹,外接杆14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连接板21和外接杆14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板2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因凹槽的内部具有内螺纹,外接杆14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连接板21和外接杆14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在连接板21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22,进而方便工作人员移动中杆本体12,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在平坦道路上可以通过连接板21固定中杆本体12。进一步的,中杆本体12、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根据直径的大小依次套设。本实施例中,在中杆本体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因中杆本体12、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根据直径的大小依次套设,工作人员进行测绘作业时,控制中杆本体12的长度,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携带。进一步的,中杆本体12的外侧壁设置有红色刻度贴和白色刻度贴,且红色刻度贴和白色刻度贴直径为五十厘米。本实施例中,中杆本体12的外侧壁设置有红色刻度贴和白色刻度贴,且红色刻度贴和白色刻度贴直径为五十厘米,方便工作人员通过全站仪测量数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把中杆本体12放置到工作地点,在中杆本体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因中杆本体12、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根据直径的大小依次套设,工作人员进行测绘作业时,控制中杆本体12的长度,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在连接板2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因凹槽的内部具有内螺纹,外接杆14的外侧壁具有外螺纹,连接板21和外接杆14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螺接,在连接板21上设置有两个万向轮22,进而方便工作人员移动中杆本体12,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在平坦道路上可以通过连接板21固定中杆本体12,若道路坡度较大时,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测绘组件(10)和移动组件(20),所述测绘组件(10)包括连接杆(11)、中杆本体(12)、连接套(13)和外接杆(14),所述连接套(13)位于所述中杆本体(12)的顶端,且与所述中杆本体(12)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11)位于所述连接套(13)的顶端,且与所述连接套(13)固定连接,所述中杆本体(12)包括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所述中杆本体(1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内连杆(121)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部,且与所述中杆本体(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连杆(12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内连杆(122)收容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内连杆(121)滑动连接,所述外接杆(14)位于所述第二内连杆(122)的底端,且与所述第二内连杆(122)焊接固定,所述移动组件(20)包括连接板(21)和万向轮(22),所述连接板(21)位于所述外接杆(14)的底面,且与所述外接杆(14)螺接,所述万向轮(22)位于所述连接板(21)的底面左右两端,所述万向轮(22)和所述连接板(21)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绘用具有自锁脚轮的棱镜对中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测绘组件(10)和移动组件(20),所述测绘组件(10)包括连接杆(11)、中杆本体(12)、连接套(13)和外接杆(14),所述连接套(13)位于所述中杆本体(12)的顶端,且与所述中杆本体(12)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杆(11)位于所述连接套(13)的顶端,且与所述连接套(13)固定连接,所述中杆本体(12)包括第一内连杆(121)和第二内连杆(122),所述中杆本体(1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内连杆(121)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部,且与所述中杆本体(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连杆(12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内连杆(122)收容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内连杆(121)滑动连接,所述外接杆(14)位于所述第二内连杆(122)的底端,且与所述第二内连杆(122)焊接固定,所述移动组件(20)包括连接板(21)和万向轮(22),所述连接板(21)位于所述外接杆(14)的底面,且与所述外接杆(14)螺接,所述万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守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晟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