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家毫专利>正文

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128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土地管理数据库,用于对土地进行管理,并记录土壤的属性;人员管理数据库,用于保存用户和工作人员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种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能够使用户体验农作物种植的整个过程,能够使农作物种植的过程透明化,始终处于消费者的监控下进行,使农作物更加绿色,安全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传统农作物的销售主要通过农民自己或者经销商进行销售,传统农业的生产过程农民自己知晓,生产过程不够透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及方法,解决传统农业的生产过程不能透明化,消费者们很少能迟到绿色健康的农作物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上述系统包括:土地管理数据库,用于对土地进行管理,并记录每个土地区域内土壤的属性;人员管理数据库,用于保存用户和工作人员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种植。作物优选,上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记录的土壤属性包括自然环境属性、土壤类型和适宜种植的作物。作为优选,上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的土壤按照地理位置区域进行分类保存。作为优选,上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每个土地区域均设置有摄像头。作为优选,上述每个土地区域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系统软件平台信号连接并将数据传送到系统软件平台。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户在系统上选择想要种植的作物,确定种植的数量进行下单,并支付费用;S2:工作人员接收到用户的订单,根据所要种植作物的属性和空闲的土壤进行匹配,然后在匹配度最高的土壤中进行种植订单中的作物;S3:用户通过订单中作物种植土壤区域的摄像头实时查看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发出浇水、施肥、捉虫和除草的指令;S4:工作人员根据用户发出的指令完成浇水、施肥、捉虫和除草的操作;S5:作物成熟后,用户发出收获作物指令,工作人员将作物收获后通过物流的方式送达到用户手中。作为优选,上述S2步骤中根据所要种植作物的属性和空闲的土壤进行匹配的方法是从空闲的土壤中查找适宜种植的作物中含有用户订单中的作物的所有土壤区域,并根据土壤区域的大小与订单中的种植数量进行匹配。作为优选,上述S3步骤中还包括根据种植作物的土壤区域中的温度传感器探测的数据,发出升温或者降温的指令;根据种植作物的土壤区域中的湿度传感器探测的数据,发出浇水的指令。作为优选,上述S5步骤中工作人员将作物通过物流的方式送达到用户手中具体方法是,根据作物种植土壤区域,分配到该区域的物流人员手中,物流人员将作物送达到用户手中。作为优选,上述S5步骤中用户发出收获作物指令之后选择需求量,工作人员按照用户的需求量将作物收获后通过物流的方式送达到用户手中;若需求量小于作物产量,则由工作人员在网上代为销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能够使用户体验农作物种植的整个过程,能够使农作物种植的过程透明化,始终处于消费者的监控下进行,使农作物更加绿色,安全食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上述系统包括:土地管理数据库,用于对土地进行管理,并记录每个土地区域内土壤的属性;人员管理数据库,用于保存用户和工作人员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种植。本实施例中,针对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能够迅速拉近城乡结合,让各个阶层的人群都能够参与其中,让城市人群能够享受到快乐种植、快乐收获的乐趣。将城市的快节奏转变为慢节奏,让压抑的心情变得轻松,能够让农民朋友与城市人群参与互动起来,共同完成种植与收获;在农网一体化种植时,用户通过系统软件平台完成注册,同时后台管理员会将工作人员信息添加到系统软件平台中,因此为了使人员管理更加规范,因此用户和工作人员分别保存到人员管理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表中;用户通过系统软件平台注册之后就可以在系统软件平台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进行下单;下单之后系统会根据用户下单的蔬菜匹配出适宜种植该蔬菜的土地并分配种植土地;工作人员根据分配的土地完成蔬菜种植的操作;为了对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进行管理,因此建立土壤管理数据库,并记录土壤的各种属性,以便分配农作物。进一步地,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记录的土壤属性包括自然环境属性、土壤类型和适宜种植的作物。为了根据土壤的属性来判断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因此在土壤管理数据库中需要记录土壤的自然环境属性、土壤类型和适宜种植的作物。进一步地,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的土壤按照地理位置区域进行分类保存。本实施例中,农作物尤其是蔬菜的输送需要保证新鲜,在种植成熟后通过物流或快递运送到用户手中,应当尽量缩短运送距离,因此应当根据用户的最终送货地址所在区域进行土地分配,使农作物种植的土地距离送货地址较近。进一步地,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每个土地区域均设置有摄像头。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土地区域内安装摄像头,能够将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传送到系统软件平台,用户可通过系统软件平台实时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进一步地,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每个土地区域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系统软件平台信号连接并将数据传送到系统软件平台。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并将数据传送到系统软件平台,可以让用户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实现透明化种植,系统通过作物生长状态数据的分析能够指导用户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浇水等操作。针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户在系统上选择想要种植的作物,确定种植的数量进行下单,并支付费用;S2:工作人员接收到用户的订单,根据所要种植作物的属性和空闲的土壤进行匹配,然后在匹配度最高的土壤中进行种植订单中的作物;S3:用户通过订单中作物种植土壤区域的摄像头实时查看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发出浇水、施肥、捉虫和除草的指令;S4:工作人员根据用户发出的指令完成浇水、施肥、捉虫和除草的操作;S5:作物成熟后,用户发出收获作物指令,工作人员将作物收获后通过物流的方式送达到用户手中。进一步地,针对本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S2步骤中根据所要种植作物的属性和空闲的土壤进行匹配的方法是从空闲的土壤中查找适宜种植的作物中含有用户订单中的作物的所有土壤区域,并根据土壤区域的大小与订单中的种植数量进行匹配。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各区域的土壤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在进行土壤匹配时应该按照用户地址区域先进行匹配然后再按照作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匹配;能够保证农作物到达用户手中时更加新鲜。进一步地,针对本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S3步骤中还包括根据种植作物的土壤区域中的温度传感器探测的数据,发出升温或者降温的指令;根据种植作物的土壤区域中的湿度传感器探测的数据,发出浇水的指令。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并将数据传送到系统软件平台,可以让用户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实现透明化种植,系统通过作物生长状态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土地管理数据库,用于对土地进行管理,并记录每个土地区域内土壤的属性;人员管理数据库,用于保存用户和工作人员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种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土地管理数据库,用于对土地进行管理,并记录每个土地区域内土壤的属性;人员管理数据库,用于保存用户和工作人员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种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记录的土壤属性包括自然环境属性、土壤类型和适宜种植的作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的土壤按照地理位置区域进行分类保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管理数据库中每个土地区域均设置有摄像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网一体化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土地区域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系统软件平台信号连接并将数据传送到系统软件平台。6.一种农网一体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户在系统上选择想要种植的作物,确定种植的数量进行下单,并支付费用;S2:工作人员接收到用户的订单,根据所要种植作物的属性和空闲的土壤进行匹配,然后在匹配度最高的土壤中进行种植订单中的作物;S3:用户通过订单中作物种植土壤区域的摄像头实时查看作物的生长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家毫
申请(专利权)人:郑家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