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22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无尘车间的进风口、出风口、第一送风机、进风管、第二送风机、螺旋管装置、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第三送风机;所述螺旋管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导热圆管、螺旋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该若干个第一隔板与若干个第二隔板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均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一隔板的底面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通风间隙区;所述第二隔板的左侧面、右侧面、底面均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二隔板的顶面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二通风间隙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无尘车间内常安装有大量的生产机械设备,该生产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常常造成无尘空间内的空气受热升温。现有的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常用于将无尘车间的热空气送出去进行散热后,再循环回无尘车间内,但由于散热效果较差,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其通过合理设置螺旋管装置,可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无尘车间的进风口、设置在无尘车间的出风口、第一送风机、进风管、第二送风机、螺旋管装置、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第三送风机;所述出风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送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二管道与螺旋管装置的进风端连接,所述进风管与第二送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进风管远离第二送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螺旋管装置的出风端通过第四管道与一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一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五管道与二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六管道与三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三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三送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三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八管道与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螺旋管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导热圆管;所述导热圆管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状的空腔;所述螺旋管装置还包括螺旋绕设在导热圆管外部上并供冷却水通入的螺旋管、沿着导热圆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一隔板、沿着导热圆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二隔板;该若干个第一隔板与若干个第二隔板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均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一隔板的底面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通风间隙区;所述第二隔板的左侧面、右侧面、底面均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二隔板的顶面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二通风间隙区;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均伸出外壳外,且螺旋管的其中一端形成为进水端,另一端形成为出水端;所述导热圆管的其中一端连接有伸出外壳外的第一通风管,且第一通风管远离导热圆管的一端形成为螺旋管装置的进风端,所述导热圆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出外壳外的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二通风管远离导热圆管的一端形成为螺旋管装置的出风端。所述导热圆管设置有多个供第一隔板卡装的第一卡装槽、多个供第二隔板卡装的第二卡装槽。第二通风管远离导热圆管的一端穿插在第四管道内,并设置有外螺纹;第四管道设置有与第二通风管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无尘车间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所述第八管道包括主管道、与该多个进风口分别一一对应并与对应进风口连通的多个分支管;所述主管道与第三送风机的出风端连接,且该多个分支管分别与主管道连通。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其通过将螺旋管装置采用导热圆管、螺旋管的结合设计,可利用通入螺旋管的冷却水与流经导热圆管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可利用水冷的方式实现空气的散热,而且,通过在导热圆管内采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还可增长空气流动的路径,以延长空气换热时间,从而可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热圆管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导热圆管内部的仰视图;图4为导热圆管内部的俯视图;图中:11、进风口;12、出风口;20、第一送风机;21、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30、进风管;40、第二送风机;41、第三管道;50、螺旋管装置;51、外壳;52、导热圆管;53、螺旋管;54、第一隔板;55、第二隔板;56、第一通风间隙区;57、第二通风间隙区;58、第一通风管;59、第二通风管;61、一级过滤器;62、二级过滤器;63、三级过滤器;64、第五管道;65、第六管道;66、第七管道;70、第三送风机;71、第八管道;81、第四管道;91、第一卡装槽;92、第二卡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无尘车间的进风口11、设置在无尘车间的出风口12、第一送风机20、进风管30、第二送风机40、螺旋管装置50、一级过滤器61、二级过滤器62、三级过滤器63、第三送风机70;所述出风口12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送风机20的进风端通过第一管道21与出风口12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20的出风端通过第二管道22与螺旋管装置50的进风端连接,所述进风管30与第二送风机40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机40的出风端通过第三管道41与第二管道22连通,所述进风管30远离第二送风机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螺旋管装置50的出风端通过第四管道81与一级过滤器61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一级过滤器61的出风端通过第五管道64与二级过滤器62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62的出风端通过第六管道65与三级过滤器63的进风端连接,三级过滤器63的出风端通过第七管道66与第三送风机70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三送风机70的出风端通过第八管道71与进风口11连接;所述进风口11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螺旋管装置50包括外壳51、设置在外壳51内的导热圆管52;所述导热圆管52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状的空腔;所述螺旋管装置50还包括螺旋绕设在导热圆管52外部上并供冷却水通入的螺旋管53、沿着导热圆管52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52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一隔板54、沿着导热圆管52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52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二隔板55;该若干个第一隔板54与若干个第二隔板55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一隔板54的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均与导热圆管52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一隔板54的底面与导热圆管52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通风间隙区56;所述第二隔板55的左侧面、右侧面、底面均与导热圆管52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二隔板55的顶面与导热圆管52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二通风间隙区57;所述螺旋管53的两端均伸出外壳51外,且螺旋管53的其中一端形成为进水端,另一端形成为出水端;所述导热圆管52的其中一端连接有伸出外壳51外的第一通风管58,且第一通风管58远离导热圆管52的一端形成为螺旋管装置50的进风端,所述导热圆管52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出外壳51外的第二通风管59,所述第二通风管59远离导热圆管52的一端形成为螺旋管装置50的出风端。在使用时,无尘车间内的空气可在第一送风机20的抽吸作用下从出风口12流入第一管道21内并经第一送风机20、第二管道22进入螺旋管装置50的导热圆管52内,而外界的空气可在第二送风机40的抽吸作用下,从进风管30经第二送风机40、第三管道41、第二管道22进入螺旋管装置50的导热圆管52内,而空气在导热圆管52内的流动过程中,可利用通入螺旋管53内的冷却水对空气进行冷却散热,之后,空气从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无尘车间的进风口、设置在无尘车间的出风口、第一送风机、进风管、第二送风机、螺旋管装置、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第三送风机;所述出风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送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二管道与螺旋管装置的进风端连接,所述进风管与第二送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进风管远离第二送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螺旋管装置的出风端通过第四管道与一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一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五管道与二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六管道与三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三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三送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三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八管道与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第三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导热圆管;所述导热圆管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状的空腔;所述螺旋管装置还包括螺旋绕设在导热圆管外部上并供冷却水通入的螺旋管、沿着导热圆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一隔板、沿着导热圆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二隔板;该若干个第一隔板与若干个第二隔板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均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一隔板的底面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通风间隙区;所述第二隔板的左侧面、右侧面、底面均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相靠贴,且第二隔板的顶面与导热圆管空腔的腔壁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二通风间隙区;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均伸出外壳外,且螺旋管的其中一端形成为进水端,另一端形成为出水端;所述导热圆管的其中一端连接有伸出外壳外的第一通风管,且第一通风管远离导热圆管的一端形成为螺旋管装置的进风端,所述导热圆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出外壳外的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二通风管远离导热圆管的一端形成为螺旋管装置的出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无尘车间的进风口、设置在无尘车间的出风口、第一送风机、进风管、第二送风机、螺旋管装置、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第三送风机;所述出风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送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一管道与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二管道与螺旋管装置的进风端连接,所述进风管与第二送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进风管远离第二送风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螺旋管装置的出风端通过第四管道与一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一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五管道与二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六管道与三级过滤器的进风端连接,三级过滤器的出风端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三送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三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八管道与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第三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导热圆管;所述导热圆管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状的空腔;所述螺旋管装置还包括螺旋绕设在导热圆管外部上并供冷却水通入的螺旋管、沿着导热圆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一隔板、沿着导热圆管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导热圆管空腔内的若干个第二隔板;该若干个第一隔板与若干个第二隔板呈交替排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安诺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