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马蹄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863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马蹄锁,包括弧形壳体,所述弧形壳体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弧形壳体外留有滑动槽,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弧形锁舌,所述弧形锁舌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槽对应的手动滑动块,所述弧形锁舌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卡口,所述弧形锁舌的第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拉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供所述弧形锁舌上锁后限位的限位部件,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记忆金属丝和用以驱动所述记忆金属丝发生形变的驱动装置,所述记忆金属丝至少一端与所述转动限位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转动限位部的另一端为在上锁状态时插入所述卡口内的卡紧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马蹄锁
本技术涉及锁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马蹄锁。
技术介绍
马蹄锁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结合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状态:一、锁定状态:锁定状态下,拉簧1处于拉伸状态,卡栓2顶在锁舌3的卡口4中,锁舌3不能移动,驱动装置5处于关闭状态,复位弹簧6处于撑开状态,顶着卡栓2不动。二、开锁过程:驱动装置5开始工作,通过齿轮构成的传动装置,把卡栓2往上拉,使得卡栓2离开卡口4,同时卡栓2压缩了复位弹簧6,在拉簧1对锁舌3的拉力作用下,会把锁舌3快速拉回来。嗖的一声,锁舌3就缩回到锁内部了,解锁成功,此时锁舌3上的卡口4的位置移动到别的地方,卡栓2不能影响锁紧锁舌3,卡栓2一端被复位弹簧6顶着,另一端被锁舌3顶着,驱动装置5不需要控制卡栓2,驱动装置5关闭。三、上锁过程:上锁过程是手工上锁,手工用力拉动锁舌3,这个时候拉簧1被拉伸,锁舌3穿过需要被锁物进入锁定位置后,锁舌3上的卡口4刚好对着卡栓2,在复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卡栓2被顶入到卡口4中,这时候锁舌3就不能动了,上锁完毕。但是这种马蹄锁的驱动装置5一般为减速马达,其重量较大,而且成本也比较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智能马蹄锁,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智能马蹄锁,包括弧形壳体,所述弧形壳体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弧形壳体外留有滑动槽,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弧形锁舌,所述弧形锁舌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槽对应的手动滑动块,所述弧形锁舌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卡口,所述弧形锁舌的第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拉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供所述弧形锁舌上锁后限位的限位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记忆金属丝和用以驱动所述记忆金属丝发生形变的驱动装置,所述记忆金属丝至少一端与所述转动限位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转动限位部的另一端为在上锁状态时插入所述卡口内的卡紧端。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限位部包括转动设置在转动销上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具有所述驱动端和所述卡紧端,所述卡紧端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卡口的截面也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卡紧端与一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为固定端。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与所述记忆金属丝连接的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与电源装置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板还与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连接。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利用记忆金属丝代替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也改变了驱动方式,降低了重量,而且也降低了成本。本技术可以应用于普通自行车上,也可以利用结合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与共享单车配合使用,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使用马蹄锁的领域,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的马蹄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2所示的智能马蹄锁,包括弧形壳体100,弧形壳体100内形成安装腔110,弧形壳体100外留有滑动槽(图中未示出)。在安装腔110内设置有弧形锁舌200,弧形锁舌200上设置有与滑动槽对应的手动滑动块(图中未示出),弧形锁舌20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卡口210,弧形锁舌200的第一端与设置在安装腔110内的拉簧300一端连接。安装腔110内还设置有供弧形锁舌200上锁后限位的限位部件111。安装腔110内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400、记忆金属丝500和用以驱动记忆金属丝500发生形变的驱动装置600。记忆金属丝500的一端与转动限位部400的驱动端连接,转动限位部400的另一端为在上锁状态时插入卡口210内的卡紧端。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限位部400包括转动设置在转动销410上的转动部420,转动部420具有驱动端421和卡紧端422。卡紧端422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卡口210的截面也为三角形结构,使得转动部42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让位,保证使得卡紧端422能够从卡口210中转动出来。卡紧端422与一压缩弹簧430的一端连接,压缩弹簧430的另一端为固定端,这样就能保证弧形锁舌200不会在受强制外力而被打开。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600为与记忆金属丝500连接的驱动电路板610,驱动电路板610具有插脚611,可与外部电源装置连接,也可以与设置在弧形壳体100内的电源装置连接。为了使得本技术可以实现无线控制,驱动电路板610还与一无线信号接收模块连接,使得本技术可以通过无线遥控控制或者通过蓝牙控制或者通过wifi控制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使用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状态: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状态:一、锁定状态:锁定状态下,拉簧300处于拉伸状态,卡紧端422在压缩弹簧430的作用下顶在弧形锁舌200的卡口210中,弧形锁舌200不能移动,此时的驱动装置600处于关闭状态,记忆金属丝500处于最长长度状态。二、开锁过程:当驱动装置600收到指令开始工作(驱动装置600收到指令的方式可为手动输入密码开启方式或者无线遥控控制方式或者通过蓝牙控制方式或者通过wifi控制方式等),会瞬间给记忆金属丝500一个升温温度,使得记忆金属丝500达到相变温度而变短,通过牵引驱动端421而使得转动部420转动,带动卡紧端422从卡口210中转动出来,在拉簧300对弧形锁舌200的拉力作用下,会把弧形锁舌200快速拉回来,弧形锁舌200就缩回到锁内部了,解锁成功。而此时的驱动装置600断电,记忆金属丝500变长,使得卡紧端422压紧弧形锁舌200表面,此时的记忆金属丝500储能之后具有一定的压缩预紧力。三、上锁过程:上锁过程是手工上锁,手工用力拉动手动滑动块,这个时候拉簧300被拉伸,弧形锁舌200穿过需要被锁物进入锁定位置后,弧形锁舌200上的卡口210刚好对着卡紧端422,在压缩弹簧430的作用下的作用下,卡紧端422被旋转卡入到卡口210中,这时候弧形锁舌200就不能动了,上锁完毕。本技术利用记忆金属丝代替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也改变了驱动方式,降低了重量,而且也降低了成本。本技术可以应用于普通自行车上,也可以利用结合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与共享单车配合使用,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使用马蹄锁的领域,实用性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马蹄锁,包括弧形壳体,所述弧形壳体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弧形壳体外留有滑动槽,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弧形锁舌,所述弧形锁舌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槽对应的手动滑动块,所述弧形锁舌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卡口,所述弧形锁舌的第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拉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供所述弧形锁舌上锁后限位的限位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记忆金属丝和用以驱动所述记忆金属丝发生形变的驱动装置,所述记忆金属丝至少一端与所述转动限位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转动限位部的另一端为在上锁状态时插入所述卡口内的卡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马蹄锁,包括弧形壳体,所述弧形壳体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弧形壳体外留有滑动槽,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弧形锁舌,所述弧形锁舌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槽对应的手动滑动块,所述弧形锁舌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卡口,所述弧形锁舌的第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拉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供所述弧形锁舌上锁后限位的限位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转动限位部、记忆金属丝和用以驱动所述记忆金属丝发生形变的驱动装置,所述记忆金属丝至少一端与所述转动限位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转动限位部的另一端为在上锁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河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