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粘接烘干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加热烘干
,具体涉及一种防粘接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烘干设备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干燥物体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体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组合。目前流行的烘干技术主要是紫外烘干,红外烘干,电磁烘干和热风烘干。它们各有特色,广泛运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食品的烘干。但传统的烘干设备在烘干的过程中,会粘接在运送装置的表面影响烘干效果,烘干装置在烘干后容易使产品黏在装置上,需后期人为处理,耗时耗力,且容易损坏产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容易损坏装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防粘接的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防粘接烘干装置,通过烘干装置、过滤搅拌装置、抖料装置、除杂装置、动力装置、外框架组成和间歇式输送带,解决了传统烘干装置容易粘接铲平的问题,具有烘干便捷,除杂方便,防止粘接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粘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垂帘固定板、指示灯、隔热帘、承接输送带、滚筒、滚筒固定座、防滑支撑脚、操作按键、控制器和显示屏,烘干箱的顶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粘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101)包括烘干箱(1)、垂帘固定板(4)、指示灯(2)、隔热帘(5)、承接输送带(6)、滚筒、滚筒固定座(7)、防滑支撑脚(12)、操作按键(15)、控制器(1058)和显示屏(16),烘干箱(1)的顶部垂直设有指示灯(2),在烘干箱(1)的顶部还设有放料口(3),放料口(3)底部与烘干箱(1)顶部固定连接,在烘干箱(1)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口,烘干箱(1)的左侧壁设有进料口,垂帘固定板(4)分别焊接在烘干箱(1)子出料口和放料口(3)的顶端,垂帘固定板(4)内部与隔热帘(5)顶端通固定连接,承接输送带(6)顶部与隔热帘(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粘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101)包括烘干箱(1)、垂帘固定板(4)、指示灯(2)、隔热帘(5)、承接输送带(6)、滚筒、滚筒固定座(7)、防滑支撑脚(12)、操作按键(15)、控制器(1058)和显示屏(16),烘干箱(1)的顶部垂直设有指示灯(2),在烘干箱(1)的顶部还设有放料口(3),放料口(3)底部与烘干箱(1)顶部固定连接,在烘干箱(1)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口,烘干箱(1)的左侧壁设有进料口,垂帘固定板(4)分别焊接在烘干箱(1)子出料口和放料口(3)的顶端,垂帘固定板(4)内部与隔热帘(5)顶端通固定连接,承接输送带(6)顶部与隔热帘(5)底部相贴合,固定架(8)之间设有滚筒固定座(7),滚筒安装在滚筒固定座(7)上,承接输送带(6)套在滚筒上,操作按键(15)后端与烘干箱(1)前端为活动连接,操作按键(15)内部与显示屏(16)通过电连接的方式与控制器(105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前端面的底部设有箱门(10),箱门(10)右端设有锁扣(9),在箱门(10)的侧边的烘干箱(1)表面设有挡板(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内包括烘干装置(101)、过滤搅拌装置(102)、抖料装置(103)、除杂装置(104)、动力装置(105)、外框架(106)组成和间歇式输送带(10512),烘干装置(101)顶部与外框架(106)内部顶端固定连接,烘干装置(101)为电热板(1011),电热板(1011)间隔朝向间歇式输送带(10512)的上表面,间歇式输送带(10512)水平在烘干箱(1)内壁中部,过滤搅拌装置(102)顶部与放料口(3)底部相连接,抖料装置(103)右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右端相贴合,抖料装置(103)位于间歇式输送带(10512)的输出端,除杂装置(104)与间歇式输送带(10512)的底部相接触,除杂装置(104)后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后端为机械连接,动力装置(105)左端与外框架(106)内部左端相连接,箱门(10)左端与外框架(106)前端通过铰链(11)相连接,挡板(13)后端与外框架(106)前端通过柳钉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粘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搅拌装置(102)包括喷洒头(1012)、喷洒泵、承重杆(1021)、轴承(1022)、过滤箱(1023)、过滤滚筒(1024)、滚筒齿轮(1025)、摇杆(1026)、摇杆齿轮(1027)、过滤层(1028)、漏斗(1029)组成,所述承重杆(1021)顶部与外框架(106)内部顶端相焊接,过滤滚筒(1024)左端外壁与承重杆(1021)右端通过轴承(1022)相连接,所述过滤箱(1023)底部与漏斗(1029)顶部为一体化结构,过滤层(1028)外壁与过滤箱(1023)内壁为卡槽连接,过滤滚筒(1024)右端与滚筒齿轮(1025)左端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滚筒齿轮(1025)底部与摇杆齿轮(1027)顶部相啮合,摇杆齿轮(1027)右端与摇杆(1026)左端为一体化结构,摇杆(1026)中端与外框架(106)右端相贯通,过滤滚筒(1024)底部与过滤层(1028)顶部相贴合,漏斗(1029)底部与喷洒头(1012)通过管道相连接,在漏斗(1029)底部与喷洒头(1012)之间设有喷洒泵,喷洒泵通过电连接的方式与控制器(1058)连接,喷洒头(1012)朝向间歇式输送带(10512)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