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080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板、更换槽、赶平板、连接杆、连接头、伸缩杆、防护环、防滑垫、把手,固定连接板顶部外表面与连接头下表面相焊接,更换槽顶部外表面与固定连接板底部相贴合,赶平板顶部外表面与更换槽底部相连接,连接杆底部与连接头上表面相焊接,在结构上设有伸缩杆,按下按钮,带动推动板和滚珠滑动,然后带动弹簧运动,推动板对其移动板进行移动工作,然后带动牵引板运动,牵引板带动推板移动,推板对其第二伸缩杆进行推力运动,然后第二伸缩杆调节到合适位置时,放掉按钮,推动板固定在卡槽上,可根据人距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长度,提高赶平出的地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地面多指建筑物内部和周围地表的铺筑层,也指楼层表面的铺筑层,地面按施工方法可分为三大类:整体浇注地面、板块地面、卷材地面。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848401.1的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包括赶平挡条和把手安装结构,所述赶平挡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安装结构,所述赶平挡条包括安装在赶平挡条相对两端上的左侧挡条和右侧挡条、以及左侧挡条和右侧挡条之间安装的中间档条,所述左侧挡条和中间档条之间,以及中间档条和右侧挡条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可拆卸安装,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对其建筑地面进行赶平时,一般地面由水泥灌溉,在赶平时,水泥还未凝固,人站在地面上会破坏地面上表面结构,所以人离地面末端较远时,赶平装置在工作时,离地面有一段距离,使其赶平出的地面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对其建筑地面进行赶平时,一般地面由水泥灌溉,在赶平时,水泥还未凝固,人站在地面上会破坏地面上表面结构,所以人离地面末端较远时,赶平装置在工作时,离地面有一段距离,使其赶平出的地面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板、更换槽、赶平板、连接杆、连接头、伸缩杆、防护环、防滑垫、把手,所述固定连接板顶部外表面与连接头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更换槽顶部外表面与固定连接板底部相贴合,所述赶平板顶部外表面与更换槽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底部与连接头上表面相焊接,所述连接头位于赶平板正上方,所述伸缩杆底部与连接杆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防护环下表面与伸缩杆顶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滑垫下表面与把手上表面相粘合,所述把手底部与伸缩杆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板、外壳、弹簧、滚珠、带动板、牵引板、推板、第二伸缩杆、卡槽、移动板、推动板、按钮,所述固定板安装于外壳内侧顶部并与弹簧顶部相贴合,所述弹簧位于推动板正下方并相连接,所述滚珠设于外壳内侧左端并与带动板左端相相贴合,所述带动板右端与推动板左端相连接,所述牵引板顶部与移动板底部相焊接,所述推板与第二伸缩杆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伸缩杆安装于外壳内侧,所述卡槽与推动板相贴合,所述移动板顶部与推动板相焊接,所述推动板右端与按钮左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把手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赶平板为长方体结构并且长度为0.5m。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头与固定连接板顶部外表面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环上表面与把手底部外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垫由橡胶作用使其具有防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板由不锈钢制成使其具有防锈作用。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在结构上设有伸缩杆,按下按钮,带动推动板和滚珠滑动,然后带动弹簧运动,推动板对其移动板进行移动工作,然后带动牵引板运动,牵引板带动推板移动,推板对其第二伸缩杆进行推力运动,然后第二伸缩杆调节到合适位置时,放掉按钮,推动板固定在卡槽上,可根据人距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长度,提高赶平出的地面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连接板-1、更换槽-2、赶平板-3、连接杆-4、连接头-5、伸缩杆-6、防护环-7、防滑垫-8、把手-9、固定板-601、外壳-602、弹簧-603、滚珠-604、带动板-605、牵引板-606、推板-607、第二伸缩杆-608、卡槽-609、移动板-610、推动板-611、按钮-6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板1、更换槽2、赶平板3、连接杆4、连接头5、伸缩杆6、防护环7、防滑垫8、把手9,所述固定连接板1顶部外表面与连接头5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更换槽2顶部外表面与固定连接板1底部相贴合,所述赶平板3顶部外表面与更换槽2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杆4底部与连接头5上表面相焊接,所述连接头5位于赶平板3正上方,所述伸缩杆6底部与连接杆4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防护环7下表面与伸缩杆6顶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滑垫8下表面与把手9上表面相粘合,所述把手9底部与伸缩杆6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伸缩杆6包括固定板601、外壳602、弹簧603、滚珠604、带动板605、牵引板606、推板607、第二伸缩杆608、卡槽609、移动板610、推动板611、按钮612,所述固定板601安装于外壳602内侧顶部并与弹簧603顶部相贴合,所述弹簧603位于推动板611正下方并相连接,所述滚珠604设于外壳602内侧左端并与带动板605左端相相贴合,所述带动板605右端与推动板611左端相连接,所述牵引板606顶部与移动板610底部相焊接,所述推板607与第二伸缩杆608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伸缩杆608安装于外壳602内侧,所述卡槽609与推动板611相贴合,所述移动板610顶部与推动板611相焊接,所述推动板611右端与按钮612左端相连接,所述外壳602与把手9相贴合,所述赶平板3为长方体结构并且长度为0.5m,所述连接杆4通过连接头5与固定连接板1顶部外表面相连接,所述防护环7上表面与把手9底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滑垫8由橡胶作用使其具有防滑作用,所述固定连接板1由不锈钢制成使其具有防锈作用。本专利所说的外壳602为物理结构,用支承、连接电动机、传动机构、开关、手柄及附属装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电动工具实体的最外层结构件,所述弹簧603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在进行使用时按下按钮612,带动推动板611和滚珠604滑动,然后带动弹簧603运动,推动板611对其移动板610进行移动工作,然后带动牵引板606运动,牵引板606带动推板607移动,推板607对其第二伸缩杆608进行推力运动,然后第二伸缩杆608调节到合适位置时,放掉按钮612,推动板611固定在卡槽609上。本技术解决了对其建筑地面进行赶平时,一般地面由水泥灌溉,在赶平时,水泥还未凝固,人站在地面上会破坏地面上表面结构,所以人离地面末端较远时,赶平装置在工作时,离地面有一段距离,使其赶平出的地面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设有伸缩杆,按下按钮,带动推动板和滚珠滑动,然后带动弹簧运动,推动板对其移动板进行移动工作,然后带动牵引板运动,牵引板带动推板移动,推板对其第二伸缩杆进行推力运动,然后第二伸缩杆调节到合适位置时,放掉按钮,推动板固定在卡槽上,可根据人距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长度,提高赶平出的地面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板(1)、更换槽(2)、赶平板(3)、连接杆(4)、连接头(5)、伸缩杆(6)、防护环(7)、防滑垫(8)、把手(9),所述固定连接板(1)顶部外表面与连接头(5)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更换槽(2)顶部外表面与固定连接板(1)底部相贴合,所述赶平板(3)顶部外表面与更换槽(2)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杆(4)底部与连接头(5)上表面相焊接,所述连接头(5)位于赶平板(3)正上方,所述伸缩杆(6)底部与连接杆(4)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防护环(7)下表面与伸缩杆(6)顶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滑垫(8)下表面与把手(9)上表面相粘合,所述把手(9)底部与伸缩杆(6)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伸缩杆(6)包括固定板(601)、外壳(602)、弹簧(603)、滚珠(604)、带动板(605)、牵引板(606)、推板(607)、第二伸缩杆(608)、卡槽(609)、移动板(610)、推动板(611)、按钮(612),所述固定板(601)安装于外壳(602)内侧顶部并与弹簧(603)顶部相贴合,所述弹簧(603)位于推动板(611)正下方并相连接,所述滚珠(604)设于外壳(602)内侧左端并与带动板(605)左端相相贴合,所述带动板(605)右端与推动板(611)左端相连接,所述牵引板(606)顶部与移动板(610)底部相焊接,所述推板(607)与第二伸缩杆(608)顶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伸缩杆(608)安装于外壳(602)内侧,所述卡槽(609)与推动板(611)相贴合,所述移动板(610)顶部与推动板(611)相焊接,所述推动板(611)右端与按钮(612)左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地面赶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板(1)、更换槽(2)、赶平板(3)、连接杆(4)、连接头(5)、伸缩杆(6)、防护环(7)、防滑垫(8)、把手(9),所述固定连接板(1)顶部外表面与连接头(5)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更换槽(2)顶部外表面与固定连接板(1)底部相贴合,所述赶平板(3)顶部外表面与更换槽(2)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杆(4)底部与连接头(5)上表面相焊接,所述连接头(5)位于赶平板(3)正上方,所述伸缩杆(6)底部与连接杆(4)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防护环(7)下表面与伸缩杆(6)顶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滑垫(8)下表面与把手(9)上表面相粘合,所述把手(9)底部与伸缩杆(6)顶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伸缩杆(6)包括固定板(601)、外壳(602)、弹簧(603)、滚珠(604)、带动板(605)、牵引板(606)、推板(607)、第二伸缩杆(608)、卡槽(609)、移动板(610)、推动板(611)、按钮(612),所述固定板(601)安装于外壳(602)内侧顶部并与弹簧(603)顶部相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梅玉黄龙辉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奕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