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铺设地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79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铺设地板模块,包括基层与装饰层,基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调整层、支撑层、缓存校平层,调整层上表面与支撑层上表面齐平,调整层为环状正方框体,调整层下表面分别与支撑层及缓冲校平层贴合,支撑层下表面与缓冲校平层贴合,缓冲校平层四周延伸有多个间距相等的凸台且凸台在每个侧面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排布均相同,且缓冲校平层四周开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多个凹槽,凹槽位于调整层外侧。缓冲校平层在任意更换方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任意两个侧面之间的两两配对卡接,基层之间的铺设更加地便捷和快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铺设的方向性限制;对基层上表面施加下压力,缓冲校平层受压力作用发生变形下表面完成与地面的完全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铺设地板模块
本技术涉及地板拼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铺设地板模块。
技术介绍
地板铺装前地面要具备平整的基础条件,因此需要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同时现有的地板在拼接过程中由于存在方向配对问题,因此操作人员在实际铺设地板过程中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铺设地板模块,其具有地板在拼接过程中无需平整地面以及地板任意两两配对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铺设地板模块,包括装饰层与截面为正方形状的基层,所述基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调整层、支撑层、由易塑性变形的发泡材料制成的缓存校平层,所述调整层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层上表面齐平,所述调整层为环状正方框体,所述调整层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支撑层及所述缓冲校平层贴合,所述支撑层下表面与所述缓冲校平层贴合,所述缓冲校平层四周延伸有多个间距相等的凸台且所述凸台在每个侧面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排布均相同,且所述缓冲校平层四周开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调整层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与装饰层均设置有正方形板状,且在缓冲校平层四周设置凸台和凹槽,由于凸台沿缓冲校平层沿四周顺时针方向相同设置,使得缓冲校平层在任意更换方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任意两个侧面之间的两两配对卡接,整个基层之间的铺设更加地便捷和快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铺设的方向性限制;由于调整层下表面同时与支撑层及缓冲校平层贴合,且支撑层下表面又与缓冲校平层贴合,使得三者之间的贴合更加地紧密,提高三者地紧密性;同时由于缓冲校平层由塑性变形的发泡材料制成,可以对基层上表面施加下压力,缓冲校平层受压力作用发生变形下表面完成与地面的完全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层下表面内侧一周开设有第一过渡斜边,所述支撑层上表面外侧沿其一周开设有与所述调整层厚度相同的正方形环状放置槽以及与所述第一过渡斜边相配合的第二过渡斜边,所述支撑层下表面外侧沿其一周开设有第三过渡斜边,所述缓冲校平层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过渡斜边配合的第四过渡斜槽,所述支撑层下表面嵌设在所述第四过渡斜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层上表面与支撑层上表面齐平,且第一过渡斜边与第二过渡斜边配合设置,使得调整层的上表面与支撑层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实现良好地拼接,支撑层下表面嵌设在第四过渡斜槽内,通过第三过渡斜边与第四过渡斜槽的配合设置,实现了支撑层与缓冲校平层之间的贴合,使三者之间比较好地实现两两贴合,整个结构贴合地更加紧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斜边向所述调整层内侧方向开设且呈45度,所述第三过渡斜边向所述支撑层内侧方向开设且呈45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过渡斜边设置成45度,使得调整层与支撑层贴合处通过45度斜边实现贴合,在调整层上表面受到下压力时,调整层能够很好地将压力分摊至支撑层上并实现压力的方向转化。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过渡斜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缓冲校平层的厚度的一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基层的过程中需要对基层进行下压以使缓冲校平层发生塑性变形以达到下表面完全贴合地面的效果,因此限定第四过渡斜槽深度,起到防止支撑层影响缓冲校平层的塑性变形。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支撑层厚度的一半。进一步地,所述装饰层上表面为装饰纹理,所述装饰层下表面设有压敏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铺设基层的过程中本身需要对基层进行下压以满足下表面与地面贴合的要求,因此待铺设完基层和装饰层后再进行下压作业,此时在完成基层下表面与地面贴合的同时,由于装饰层下表面设有压敏胶,从而同时实现了装饰层和基层之间的粘合作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层为注塑件。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层由软塑胶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相互两两粘合的调整层、支撑层、缓冲校平层,可以起到将整个基层粘合更加紧密的效果;2、通过在缓冲校平层四周顺时针设置相同且阵列的凸台以及开设配合的凹槽,实现了对基层任意两侧面两两配合卡接的效果;3、通过在装饰层下表面设置压敏胶,实现了操作基层下表面贴合地面的同时达到装饰层与基层之间粘合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铺设地板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基层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调整层的零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校平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调整层;21、第一过渡斜边;3、支撑层;31、放置槽;32、第二过渡斜边;33、第三过渡斜边;4、缓冲校平层;41、凸台;42、凹槽;43、第四过渡斜槽;5、装饰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铺设地板模块,如图1-4所示,包括装饰层5与截面为正方形状的基层1,基层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调整层2、支撑层3、由易塑性变形的发泡材料制成的缓冲校平层4,调整层2上表面与支撑层3上表面齐平,调整层2为环状正方框体,调整层2下表面分别与支撑层3及缓冲校平层4贴合,支撑层3下表面与缓冲校平层4贴合,缓冲校平层4四周延伸有多个间距相等的凸台41且凸台41在每个侧面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排布均相同,且缓冲校平层4四周开设有与凸台41相配合的多个凹槽42,凹槽42位于调整层2外侧。支撑层3为注塑件,调整层2为软塑胶,支撑层3、调整层2以及缓冲校平层4之间通过胶水粘合,缓冲校平层4四周沿顺时针方向设置的多个凸台41在每个侧面均相同布置,缓冲校平层4四周沿顺时针方向开设的多个凹槽42在每个侧面也均相同布置,凸台41与凹槽42配合设置,装饰层5下表面与调整层2上表面粘合,且凸台41与凹槽42间隔排列,相邻两个凸台41之间的一个凹槽42位于两个凸台41之间的中间位置,相邻两个凹槽42之间的一个凸台41位于两个凹槽42之间的中间位置,调整层2的厚度大于支撑层3厚度的一半。基层1与装饰层5均设置有正方形板状,且在缓冲校平层4四周设置凸台41和凹槽42,由于凸台41沿缓冲校平层4沿四周顺时针方向相同设置,使得缓冲校平层4在任意更换方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任意两个侧面之间的两两配对卡接,整个基层1之间的铺设更加地便捷和快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铺设的方向性限制;由于调整层2下表面同时与支撑层3及缓冲校平层4贴合,且支撑层3下表面又与缓冲校平层4贴合,使得三者之间的贴合更加地紧密,提高三者地紧密性;同时由于缓冲校平层4由塑性变形的发泡材料制成,可以对基层1上表面施加下压力,缓冲校平层4受压力作用发生变形下表面完成与地面的完全贴合。调整层2下表面内侧一周开设有第一过渡斜边21,支撑层3上表面外侧沿其一周开设有与调整层2厚度相同的正方形环状放置槽31以及与第一过渡斜边21相配合的第二过渡斜边32,支撑层3下表面外侧沿其一周开设有第三过渡斜边33,缓冲校平层4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三过渡斜边33配合的第四过渡斜槽43,支撑层3下表面嵌设在第四过渡斜槽43内,第四过渡斜槽43的深度与支撑层3及调整层2之间的厚度差相同,第一过渡斜边21的深度与调整层2厚度相同,第四过渡斜槽43位于缓冲校平层4正中心。调整层2上表面与支撑层3上表面齐平,且第一过渡斜边21与第二过渡斜边32配合设置,使得调整层2的上表面与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铺设地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层(5)与截面为正方形状的基层(1),所述基层(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调整层(2)、支撑层(3)、由易塑性变形的发泡材料制成的缓冲校平层(4),所述调整层(2)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层(3)上表面齐平,所述调整层(2)为环状正方框体,所述调整层(2)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支撑层(3)及所述缓冲校平层(4)贴合,所述支撑层(3)下表面与所述缓冲校平层(4)贴合,所述缓冲校平层(4)四周延伸有多个间距相等的凸台(41)且所述凸台(41)在每个侧面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排布均相同,且所述缓冲校平层(4)四周开设有与所述凸台(41)相配合的多个凹槽(42),所述凹槽(42)位于所述调整层(2)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铺设地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层(5)与截面为正方形状的基层(1),所述基层(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调整层(2)、支撑层(3)、由易塑性变形的发泡材料制成的缓冲校平层(4),所述调整层(2)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层(3)上表面齐平,所述调整层(2)为环状正方框体,所述调整层(2)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支撑层(3)及所述缓冲校平层(4)贴合,所述支撑层(3)下表面与所述缓冲校平层(4)贴合,所述缓冲校平层(4)四周延伸有多个间距相等的凸台(41)且所述凸台(41)在每个侧面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排布均相同,且所述缓冲校平层(4)四周开设有与所述凸台(41)相配合的多个凹槽(42),所述凹槽(42)位于所述调整层(2)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设地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层(2)下表面内侧一周开设有第一过渡斜边(21),所述支撑层(3)上表面外侧沿其一周开设有与所述调整层(2)厚度相同的正方形环状放置槽(31)以及与所述第一过渡斜边(21)相配合的第二过渡斜边(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书朱步宇高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森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