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71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其包括带有护筒部分和扩底部分的辅助装置;所述的护筒部分呈中空筒状,所述的扩底部分呈圆环形,且扩底部分的圆环内径与护筒部分内径相同且大于竹节桩的环状凸起位置的横截面直径;护筒部分与扩底部分同轴固定并形成一条用于容纳竹节桩的通道,且两者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直角加劲肋,直角加劲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护筒部分外壁与扩底部分顶面焊接;辅助装置放置于地基上,竹节桩垂直穿过辅助装置中所述的通道插入地基中;竹节桩与辅助装置内壁之间填充有填料。使用该装置的竹节桩施工方法较现有方法能较好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
本技术属于桩基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东部沿海地区对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等构筑物进行施工时,由于地基土承载力较小,多通过基桩改善地基土。沿海软土层深厚,导致基桩多以摩擦桩的形式存在,而当土质极差或土层含水量过多时,桩土作用不足,无法为上部建筑提供足够的反力。竹节桩起源于日本,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应用愈加广泛。依托其桩身凸起的特殊几何构造,能更好得与地基土形成整体,提供更大的反力。而近来提出的埋砂竹节桩施工方法,能尽可能的减小桩土之间的空隙,并尽快的使土体空隙水压力消散,减小工后沉降。当前的填砂竹节桩施工中,在原始地基土上,利用圆护筒填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护筒与砂石的摩擦力大于护筒与黏土的摩擦力,导致护筒在打桩过程中易下沉,轻则影响到移位至下一个桩位的时间,重则护筒直接埋入地基土中,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填砂竹节桩方法借助圆护筒进行定位和填砂,现场经验表明此方法效率较低,无法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填砂竹节桩施工的不足,提供一种所述的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装置,能较好的解决现有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其包括带有护筒部分和扩底部分的辅助装置;所述的护筒部分呈中空筒状,所述的扩底部分呈圆环形,且扩底部分的圆环内径与护筒部分内径相同且大于竹节桩的环状凸起位置的横截面直径;护筒部分与扩底部分同轴固定并形成一条用于容纳竹节桩的通道,且两者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直角加劲肋,直角加劲肋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护筒部分外壁与扩底部分顶面焊接;辅助装置放置于地基上,竹节桩垂直穿过辅助装置中所述的通道插入地基中;竹节桩与辅助装置内壁之间填充有填料。作为优选,所述的直角加劲肋有若干个,沿护筒部分外壁周向均布。作为优选,所述的护筒部分、扩底部分和直角加劲肋均采用钢结构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的护筒部分和扩底部分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护筒部分内径比竹节桩的最大桩径大20-30cm。作为优选,所述的护筒部分高度为0.8~1.2m。作为优选,所述的扩底部分的圆环外径比护筒部分外径大30~50cm。作为优选,所述的填料为沙子和/或碎石。本技术的填砂竹节桩施工装置,在设计桩位位置上摆放或浅埋护筒,护筒带肋并且底部扩大,打桩机到位后将竹节桩预先打入部分至土层内,再向孔内填埋砂石,继续以稳定的速度打桩,保证砂石料能顺利随桩身竹节压入土体,同时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补充地表孔内的砂石料。使用该装置的竹节桩施工方法较现有方法能较好提升施工效率。本技术能更多的减少成本,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辅助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辅助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辅助装置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扩底护筒与桩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打桩过程中的填砂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竹节桩完全打入地基土后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地基;2、竹节桩;3、辅助装置;4、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该结构除竹节桩2外,还包括辅助装置3。常见竹节桩2尺寸为最大外径(位于环状凸起处)400mm,较小外径(环状凸起外的位置)350mm,壁厚70mm。辅助装置3包括护筒部分301和扩底部分303;护筒部分301呈中空筒状,护筒材料可以是钢材等具有高强度和刚度的材料,内径比竹节桩2的最大桩径大20-30cm左右,壁厚2cm左右,高度1m左右。扩底部分303的作用是加在护筒底部外围,进行扩大处理,以防在打桩过程中护筒随桩身下沉和埋入地基土中。扩底部分303呈圆环形,且扩底部分303的圆环内径与护筒部分301内径相同且大于竹节桩2的环状凸起位置的横截面直径。扩底部分303的圆环外径比护筒部分301外径大40cm。扩底部分303也可以采用钢材,与护筒部分301角焊接固定。护筒部分301与扩底部分303同轴固定后形成一条用于容纳竹节桩2的通道。护筒部分301与扩底部分303的连接部位焊接固定有若干直角加劲肋302,直角加劲肋302沿护筒部分301外壁周向均布。直角加劲肋302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护筒部分301外壁与扩底部分303顶面焊接。加肋处理能够保证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辅助装置3放置于地基1上,竹节桩2垂直穿过辅助装置3中所述的通道插入地基1中;竹节桩2与辅助装置3内壁之间填充有填料4,填料4可以采用级配的沙子或碎石。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方法如下:步骤1:根据现场设计桩位布置图,并进行定位。步骤2:将辅助装置3摆放至既定位置,或适当浅埋;步骤3:将打桩机移动至要求点位;步骤4:如图4所示,将竹节桩2预打入地基1中一定深度,保证第一个竹节不进入土中;步骤5:在预打入竹节桩2后,通过人工或其他机械辅助,向土坑内埋入填料4(砂或小粒径碎石等),填充量保证足够包裹竹节桩桩身,如图5所示;步骤6:填砂后以稳定的速度向下打桩,保证填砂能随桩身顺畅下沉。同时不断向土坑内添加砂石,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充盈系数,使桩土间不出现空隙。最终达到如图6所示状态。步骤7:完成打桩后,移动护筒和打桩机至下一个点位工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护筒部分(301)和扩底部分(303)的辅助装置(3);所述的护筒部分(301)呈中空筒状,所述的扩底部分(303)呈圆环形,且扩底部分(303)的圆环内径与护筒部分(301)内径相同且大于竹节桩(2)的环状凸起位置的横截面直径;护筒部分(301)与扩底部分(303)同轴固定并形成一条用于容纳竹节桩(2)的通道,且两者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直角加劲肋(302),直角加劲肋(302)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护筒部分(301)外壁与扩底部分(303)顶面焊接;辅助装置(3)放置于地基(1)上,竹节桩(2)垂直穿过辅助装置(3)中所述的通道插入地基(1)中;竹节桩(2)与辅助装置(3)内壁之间填充有填料(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护筒部分(301)和扩底部分(303)的辅助装置(3);所述的护筒部分(301)呈中空筒状,所述的扩底部分(303)呈圆环形,且扩底部分(303)的圆环内径与护筒部分(301)内径相同且大于竹节桩(2)的环状凸起位置的横截面直径;护筒部分(301)与扩底部分(303)同轴固定并形成一条用于容纳竹节桩(2)的通道,且两者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直角加劲肋(302),直角加劲肋(302)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护筒部分(301)外壁与扩底部分(303)顶面焊接;辅助装置(3)放置于地基(1)上,竹节桩(2)垂直穿过辅助装置(3)中所述的通道插入地基(1)中;竹节桩(2)与辅助装置(3)内壁之间填充有填料(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桩施工的辅助填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角加劲肋(302)有若干个,沿护筒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龙蔡邦国陈智寿胡孙敏王奎华童魏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