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座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57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体化座厕,包括座厕主体,所述的座厕主体的背部固定安装在墙体上;在该墙体上还嵌装有旋转式小便器:所述的旋转式小便器包括内胆、外壳,所述的内胆嵌装在外壳内,二者之间设有可使内胆绕竖直轴在外壳内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的内胆位于所述的座厕主体上方。当旋转式小便器的内胆旋转使其正面朝外正对使用者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小便器功能,当内胆正面转入外壳内部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座厕功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卫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座厕、小便器功能的一体化座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男士专用的小便器,主要有挂墙式和座立式,其缺陷是冲洗后清洁不彻底,给 公共或家庭洗手间的卫生清洁带来极大的困扰;另外,现有小便器的安装往往都是完全凸 出于安装面,如墙面之外,这样就大大占用了设计空间,当安装小便器时,对洗手间的空 间尺寸要求较高。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缺陷研制了一种旋转式小便器(申请号为 200720053838.2),该小便器清洗方便,占用空间小,美观实用。但是,目前的座厕和男 士专用小便器通常是分别需要安装在不同的位置, 一般家庭虽然有安装小便器的普遍需 要,但因为卫生间的空间不够,那么男士小便也只能迁就使用座厕或蹲厕,其结果仍然是 水花四溅,异味满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座厕,可以集座厕和小便器的功能于一体,结构 新颖,安装、清洗方便,占用空间小,美观实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一体化座厕,包括座厕 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厕主体的背部固定安装在墙体上;在该墙体上还嵌装有旋转式 小便器所述的旋转式小便器包括内胆、外壳,所述的内胆嵌装在外壳内,二者之间设有 可使内胆绕竖直轴在外壳内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的内胆位于所述的座厕主体上方。当旋 转式小便器的内胆旋转使其正面朝外正对使用者时,本技术实现小便器功能,当内胆 正面转入外壳内部时,本技术实现座厕功能。本技术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旋转式小便器的内胆背部还安装有与所述的座厕 主体相配套的座厕垫板,所述的座厕垫板底部可以铰接在所述的内胆背部,当内胆正面转 入外壳内部后,放下座厕垫板,便可以正常使用座厕。所述的旋转式小便器的内胆背部还可以同时安装有与所述的座厕主体相配套的座厕 盖板,所述的座厕盖板位于座厕垫板与内胆背面之间,当座厕使用完毕后,有必要时还可3以盖上座厕盖板。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改进,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竖直方向的转动轴,即所述的内 胆与外壳之间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从而实现内胆在外壳内转动的目的,此设计的结构简 单,容易实现。本技术所述的转动轴与所述的内胆背面之间的距离a最好等于转动轴与墙体外壁 之间的距离b,则当内胆旋转使其背面朝外时,其背面与墙体外壁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外 观整洁,不占用空间。此时,就可以放下安装在内胆背面的座厕垫板使用座厕,同时内胆 的正面也可以在外壳里面得到充分的清洗。所述的转动轴与所述的内胆正面外缘的距离c最好大于或等于转动轴与座厕主体的中 心之间的距离d,即当小便器的内胆正面正对使用者时,内胆的外缘尽量靠近座厕主体的 外缘,也就是尽量离使用者近一些,从而方便使用。本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歩改进,所述的墙体内还嵌装有水箱,所述的水箱位于 旋转式小便器的上方,所述水箱的长度方向沿墙体的厚度方向布置,达到有效利用空间的目的。所述的外壳包括顶面、底面、背面和二侧面,构成半封闭式结构,所述内胆的下部通 过转动轴活动安装在外壳的底面上,内胆的上部也可以通过转动轴活动安装在外壳的顶面 上,也可以直接通过转动轴与墙体连接。所述的内胆与外壳的下方连接处的转动轴为空心的,该转动轴同时作为连通内胆与下 水道的排水管;位于转动轴内侧的外壳底面上还设有排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将旋转式小便器与座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旋转式小便器的内胆可以在外 壳内旋转,使内胆正面背离外部环境,且使用完毕后可对内胆进行彻底清洗,净化和美化 了环境;并且,使用者小便时,让通常有的尾液不是掉在地面上而是掉在座厕里面,使得 卫生间在无需专人值班也能保持卫生清洁;另外,因为小便器与座厕的安装是在同一位置, 得以让二者占用的空间减半,节约可贵的房产资源,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也使得普通家 庭安装小便器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化座厕实现小便器功能时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化座厕实现小便器功能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化座厕实现座厕功能时的主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 3所示, 一种一体化ji厕,包括座厕主体i,座厕主体l的背部固定安装在墙体2上;在该墙体2上还嵌装有旋转式小便器3:旋转式小便器3包括内胆31、外壳32,内胆31嵌装在外壳32内,二者之间设有可使内胆31绕竖直轴 在外壳32内转动的旋转机构;内胆31位于座厕主体1上方。旋转式小便器3的内胆31 背部还安装有与座厕主体1相配套的座厕垫板4,座厕垫板4底部铰接在内胆31背部,当 内胆31正面转入外壳32内部后,放下座厕垫板4,便可以正常使用座厕。旋转式小便器 3的内胆31背部还同时铰接安装有与座厕主体1相配套的座厕盖板5,座厕盖板5位于座 厕垫板4与内胆31背面之间,当座厕使用完毕后,有必要时还可以盖上座厕盖板5。可使 内胆31绕竖直轴在外壳32内转动的旋转机构包括竖直方向的转动轴6,即内胆31与外壳 32之间通过转动轴6活动连接。转动轴6与内胆31背面之间的距离a等于转动轴6与墙 体2外壁之间的距离b,则当内胆31旋转使其背面朝外时,其背面与墙体2外壁位于同一 个平面上。此时,就可以放下安装在内胆31背面的座厕垫板4使用座厕,同时,内胆31 的正面也可以在外壳32里面得到充分的清洗。转动轴6与内胆31正面外缘的距离c大于 或等于转动轴6与座厕主体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即当小便器的内胆31正面正对使用者 时,内胆31的外缘应尽量靠近座厕主体1的外缘,也就是尽量离使用者近一些,从而方 便使用。墙体2内还嵌装有水箱7,水箱7位于旋转式小便器3的上方,水箱7的长度方 向沿墙体2的厚度方向布置。外壳32包括顶面、底面、背面和二侧面,构成半封闭式结 构,内胆31的下部通过转动轴6活动安装在外壳32的底面上,内胆31的上部通过转动 轴6a活动安装在外壳32的顶面上,内胆31的上部也可以直接通过转动轴与墙体2连接。 内胆31与外壳32的下方连接处的转动轴6为空心的,该转动轴6同时作为连通内胆31 与下水道的排水管;位于转动轴6内侧的外壳32底面上还设有排水孔8,该排水孔8也与 下水道相连通。本技术的一体化座厕的使用方法如下当作为小便器使用时,内胆31的正面朝外,即正对使用者,使用完毕后,内胆31可在外壳32内转动180度,即内胆31的正面 转入外壳32内部,然后进行冲洗。在这种状态下,内胆31的背面刚好与墙体2外壁平齐, 而座厕垫板4安装在内胆31的背面,因此放下座厕垫板4就可以正常使用座厕了,使用 完毕后可以根据需要盖上座厕盖板5。上述的实施例中,旋转式小便器3上内胆31与外壳32之间的转动轴6可以是电动控 制的;在墙体2的外壁上还可以设有一个控制面板,如可以在该控制面板上标注有"大"、 "小"的字样,使用者选择"大"时,可以正常使用座厕,而选择"小"时,则旋转式小 便器3的内胆31便从外壳32内自动转出并正对使用者备用,以上设计使本技术更加 智能和人性化。权利要求1. 一种一体化座厕,包括座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厕主体(1)的背部固定安装在墙体(2)上;在该墙体(2)上还嵌装有旋转式小便器(3)所述的旋转式小便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座厕,包括座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厕主体(1)的背部固定安装在墙体(2)上;在该墙体(2)上还嵌装有旋转式小便器(3):所述的旋转式小便器(3)包括内胆(31)、外壳(32),所述的内胆(31)嵌装在外壳(32)内,二者之间设有可使内胆(31)绕竖直轴在外壳(32)内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的内胆(31)位于所述的座厕主体(1)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梓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梓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