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21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2:48
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包括推杆、前支杆、后支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推杆的下段与第一、第二连杆及后支杆的上段构成四连杆机构;第一连杆后端转动连接推杆的下段形成第一转动点;第一连杆前端与后支杆上端转动连接形成第二转动点;第二连杆前端转动连接后支杆的上段形成第三转动点;第二连杆后端与推杆下端转动连接形成第四转动点;前支杆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点;还包括锁止结构,至少对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转动点中一者设置;还包括拉杆结构,其前端转动连接前支杆的上段形成第五转动点,其后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前段形成第六转动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架的结构设计巧妙,折叠和打开时的操作连贯且流畅,折叠后的体积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婴儿推车,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婴儿推车,亦称童车,根据功能的不同有很多的种类,但通常都包括车架和座兜架两部分,两者通过插接结构可拆卸地插组配合。为了便于携带和储藏,有厂家设计了一种折叠式的婴儿推车,这种婴儿推车的车架可以折叠,目的是通过折叠实现体积的缩小,解决收纳占用空间大的问题。然而,现有的婴儿推车在使用时发现,虽然车架可以折叠,方便了收纳,但依旧存在以下不足:车架的结构设计欠佳,折叠时各杆件之间的连动操作不流畅,且折叠后无法有效缩小其体积。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包括推杆、前支杆、后支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这五个杆件均成对设置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其中,各所述推杆的上段向上延伸,供用户握持;各所述前支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前轮,各所述后支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后轮;其中,所述推杆的下段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后支杆的上段共同构成一四连杆机构;在车架的打开状态下,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连接状态如下: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的下段,形成一第一转动点;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后支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形成一第二转动点,该第二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点的前方;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杆的上段,形成一第三转动点,该第三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点的下方;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形成一第四转动点,该第四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点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三转动点的后方;所述前支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点;其中,还包括一锁止结构,该锁止结构至少对应所述第一转动点、所述第二转动点、所述第三转动点、所述第四转动点中的其中一者设置,通过对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至少一转动点进行锁止进而达成对四连杆机构的锁止;其中,还包括一拉杆结构,作用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前支杆;该拉杆结构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上段,形成一第五转动点,该第五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点的下方;所述拉杆结构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段,形成一第六转动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由伸缩配合的推杆上段以及所述推杆下段组成。其伸缩调节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掌握,故不逐一例举。2.上述方案中,左右两侧的两所述第二转动点之间通过一水平设置的中撑杆连接;左右两侧的两所述前支杆之间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杆连接,形成前支架,两所述后支杆之间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杆连接,形成后支架。借此设计,以提升所述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3.上述方案中,所述中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下凸设有一连接件,所述拉杆结构由前连杆和后连杆转动连接构成;所述后连杆的后端即为所述拉杆结构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六转动点;后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连杆的后端,形成一第七转动点;前连杆的前端即为所述拉杆结构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五转动点;并且,所述后连杆的前段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形成一第八转动点,在车架的打开状态下,该第八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七转动点的后方。4.上述方案中,所述锁止结构对应所述第四转动点设置,包括沿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伸缩设置于推杆下段的一锁止杆,以及对应该锁止杆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杆后端的一锁止槽;在车架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推杆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四连杆机构呈三角形,所述锁止杆伸入所述锁止槽,锁定所述第四转动点。还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熟练掌握的具有同样功能的其它锁止结构。5.上述方案中,在所述车架的打开过程中,所述推杆的下段绕所述第四转动点向后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绕所述第二转动点向上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三转动点向上转动;所述第六转动点随所述第二连杆向上的转动向上并向后做远离所述后支杆的位移,同时所述第五转动点向前做远离所述后支杆的位移;所述前支杆由于所述第五转动点的向前位移而被推动,绕所述第二转动点向上转动,进而完全打开车架;在所述车架的折叠过程中,所述推杆的下段绕所述第四转动点向前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绕所述第二转动点向下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三转动点向下转动;所述第六转动点随所述第二连杆向下的转动向下并向前做贴近所述后支杆的位移,同时所述第五转动点向后做贴近所述后支杆的位移;所述前支杆由于所述第五转动点的向后位移而被拉动,绕所述第二转动点向下转动,进而完全折叠车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包括推杆、前支杆、后支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推杆的下段与第一、第二连杆及后支杆的上段构成四连杆机构;第一连杆后端转动连接推杆的下段形成第一转动点;第一连杆前端与后支杆上端转动连接形成第二转动点;第二连杆前端转动连接后支杆的上段形成第三转动点;第二连杆后端与推杆下端转动连接形成第四转动点;前支杆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点;还包括锁止结构,至少对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转动点中一者设置;还包括拉杆结构,其前端转动连接前支杆的上段形成第五转动点,其后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前段形成第六转动点。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车架的结构设计巧妙,折叠和打开时的操作连贯且流畅,折叠后的体积较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一(正面立体);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二(背面立体);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推杆和第二连杆的分解爆炸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装配有座兜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座兜架;2.车架;3.插接件;4.插接槽;22.推杆;23.前支杆;24.后支杆;25.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推杆上段;28.推杆下段;29.扶手杆;30.前轮;31.后轮;32.第一转动点;33.第二转动点;34.第三转动点;35.第四转动点;36.中撑杆;37.第一横杆;38.第二横杆;39.锁止杆;40.锁止槽;41.前连杆;42.后连杆;43.第五转动点;44.第六转动点;45.第七转动点;46.连接件;47.第八转动点;48.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6所示,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所述婴儿推车包括座兜架1以及可折叠的车架2,两者通过插接件3和插接槽4插组定位。其中,如图1~4所示,所述车架2包括推杆22、前支杆23、后支杆24、第一连杆25以及第二连杆26,这五个杆件均成对设置于车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推杆22由伸缩配合的推杆上段27以及所述推杆下段28组成。其中,所述推杆上段27向上延伸,并通过一水平设置的扶手杆29将两推杆22的上端连设,形成一推杆架,供用户握持;各所述前支杆23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前轮30,各所述后支杆24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后轮31。其中,所述推杆下段28与所述第一连杆25、所述第二连杆26以及所述后支杆24的上段共同构成一四连杆机构;在车架2的打开状态下,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连接状态如下:所述第一连杆25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下段28,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前支杆、后支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这五个杆件均成对设置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其中,各所述推杆的上段向上延伸,供用户握持;各所述前支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前轮,各所述后支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后轮;其中,所述推杆的下段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后支杆的上段共同构成一四连杆机构;在车架的打开状态下,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连接状态如下: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的下段,形成一第一转动点;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后支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形成一第二转动点,该第二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点的前方;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杆的上段,形成一第三转动点,该第三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点的下方;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形成一第四转动点,该第四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点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三转动点的后方;所述前支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点;其中,还包括一锁止结构,该锁止结构至少对应所述第一转动点、所述第二转动点、所述第三转动点、所述第四转动点中的其中一者设置,通过对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至少一转动点进行锁止进而达成对四连杆机构的锁止;其中,还包括一拉杆结构,作用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前支杆;该拉杆结构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上段,形成一第五转动点,该第五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点的下方;所述拉杆结构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段,形成一第六转动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前支杆、后支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这五个杆件均成对设置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其中,各所述推杆的上段向上延伸,供用户握持;各所述前支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前轮,各所述后支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后轮;其中,所述推杆的下段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后支杆的上段共同构成一四连杆机构;在车架的打开状态下,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连接状态如下: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的下段,形成一第一转动点;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后支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形成一第二转动点,该第二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点的前方;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杆的上段,形成一第三转动点,该第三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点的下方;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形成一第四转动点,该第四转动点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点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三转动点的后方;所述前支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点;其中,还包括一锁止结构,该锁止结构至少对应所述第一转动点、所述第二转动点、所述第三转动点、所述第四转动点中的其中一者设置,通过对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至少一转动点进行锁止进而达成对四连杆机构的锁止;其中,还包括一拉杆结构,作用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前支杆;该拉杆结构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上段,形成一第五转动点,该第五转动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昂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