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车辆、车钩及钩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853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车辆、车钩及钩身,该钩身包括尾销孔和钩身内腔,所述钩身内腔的端部设置有工艺孔,还包括连通所述尾销孔和所述钩身内腔的连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通孔,使得钩身内腔与尾销孔连通,便于尾销孔的制造,从而提高了尾销孔在制造过程中的尺寸精度的保证能力;另外,通过设置连通孔可以降低车钩重量,减少材料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车车辆、车钩及钩身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道交通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车车辆、车钩及钩身。
技术介绍
车钩是机车车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安装于车辆的两端,其作用是连接机车车辆、传递列车纵向力。请参阅图1-4,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车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车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钩身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钩身的俯剖视结构示意图。该车钩包括钩身100、钩体200、钩舌300、钩舌销400、推铁500和钩锁600,其中,钩身100包括尾销孔101和钩身内腔102,车钩通过安装在尾销孔101的销实现与车辆的连接,钩身内腔102的端部设置有工艺孔103,钩身内腔102与尾销孔101之间相互隔离,影响尾销孔101在制造过程中的尺寸精度。另外,由于钩身内腔102与尾销孔101之间相互隔离,使钩身内腔102与尾销孔101之间结构复杂冗余,强度余量过大,造成材料浪费,导致了车钩重量增加,制造成本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尾销孔在制造过程中的尺寸精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钩身,包括尾销孔(101)和钩身内腔(102),所述钩身内腔(102)的端部设置有工艺孔(1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尾销孔(101)和所述钩身内腔(102)的连通孔(104),所述钩身内腔(102)的最小宽度为B,所述连通孔(104)的最大宽度为A,且,50mm<A<B;所述钩身内腔(102)的最大高度为G,所述连通孔(104)的最大高度为F,且,40mm<F<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钩身,包括尾销孔(101)和钩身内腔(102),所述钩身内腔(102)的端部设置有工艺孔(1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尾销孔(101)和所述钩身内腔(102)的连通孔(104),所述钩身内腔(102)的最小宽度为B,所述连通孔(104)的最大宽度为A,且,50mm<A<B;所述钩身内腔(102)的最大高度为G,所述连通孔(104)的最大高度为F,且,40mm<F<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孔(103)与所述尾销孔(10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E,E>70mm。3.一种车钩,包括钩身(100)、钩体(200)、钩舌(300)、钩舌销(400)、推铁(500)和钩锁(600),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身为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钩身。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舌包括:将钩舌安装在钩体(200)上的销孔(305);与钩体的上牵引台(201)相配合的钩舌的上牵引台(301);与钩体的下牵引台(202)相配合的钩舌的下牵引台(302);与钩体的上冲击台相配合的钩舌的上冲击台(303);与钩体的下冲击台相配合的钩舌的下冲击台(304);与钩锁的坐锁面相配合的锁面(306),和与钩锁的导向台的底面相配合的顶面(307);所述钩舌的顶面(307)为平面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舌的上牵引台(301)与所述钩舌的下牵引台(302)错开设置,且在通过所述销孔(305)的轴线的截面中,所述钩舌的上牵引台(301)与所述销孔(305)的轴线的距离为a,所述钩舌的下牵引台(302)与所述销孔(305)的轴线的距离为b,所述钩舌的上牵引台(301)与所述钩舌的下牵引台(302)的错移量c=|a-b|,且,10mm≤c≤25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钩舌,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销孔(305)的轴线的截面中,所述钩舌的上牵引台(301)与所述钩舌的上冲击台(303)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钩舌的下牵引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英俊姜岩金朋迪王岩王长春丛盛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