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是城际之间进行客流量输送的主要交通,由于轨道交通的运输段为省内或涉外,因此整个距离的跨度较长,通常单程的运行时间在十二小时左右,特别在炎热的夏天,乘客们口干舌燥,此时有一杯冷饮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轨道交通车辆上一般都有配餐车,但是配餐车上没有完善的冷藏区,且需要乘务员推着配餐车。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6208455404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链配餐车,包括车头、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车厢。所述车头上部安装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的出风端延伸到车厢内,位于车厢内的制冷系统的出风端连接冷风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口。该技术方案的一种冷链配餐车,通过摆动的出风口吹出冷气作用于车厢。但是该技术方案中车厢的冷气供给不均匀,从而影响车厢的冷冻效果;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通过设置冷凝单元和一号控制单元,一号控制单元和冷凝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包括车框(1)和车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板(11)、支柱(3)、一号轴(12)、放置盒(13)、一号控制单元(4)和冷凝单元(5);所述车轮(2)通过一号轴(12)转动安装在车框(1)的底部,一号轴(12)通过计算机控制器控制其转动;所述冷凝板(11)通过支柱(3)固定安装在车框(1)的内部;所述放置盒(13)固连在一号控制单元(4)上,放置盒(13)用于放置饮品;所述一号控制单元(4)位于冷凝板(11)的上表面,一号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放置盒(13)与冷凝板(11)间的距离;所述冷凝单元(5)位于车框(1)的内部,冷凝单元(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包括车框(1)和车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板(11)、支柱(3)、一号轴(12)、放置盒(13)、一号控制单元(4)和冷凝单元(5);所述车轮(2)通过一号轴(12)转动安装在车框(1)的底部,一号轴(12)通过计算机控制器控制其转动;所述冷凝板(11)通过支柱(3)固定安装在车框(1)的内部;所述放置盒(13)固连在一号控制单元(4)上,放置盒(13)用于放置饮品;所述一号控制单元(4)位于冷凝板(11)的上表面,一号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放置盒(13)与冷凝板(11)间的距离;所述冷凝单元(5)位于车框(1)的内部,冷凝单元(5)用于对饮品进行冷冻;所述冷凝板(11)上设有一号空心腔室(111)和二号空心腔室(112);其中,所述冷凝单元(5)包括一号软管(51)和二号软管(52);所述一号软管(51)与一号空心腔室(111)连通,一号软管(51)上设有单向阀、其单向阀用于一号软管(51)单向向一号空心腔室(111)中输送液氨;所述二号软管(52)与一号空心腔室(111)连通,二号软管(52)上设有单向阀、其单向阀用于二号软管(52)单向将一号空心腔室(111)中的液氨抽离;所述一号软管(51)位于二号软管(52)的下方;所述一号控制单元(4)包括电动推杆(41)、安装块(42)、一号滑块(43)和一号杆(44);所述一号杆(44)一端固定安装在放置盒(13)的底部,一号杆(44)另一端与一号滑块(43)连接;所述一号滑块(43)上设有斜槽(431);所述斜槽(431)用于控制一号杆(44)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所述安装块(42)通过电动推杆(41)固定安装在二号空心腔室(112)的底部,且安装块(42)顶表面与一号滑块(43)底表面固连;所述电动推杆(41)用于控制一号滑块(43)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11)的上表面设有一号气囊(14);所述一号气囊(14)用于向放置盒(13)吹气,一号气囊(14)一端固连在放置盒(13)底部,一号气囊(14)另一端固连在冷凝板(11)的上表面;所述放置盒(13)上设有一组一号孔(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