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橡胶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977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橡胶加工系统,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设于第二箱体后侧的沉降室及设于该沉降室后侧的干燥室,所述第二箱体底部设有出液管,该出液管与所述沉降室的中部位置相连通,所述沉降室上部设有清液出水管,沉降室下部设有混液出液管,该混液出液管与所述干燥室相连;通过出液管的设置,以便于将混合液排入沉降室进行沉淀,一段时间后,清液从沉降室上方的清液出水口排出,混液从混液出液管中排入干燥室,减少了水分的含量,以便于更有效的进行干燥,加快了干燥的速度,同时,可以对清液进行再次利用,节省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橡胶加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橡胶粉尘处理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橡胶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废橡胶一般是需要经过清洗、干燥、破碎、再造成颗粒等工序后进行回收利用,故在对废橡胶进行回收时需要对废橡胶进行粉碎处理。现有的废橡胶破碎机在对橡胶粉碎时会产生大量的胶粉粉尘,而胶粉粉尘容易爆炸,所以需要用水进行淋湿,可以避免爆炸,但是持续输送水进行淋湿,很浪费水且混合液中的水分含量非常多,不利于快速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燥速度快的废橡胶加工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橡胶加工系统,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设于第二箱体后侧的沉降室及设于该沉降室后侧的干燥室,所述第二箱体底部设有出液管,该出液管与所述沉降室的中部位置相连通,所述沉降室上部设有清液出水管,沉降室下部设有混液出液管,该混液出液管与所述干燥室相连;通过出液管的设置,以便于将混合液排入沉降室进行沉淀,一段时间后,清液从沉降室上方的清液出水口排出,混液从混液出液管中排入干燥室,减少了水分的含量,以便于更有效的进行干燥,加快了干燥的速度,同时,可以对清液进行再次利用,节省了水资源。所述干燥室包括罐体、设于罐体上部的喷雾头、设于罐体下部的进气管及与该进气管相连通的喷气头;所述混液出液管与该喷雾头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干燥室可以通过各个部件对胶粉液体形成的喷雾进行干燥,且通过热气对喷雾进行喷射干燥,加快了喷雾干燥的速度,提高了胶粉提取的效率。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破碎机构和第一分离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用于研磨橡胶的对辊和两个相对倾斜的洒水器,所述清液出水管与所述洒水器相连通;通过对辊的设置,可以对废橡胶块进行粉碎,使其变成颗粒状,以便于后续的利用,同时洒水器用于对废橡胶破碎时产生的胶粉进行淋湿,避免胶粉四处飘扬,而导致危险发生,提高了胶粉处理的安全性。所述出液管端部伸入至所述沉降室内,并连接有挡流罩;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混合液可以输送进入沉降室内进行沉淀,避免水流进水时对沉降室内沉淀的胶粉造成冲击,而导致清液和混液再次混合在一起,影响沉淀的效率。所述挡流罩通过多个连接条与所述出液管相连,该挡流罩的开口朝向所述出液管与沉降室的连接处;通过连接条的设置,对挡流罩起到固定的作用,加强出液管与挡流罩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挡流罩开口的设置,以便于挡流罩输送出混液,提高了输送的效率。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第二分离机构及第三分离机构,所述破碎机构设于第一分离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分离机构设于第三分离机构的上方;第一分离机构、第二分离机构及第三分离机构用于将溶于水的粉尘进行絮凝处理,以便于将粉尘中的灰尘等杂质分离,以便于进行后续对胶粉的回收利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胶粉可以和灰尘等杂质进行彻底的分离,以便于对胶粉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分离的效率。所述第一分离机构包括多个等距交错设置的第一絮凝板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于第一絮凝板的侧边;通过第一絮凝板的设置,可以对流下来的混合液体进行絮凝处理,将混合液体中的灰尘等杂质反应生成絮凝产物,然后通过第一过滤网进行过滤,从而分离出絮凝产物,以便于回收胶粉,提高了分离效率。所述第二分离机构包括絮凝管道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絮凝管道设于第二过滤网上方;通过絮凝管道的设置,使得混合液体可以经过二次絮凝处理,以便于更彻底的分离混合液体中的灰尘,通过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将絮凝产物分离出去,使得分离的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废橡胶加工系统在干燥室前面进行沉降室的设置,以便于胶粉混合液进行沉淀,从而分成清液和混液,使得清液可以输送进洒水器进行重复循环使用,节省了水资源,同时混液中的水分含量减少了很多,以便于进入干燥室进行快速的干燥,大大提高了干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干燥室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1的第一絮凝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第二絮凝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如图1-3所示,一种废橡胶再生加工系统,包括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所述第一箱体1内设有破碎机构和第一分离机构,所述第二箱体2内设有第二分离机构及第三分离机构,所述破碎机构设于第一分离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分离机构设于第三分离机构的上方,破碎机构用于对废橡胶碎块进行研磨处理,以便于将废橡胶进行粉碎,形成颗粒,第一分离机构、第二分离机构及第三分离机构用于将溶于水的粉尘进行絮凝处理,以便于将粉尘中的灰尘等杂质分离,以便于进行后续对胶粉的回收利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胶粉可以和灰尘等杂质进行彻底的分离,以便于对胶粉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分离的效率。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用于研磨橡胶的对辊31和两个相对倾斜的洒水器32,所述洒水器32设于箱体1顶壁上,并连接外部送水装置,所述对辊31通过电机驱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设于箱体1上,所述洒水器32设于对辊31的上方,通过对辊31的设置,可以对废橡胶块进行粉碎,使其变成颗粒状,以便于后续的利用,同时洒水器32,用于对废橡胶破碎时产生的胶粉进行淋湿,避免胶粉四处飘扬,而导致危险发生,提高了胶粉处理的安全性;所述对辊31上方开设有进料口33,所述对辊31上设有等距交错设置的破碎盘311,所述对辊31包括两个破碎辊,所述破碎辊通过破碎盘311交错啮合设置,废橡胶碎块可以通过进料口33落到对辊31上,以便于对辊31直接进行粉碎处理,破碎盘33的设置,加快了对辊破31碎废橡胶碎块的速度,提高了粉碎的效率。所述第一分离机构包括多个等距交错设置的第一絮凝板41和第一过滤网42,所述第一过滤网42一端设于第一絮凝板41的侧边,所述第一过滤网42另一端连接箱体1的箱壁,所述第一絮凝板41一端连接箱体1侧壁,所述第一絮凝板41另一端悬空设置,且第一絮凝板41朝着悬空方向向下倾斜,通过第一絮凝板41的设置,可以对流下来的混合液体进行絮凝处理,将混合液体中的灰尘等杂质反应生成絮凝产物,然后通过第一过滤网42进行过滤,从而分离出絮凝产物,以便于回收胶粉,提高了分离效率;所述第一絮凝板41上等距间隔设有底面水平设置的第一絮凝槽411,所述第一絮凝槽411之间的连接处为弧形突起状,底面为水平设置,以便于水流可以直接从底面上快速通过,而将第一絮凝槽411之间的连接处设为弧状,以便于混合液体落到弧状突起物上可以直接流入第一絮凝槽411,十分的方便,通过第一絮凝槽411的设置,使得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便可以进行絮凝,以便于更快的进行絮凝,提高了絮凝的效率。所述第三分离机构包括絮凝底座61和第三过滤网62,所述第三过滤网62设于第二箱体2的箱壁上,所述絮凝底座61朝着第三过滤网6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62通向外部管道,通过絮凝底座61的设置,使得絮凝后胶粉混合液体可以通过絮凝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橡胶加工系统,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设于第二箱体后侧的沉降室(8)及设于该沉降室(8)后侧的干燥室(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2)底部设有出液管(21),该出液管(21)与所述沉降室(8)的中部位置相连通,所述沉降室(8)上部设有清液出水管(81),沉降室下部设有混液出液管(82),该混液出液管(82)与所述干燥室(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橡胶加工系统,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设于第二箱体后侧的沉降室(8)及设于该沉降室(8)后侧的干燥室(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2)底部设有出液管(21),该出液管(21)与所述沉降室(8)的中部位置相连通,所述沉降室(8)上部设有清液出水管(81),沉降室下部设有混液出液管(82),该混液出液管(82)与所述干燥室(7)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橡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室包括罐体(71)、设于罐体上部的喷雾头(72)、设于罐体下部的进气管(73)及与该进气管相连通的喷气头(74);所述混液出液管(82)与该喷雾头(7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橡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内设有破碎机构和第一分离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用于研磨橡胶的对辊(31)和两个相对倾斜的洒水器(32),所述清液出水管(81)与所述洒水器(32)相连通。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