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套结构的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589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双水套结构的结晶器,包括管状主体、外部水套和两分式水套;外部水套安装在管状主体外,两分式水套嵌合在管状主体与外部水套之间的上部。管状水套下部有硬质点、外围纵向加工有深度及宽度不同的纵向凹槽,外部水套的内腔与各肋条顶面有间隙;两分式水套的外框周向尺寸与肋条减小前高度一致;两分式水套内腔与肋条之间留有间隙且与管状主体之间通过紧固件固连,两分式水套位于金属液面以上50mm至金属液面以下150~250mm范围内,其材质刚度高于管状主体材质刚度。有利于加快两分式水套内冷却液流速,有利于满足坯壳与结晶器之间换热强度变化的需求,增加了管状主体的抗变形能力。在提高拉速的同时,还提升铸坯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水套结构的结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水套结构的结晶器,具体涉及用于大小铸坯的长金属产品连续铸造用结晶器,属于钢铁冶金机械行业连铸

技术介绍
冶金连铸行业的方形、矩形及多边形截面铸坯的金属凝固过程中,液态金属浇入结晶器铜管后,在铜管外部冷却水的作用下沿结晶器内壁逐渐结晶凝固,形成坯壳并发生凝固收缩,由于结晶器内角部区域的金属受到相邻两面铜管的冷却,它比边部冷却强度大,这将导致角部金属与边部金属温度差异,以及坯壳厚度及收缩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增加了铸坯角裂的倾向,进而限制了铸机的拉坯速度;另一方面,在结晶器内金属液面附近,由于浇铸过程中液面波动,以及该处高温金属液体直接与冷却主体接触,使得此处热流远远大于其它部分,容易造成冷却主体内表面温度过高,并引起热变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许多公开了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用于连续铸造的结晶器”(CN103328130A)是通过侧壁厚度上加工冷却通道,实现铸坯的均匀换热,并通过在金属液面附近减薄冷却主体厚度的方法,加强其在该位置的热交换强度,虽然能有效的解决所述问题,但在侧壁厚度上钻孔这种方式要求壁厚达到一定要求,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水套结构的结晶器,包括:呈弧状的管状主体和外部水套;所述外部水套安装在管状主体的外部,所述管状主体的内腔采用梅花型结晶器铜管结构,液态金属自管状主体上部浇入,在外部冷却液的作用下沿结晶器内壁逐渐结晶凝固后,自下部被连续拉出,管状主体的下部出铸坯处的周边镶嵌有对低硬度的管状主体基体起钉扎作用的硬质点;沿管状主体外围纵向加工有设定数量的纵向凹槽,各纵向凹槽之间为凸起的肋条,所述纵向凹槽的宽度有至少二种规格;所述外部水套的内腔与各肋条顶面之间设置有0.1~1mm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上部设定的高度区域范围内凸起的肋条上,加工有厚度减小区,所述厚度减小区的外部设置有两分式水套,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套结构的结晶器,包括:呈弧状的管状主体和外部水套;所述外部水套安装在管状主体的外部,所述管状主体的内腔采用梅花型结晶器铜管结构,液态金属自管状主体上部浇入,在外部冷却液的作用下沿结晶器内壁逐渐结晶凝固后,自下部被连续拉出,管状主体的下部出铸坯处的周边镶嵌有对低硬度的管状主体基体起钉扎作用的硬质点;沿管状主体外围纵向加工有设定数量的纵向凹槽,各纵向凹槽之间为凸起的肋条,所述纵向凹槽的宽度有至少二种规格;所述外部水套的内腔与各肋条顶面之间设置有0.1~1mm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上部设定的高度区域范围内凸起的肋条上,加工有厚度减小区,所述厚度减小区的外部设置有两分式水套,所述两分式水套的外框周向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帅郭春光李常青谢长川倪赛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