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小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28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儿科的喂药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和家属负担、节约时间、有利于儿童病情治疗和康复的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滑套、定位螺杆、第一弹簧、托板、轴承座、透明筒体、活塞、推拉杆、出气管、第一阀门等;支撑杆位于底座的上方,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滑套滑动式套在支撑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无需医护人员和家属花费大气力即可使儿童吃药,减轻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节省了医护人员和家属大量的时间,有利于儿童的治疗和康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儿科的喂药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
技术介绍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从而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同时儿科主要以系统划分为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免疫及新生儿医学等,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不能混淆或替代,而且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学研究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促进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目前有儿童保健、新生儿学、呼吸、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内分泌与代谢、免疫感染与消化、急救以及小儿外科等专业,每个专业学科又和基础医学某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如生理、生化、病理、遗传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有的在儿科就医的儿童由于年幼不懂事,往往不肯配合吃药,导致医护人员和家属需要花费极大的气力,才能使儿童吃药,加重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浪费时间严重,不利于儿童病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和家属负担、节约时间、有利于儿童病情治疗和康复的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在儿科就医的儿童由于年幼不懂事,往往不肯配合吃药,导致医护人员和家属需要花费极大的气力,才能使儿童吃药,加重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浪费时间严重,不利于儿童病情的治疗和康复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和家属负担、节约时间、有利于儿童病情治疗和康复的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滑套、定位螺杆、第一弹簧、托板、轴承座、透明筒体、活塞、推拉杆、出气管、第一阀门、插管、单向阀、软管、第二阀门、硅胶头、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支撑杆位于底座的上方,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滑套滑动式套在支撑杆上,定位螺杆位于滑套的右侧,定位螺杆与滑套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与支撑杆相接触,第一弹簧位于滑套与底座之间,第一弹簧套在支撑杆上,托板位于滑套的左侧,托板的右端与滑套相连接,轴承座位于支撑杆的上方,轴承座内的轴承与支撑杆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位于轴承座的上方,透明筒体的底部与轴承座相连接,活塞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内,推拉杆位于活塞的右侧,推拉杆的左端与活塞相连接,出气管位于透明筒体的上方,出气管的下端与透明筒体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与透明筒体相连通,第一阀门设置在出气管上,插管位于透明筒体的下方,插管的上端与透明筒体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与透明筒体相连通,单向阀设置在插管上,软管位于透明筒体的左侧,软管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与透明筒体相连通,第二阀门设置在软管上,软管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内,软管的下端与硅胶头相连接,硅胶头放置在底座上,硅胶头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分别位于软管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位于硅胶头的右侧,第一粘扣带的左端与硅胶头相连接,第二粘扣带位于硅胶头的左侧,第二粘扣带的右端与硅胶头相连接,第二粘扣带与第一粘扣带相对应。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大固定板、第一旋转轴、风车、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循环皮带、第二旋转轴、握杆和小固定板,大固定板位于出气管右侧,大固定板的下端与透明筒体的顶部相连接,第一旋转轴与大固定板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风车位于大固定板的前方,风车与第一旋转轴前端相连接,第一皮带轮位于大固定板的后方,第一皮带轮与第一旋转轴的后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位于大固定板的右侧,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通过循环皮带相连接,第二皮带轮与第二旋转轴的前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的前侧偏心位置连接有握杆,小固定板位于第二皮带轮的后方,第二旋转轴与小固定板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小固定板的底部与透明筒体顶部的右侧相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大齿轮、齿板、滑块、滑轨、连接杆和第二弹簧,大齿轮位于小固定板的后方,大齿轮与第二旋转轴的后端相连接,齿板位于大齿轮的下方,齿板与大齿轮相啮合,滑块位于齿板的下方,滑块的顶部与齿板底部的左端相连接,滑轨位于大固定板的后方,滑轨与滑块设置为滑动配合,滑轨的底部与透明筒体的顶部相连接,连接杆位于齿板的下方,连接杆上端与齿板底部的右端相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推拉杆右端相连接,第二弹簧位于连接杆与滑轨之间,滑轨和连接杆均与第二弹簧相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消毒缸、排液管和第三阀门,消毒缸位于支撑杆的右侧,消毒缸位于底座的上方,排液管位于消毒缸的右侧,排液管与消毒缸右侧壁的下部相连接,排液管与消毒缸相连通,第三阀门设置在排液管上。作为优选,还包括有万向轮、滚轮、压板、大螺杆和连接板,底座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和滚轮,万向轮与滚轮均为前后对称式设置,滚轮位于万向轮的右侧,压板位于滚轮的左侧,大螺杆位于压板的左侧,大螺杆与压板相连接,连接板位于底座的下方,连接板的上端与底座的底部相连接,大螺杆与连接板设置为螺纹连接。因为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滑套、定位螺杆、第一弹簧、托板、轴承座、透明筒体、活塞、推拉杆、出气管、第一阀门、插管、单向阀、软管、第二阀门、硅胶头、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喂药时,首先打开药瓶的盖子,将瓶子放置在托板上,拧松定位螺杆,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滑套在支撑杆上进行向上滑动,滑套通过托板带动药瓶向上进行运动,并将插管插入到瓶内,然后将定位螺杆拧紧,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向右拉动推拉杆,通过推拉杆向右拉动活塞,活塞通过插管将瓶内的药液吸入到透明筒体内,当将瓶内的药液吸入完毕后,将定位螺杆拧松,对滑套和托板进行向下按压,从而将插管从瓶内移出,并将药瓶取走处理即可,再将定位螺杆拧紧固定,打开第一阀门,通过推拉杆对活塞向左进行推动,将透明筒体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排出,排出完毕后拧紧第一阀门,将硅胶头插入到儿童口内,将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在儿童脑袋的后面进行粘在一起,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第二阀门,医护人员通过推拉杆对活塞向左进行推动,将透明筒体内的药液通过软管输送到儿童口内,当儿童口内的药液过多时,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可以将过多的药液排出,防止呛到儿童,也可以通过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进行排气,防止儿童窒息,使儿童能够顺利进行服药,减少药液的浪费,节省时间。因为还包括有大固定板、第一旋转轴、风车、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循环皮带、第二旋转轴、握杆和小固定板,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服药时,医护人员转动握杆,握杆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通过循环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旋转轴带动风车进行旋转,从而可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避免儿童哭闹抵触吃药。因为还包括有大齿轮、齿板、滑块、滑轨、连接杆和第二弹簧,所以当医护人员对推拉杆向左进行推动时,推拉杆通过连接杆带动齿板向左进行运动,齿板通过大齿轮带动第二旋转轴进行转动,第二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滑套(3)、定位螺杆(4)、第一弹簧(5)、托板(6)、轴承座(7)、透明筒体(8)、活塞(9)、推拉杆(10)、出气管(11)、第一阀门(12)、插管(13)、单向阀(14)、软管(15)、第二阀门(16)、硅胶头(17)、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支撑杆(2)位于底座(1)的上方,支撑杆(2)的下端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滑套(3)滑动式套在支撑杆(2)上,定位螺杆(4)位于滑套(3)的右侧,定位螺杆(4)与滑套(3)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4)与支撑杆(2)相接触,第一弹簧(5)位于滑套(3)与底座(1)之间,第一弹簧(5)套在支撑杆(2)上,托板(6)位于滑套(3)的左侧,托板(6)的右端与滑套(3)相连接,轴承座(7)位于支撑杆(2)的上方,轴承座(7)内的轴承与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8)位于轴承座(7)的上方,透明筒体(8)的底部与轴承座(7)相连接,活塞(9)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8)内,推拉杆(10)位于活塞(9)的右侧,推拉杆(10)的左端与活塞(9)相连接,出气管(11)位于透明筒体(8)的上方,出气管(1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11)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一阀门(12)设置在出气管(11)上,插管(13)位于透明筒体(8)的下方,插管(13)的上端与透明筒体(8)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13)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单向阀(14)设置在插管(13)上,软管(15)位于透明筒体(8)的左侧,软管(15)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8)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15)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二阀门(16)设置在软管(15)上,软管(15)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17)内,软管(15)的下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硅胶头(17)放置在底座(1)上,硅胶头(17)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分别位于软管(15)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18)位于硅胶头(17)的右侧,第一粘扣带(18)的左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位于硅胶头(17)的左侧,第二粘扣带(19)的右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与第一粘扣带(18)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滑套(3)、定位螺杆(4)、第一弹簧(5)、托板(6)、轴承座(7)、透明筒体(8)、活塞(9)、推拉杆(10)、出气管(11)、第一阀门(12)、插管(13)、单向阀(14)、软管(15)、第二阀门(16)、硅胶头(17)、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支撑杆(2)位于底座(1)的上方,支撑杆(2)的下端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滑套(3)滑动式套在支撑杆(2)上,定位螺杆(4)位于滑套(3)的右侧,定位螺杆(4)与滑套(3)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4)与支撑杆(2)相接触,第一弹簧(5)位于滑套(3)与底座(1)之间,第一弹簧(5)套在支撑杆(2)上,托板(6)位于滑套(3)的左侧,托板(6)的右端与滑套(3)相连接,轴承座(7)位于支撑杆(2)的上方,轴承座(7)内的轴承与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8)位于轴承座(7)的上方,透明筒体(8)的底部与轴承座(7)相连接,活塞(9)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8)内,推拉杆(10)位于活塞(9)的右侧,推拉杆(10)的左端与活塞(9)相连接,出气管(11)位于透明筒体(8)的上方,出气管(1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11)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一阀门(12)设置在出气管(11)上,插管(13)位于透明筒体(8)的下方,插管(13)的上端与透明筒体(8)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13)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单向阀(14)设置在插管(13)上,软管(15)位于透明筒体(8)的左侧,软管(15)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8)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15)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二阀门(16)设置在软管(15)上,软管(15)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17)内,软管(15)的下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硅胶头(17)放置在底座(1)上,硅胶头(17)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分别位于软管(15)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18)位于硅胶头(17)的右侧,第一粘扣带(18)的左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位于硅胶头(17)的左侧,第二粘扣带(19)的右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与第一粘扣带(18)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大固定板(21)、第一旋转轴(22)、风车(23)、第一皮带轮(24)、第二皮带轮(25)、循环皮带(26)、第二旋转轴(27)、握杆(28)和小固定板(29),大固定板(21)位于出气管(11)右侧,大固定板(2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兰小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