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绍荣专利>正文

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032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6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包括上药器本体,还包括位于口腔内呈漏斗状且用于支撑固定上药器本体的撑开装置,并挤压撑开装置使其截面呈椭圆状结构,其中撑开装置的最小开口端内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定位环,且定位环外侧壁通过连接杆与撑开装置连接,所述撑开装置的最大开口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嘴唇上的折边,且撑开装置外侧壁上设置有紧贴牙齿后侧的挡边,所述撑开装置内还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弧形支撑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
技术介绍
麻醉药是指能使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在手术中正确地使用麻醉药可以有效得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手术更加顺利地进行。大部分情况下麻醉药都是以注射的方式使用的,但有些手术必须患者进行口服麻醉药才能实现麻醉的效果。为了避免麻醉药与舌头接触,传统的口服方法是,患者将药物扔入咽喉,快速喝大量的水来使药物进入人体。由于用药过程需要很快的速度,而且有一定的风险,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就有了如专利号为CN206342789U的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其主要包括推送胶囊体;推送胶囊体顶面设置有注水口;推送胶囊体顶面连通有管道,管道的另一端安装有内凹形的送药膜,送药膜的外边缘与管道内壁密封配合;送药膜的底部开有小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推送胶囊体内注入约推送胶囊体容积一半的水,将送药膜深入患者咽喉处,按压推送胶囊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推送胶囊体内的空气与水先后被压出;在被压出空气的作用下,送药膜膨胀,将药物排除,随后推送囊体内的水通过小孔流出,将药物顺入患者喉部,使患者虽然口服麻醉药,但是麻醉药不会碰到患者的舌头,实现无痛麻醉,大大得方便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但上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因为患者的一些不可抗拒的动作可能就会导致用药操作失败,如:患者由于嘴巴张开累了或咽口水等原因可能会合拢,口腔可能就会挤压上药器的管道使其紧贴在舌头上,使得管道中安装有送药膜的顶端不能深入患者咽喉处,还有就是当患者的嘴巴合拢后,医生也很难看到患者咽喉处的情况,所以我们急需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包括上药器本体,还包括位于口腔内呈漏斗状且用于支撑固定上药器本体的撑开装置,并挤压撑开装置使其截面呈椭圆状结构,其中撑开装置的最小开口端内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定位环,且定位环外侧壁通过连接杆与撑开装置连接,所述撑开装置的最大开口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嘴唇上的折边,且撑开装置外侧壁上设置有紧贴牙齿后侧的挡边,所述撑开装置内还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弧形支撑框架。优选的,所述弧形支撑框架的其中一端与定位环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撑开装置呈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弧形支撑框架底部设置有与撑开装置内侧壁连接的加强杆。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数量为2~3根,其原因为防止发生因连接杆数量较多,从而导致多根连接杆将撑开装置的最小开口端遮挡住,使得医生不能看清患者咽喉处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撑开装置能有效的防止患者在上药时,由于嘴巴张开累了或咽口水等原因可能会合拢,使得口腔可能就会挤压上药器本体的管道使其紧贴在舌头上,使得管道中安装有送药膜的顶端不能深入患者咽喉处,还有就是当患者的嘴巴合拢后,医生也很难看到患者咽喉处的情况等问题。2、本设备在使用时,上药器本体的管道位于弧形支撑框架上由其支撑固定,同时管道的出药端穿过定位环,从而使得管道不会与人体口腔内的肉壁接触。3、通过折边与挡边卡住患者的嘴唇与牙齿,防止撑开装置在患者口腔内滑动,达到固定撑开装置的稳固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中:1、管道,2、撑开装置,3、定位环,4、连接杆,5、折边,6、挡边,7、弧形支撑框架,8、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3,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包括上药器本体,该上药器本体为已公开的技术方案,故不在此详细描述,其中本设备还包括位于口腔内呈漏斗状且用于支撑固定上药器本体中管道1的撑开装置2,其中撑开装置2呈网状结构,该撑开装置2能有效的防止患者在上药时,由于嘴巴张开累了或咽口水等原因可能会合拢,使得口腔可能就会挤压上药器本体的管道1使其紧贴在舌头上,使得管道1中安装有送药膜的顶端不能深入患者咽喉处,还有就是当患者的嘴巴合拢后,医生也很难看到患者咽喉处的情况等问题。并且为了使得撑开装置2适应于患者所张开嘴巴后的口腔嘴型,所以挤压撑开装置2使其截面呈椭圆状结构,其中撑开装置2的最小开口端内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定位环3,该定位环3外侧壁通过连接杆4与撑开装置2连接,而在撑开装置2内还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弧形支撑框架7,并且弧形支撑框架7的其中一端与定位环3的一侧固定连接,使用时,上药器本体的管道1位于弧形支撑框架7上由其支撑固定,同时管道1的出药端穿过定位环3,从而使得管道1悬空并不会与人体口腔内的肉壁接触。同时为了防止撑开装置2容易从患者口腔内滑出或滑入患者口腔内部的问题,所以在撑开装置2的最大开口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嘴唇上的折边5以防止撑开装置2完全滑入患者口腔内,而在撑开装置2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紧贴牙齿后侧的挡边6,通过折边5与挡边6卡住患者的嘴唇与牙齿,防止撑开装置2在患者口腔内滑动,达到固定撑开装置2的稳固性的目的。其中为了加强弧形支撑框架7的稳固性,在弧形支撑框架7底部设置有与撑开装置2内侧壁连接的加强杆8,通过加强杆8支撑固定住弧形支撑框架7。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4数量为2~3根,其原因为防止发生因连接杆4数量较多,从而导致多根连接杆4将撑开装置2的最小开口端遮挡住,使得医生不能看清患者咽喉处的情况。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包括上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口腔内呈漏斗状且用于支撑固定上药器本体的撑开装置,并挤压撑开装置使其截面呈椭圆状结构,其中撑开装置的最小开口端内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定位环,且定位环外侧壁通过连接杆与撑开装置连接,所述撑开装置的最大开口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嘴唇上的折边,且撑开装置外侧壁上设置有紧贴牙齿后侧的挡边,所述撑开装置内还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弧形支撑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上药器,包括上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口腔内呈漏斗状且用于支撑固定上药器本体的撑开装置,并挤压撑开装置使其截面呈椭圆状结构,其中撑开装置的最小开口端内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定位环,且定位环外侧壁通过连接杆与撑开装置连接,所述撑开装置的最大开口端向外翻折有紧贴在嘴唇上的折边,且撑开装置外侧壁上设置有紧贴牙齿后侧的挡边,所述撑开装置内还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弧形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绍荣
申请(专利权)人:唐绍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