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岩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23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敷料及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主要由防漏气保护膜,吸储水垫,供氧膜(薄片)和透水吸水材料组成,所述供氧膜(薄片)为内含氧化剂(例:过碳酸钠)、催化剂(例:二氧化锰)等组成的膜(薄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伤口供氧敷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从而能够匀速的为伤口供氧,能为伤口提供富氧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杀灭厌氧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或以其为载体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产生氧气为伤口供氧的敷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人们受伤后,会利用伤口敷料进行伤口护理。众所周知,氧在伤口的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控制细菌的生长与扩散;同时由于伤口周边毛细血管的破坏造成细胞缺氧不利于细胞再生;而外部给氧有利于细胞的再生从而加快伤口的愈合。目前传统的伤口敷料均无法达到这个效果。按其所用材料和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种:1、惰性敷料:具有保护创面、有吸收性、制作简单和价格便宜的优点;2、双作用性敷料:这类敷料可利用它所造成的局部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例如由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制成的吸收膜,或由明胶、多糖、多电介质复合物和甲基丙烯酸树脂组成的三维立体网状吸水性多聚体,或由聚氨基甲酸乙酯和聚氧乙烯乙二醇多孔泡沫组成。3、生物活性敷料:采用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性材料经高新技术方法加工制成的组合性敷料,具有双层结构,外层应用高分子材料,提供了相当于表皮的屏障功能;内层选用的主要材料为胶原、壳聚糖和海藻酸钙,具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吸水性、透气性、黏附性和抗菌、止血作用。虽然传统敷料能保护伤口,在不同程度促进伤口愈合,但由于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处于缺氧状态,愈合效果往往不好。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自主供氧的敷料,为伤口提供富氧环境,减少因毛细血管被破坏后细胞因缺氧而愈合缓慢,减轻患者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供氧敷料,通过敷料为伤口提供富氧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主要由防漏气保护膜,吸储水垫,供氧膜(薄片)和透水吸水材料组成;所述供氧膜(薄片)(3)为透气透水的复合膜(薄片)结构,供氧膜(薄片)(3)为内含氧化剂(例:过碳酸钠)及催化剂(例:二氧化锰)等,外包裹多孔的膜。优选地,透水吸水材料为渗透性好,引导液体迅速进入供氧层的材料,如热风无纺布,表面涂有软聚硅酮,亦可表面覆海藻酸钠。优选地,供氧膜(薄片)(3)中氧化剂为过碳酸钠),催化剂为二氧化锰等。优选地,吸水储水垫为高分子凝胶制成。优选地,敷料包括至少一个供氧膜(薄片)结构,多个供氧膜(薄片)结构可以排列组合。优选地,防漏气保护膜可选用有一定的表面张力的材料,可容纳更多的氧气,同时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定的高压氧环境,或进行一定的结构设计。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或以其为载体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产生氧气为伤口供氧的敷料的供氧层的制备,在密闭的干燥环境中进行。敷料的防漏气保护膜与患者皮肤之间密封良好。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1)供氧膜(薄片)遇伤口渗出液后发生反应能够为伤口提供氧气,有利于加速伤口愈合过程;减轻患者疼痛感。(2)敷料最外层为防漏气保护膜,起到防尘、防水、防漏气、防污染的效果。(3)敷料包括至少一个供氧膜(薄片)结构,多个供氧膜(薄片)结构可以排列组合。(4)吸储水垫能够吸收反应后的水等化学反应物,也可储存氧气,保持伤口氧气浓度。(5)透水吸水材料吸收伤口分泌物,保持伤口表面干净,通过透水吸水材料的水进入供氧层,与供氧层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化合物溶液进入吸储水垫不会回流,产生氧气可以双向通过,从而使氧气能够进入伤口,促进细胞生长。(6)透水吸水材料表面即可覆海藻酸钠也可涂有软聚硅酮等类似材料,与皮肤直接接触。软聚硅酮(也称硅凝胶)的作用是使敷料不粘连皮肤,揭开时使患者没有或减轻疼痛感。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显著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或以其为载体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产生氧气为伤口供氧的敷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供氧层单元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或以其为载体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产生氧气为伤口供氧的敷料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图中1.防漏气保护膜,2.吸储水垫,3.供氧膜(薄片),4.供氧膜(薄片)外层,5.供氧膜(薄片)内层,6.透水吸水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为了清楚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以便于说明,特对附图中的结构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图,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变形及简化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来加以理解。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固体的伤口供氧敷料,由上到下依次由防漏气保护膜1,吸储水垫2,供氧膜(薄片)3和透水吸水材料6组成。所述防漏气保护膜1上涂有医用胶,用于粘在皮肤上实现固定敷料,具有防尘、防水、防漏气、防污染的效果。所述供氧膜(薄片)内由含有过碳酸钠膜(薄片)及催化剂膜(薄片)组成,供氧膜(薄片)吸收水分后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能为伤口提供高浓度氧气,有利于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过碳酸钠的作用是提供氧气,其用量的多少决定伤口的供氧量。供氧膜(薄片)3为膜或薄片结构,供氧膜(薄片)3的外层4为过碳酸钠膜(薄片),内层5为催化剂膜(薄片)。所述吸水垫2具有吸水或反应后化合物溶液的作用,同时其含有的水分子也可参与供氧膜(薄片)化学反应生成氧,也可以储存部分氧在溶液中,维持伤口高氧浓度。所述透水吸水材料6能使伤口部分分泌物进入。透水吸水材料6表面涂有软聚硅酮,与皮肤直接接触。软聚硅酮(也称硅凝胶)可以使敷料不粘连皮肤,揭开时能够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感。所述该敷料的防漏气保护膜1与皮肤通过胶黏剂粘贴牢固,保证氧气不外泄,同时形成一定的压强。所述供氧膜(薄片)3的制备方法在密闭的干燥环境中进行。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供氧膜(薄片)3包括至少一个供氧膜(薄片)结构。如图3、4、5所示,多个供氧膜(薄片)结构排列组合。使用时可以根据伤口尺寸剪切;处理小伤口时,敷料面积小,使用单个过氧碳酸钠膜(薄片)即可;用于大伤口时,敷料面积大,可设计成多个过氧碳酸钠膜(薄片)排列组合而成,如需剪切,只需根据伤口形状及大小,剪切相应尺寸的敷料,揭开里层保护膜1,并固定在皮肤,注意边缘留出一定宽度的防水膜1以实现密封;该敷料使用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在伤口敷料领域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亦可在医学其他领域应用如固体制氧气呼吸机,供氧层控制结构可均匀控制氧气的生成量,从而解决目前类似固体供氧机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示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主要由防漏气保护膜(1),吸储水垫(2),供氧膜(薄片)(3)和透水吸水材料(6)组成;所述供氧膜(薄片)(3)为透气透水的材料,供氧膜(薄片)(3)为内含氧化剂(例:过碳酸钠)及催化剂(例:二氧化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主要由防漏气保护膜(1),吸储水垫(2),供氧膜(薄片)(3)和透水吸水材料(6)组成;所述供氧膜(薄片)(3)为透气透水的材料,供氧膜(薄片)(3)为内含氧化剂(例:过碳酸钠)及催化剂(例:二氧化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膜(薄片)(3)呈药膜或薄片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膜(薄片)(3)为内含氧化剂(例:过碳酸钠)及催化剂(例:二氧化锰)复合制成,为避免氧化剂与催化剂在不使用时相互作用采取包膜隔离保护。供氧膜(薄片)(3)能够匀速产生氧气,达到均匀供氧的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膜结构(薄片)供氧的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储水垫(2)为多孔结构如聚氨酯海绵或高分子凝胶等可吸收液体的材料,能够将反应后溶液或伤口液体包含起来,同时能将氧气溶解其中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岩
申请(专利权)人:郑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