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法林专利>正文

蹲式大便器简易防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180 阅读:3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蹲式大便器的防堵装置。可直接安装在蹲式大便器中,直接将易堵杂物截止在管口处,避免了被冲入下水管道的隐患,有效地防止了杂物对蹲式大便器的堵塞;进而防止下水管道的堵塞。它由提手、塑料开口套、环形橡皮筋和钩爪组成。具有正常排污和防堵塞的双重性能,有利家庭,方便生活,价格低廉,有广泛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卫生间,厕所中蹲式大便器防堵装置。适用于家庭、宾馆、办公大楼的蹲式大便器,能够方便有效地直接防止蹲式大便器的堵塞,从而可靠地防止了下水管道的堵塞。实践证明,一般造成下水管道堵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破布、线头、头发、废塑料袋等易堵杂物从蹲式大便器的漏口中进入所引起。堵塞现象一但出现,给人们增添了不便和烦恼,严重时会使楼房的低层次居室粪便泛滥,污水横溢,污染了生活和工作环境,干扰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设法使易堵杂物能够避免掉入和被截住而又可方便地进行清理,以解除人们的这一后顾之忧,本技术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针对上述问题而设计的。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K向视图(拿去提手1后)。该技术由提手1、塑料开口套2、环形橡皮筋3和钩爪4组成。其中提手1和钩爪4均由弹簧钢丝制成;而塑料开口套2呈圆柱喇叭口状,且开有通口,在其自由状态下为近似的椭圆形,在装入蹲式大便器的下水管口;即进入到工作位置后,被管口内壁压缩成为正圆形态,其特性近似于开口活塞环。提手1装在塑料开口套2上部的两小孔中,钩爪4带尖钩的一头,由外向里从塑料开口套2圆周上均布的三个等分小孔中装入,用环形皮筋3套挂住钩爪4拉至塑料开口套下端面,并缠套在钩爪上头的帽盖上。抓持提手1,并使开口朝自来水方向插入蹲式大便器,即可自动贴紧管口内壁,此时可取下提手1,进入排污和防堵的工作状态。如有易堵物掉入蹲式大便器下水管口则必然顺势落在三个钩爪形成的上大下小而又未相连接的三棱锥下端,被三个向上的钩针状钩爪挂住,避免了被冲进下水管道的隐患,尔后即可清除。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污水则畅通无阻的流下;大便在自来水的冲力下即从三钩爪的空档中或由钩爪解体散开可顺利的泻入下水管道;而卫生纸经水的浸泡,则成为稀糊状同样随着自来水一起冲走。本技术以其简单的结构实现了防堵和正常排污双重功能,使因为管道堵塞造成的祸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不仅有利家庭,方便生活,而且对防止主下水管道系统的堵塞及其维护起了身先士卒的先导作用。本技术采用自行车幅条改制成的钩爪,装配在塑料开口套上,同蹲式大便器配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本技术制造简单,价格低廉,有广泛的实用性。权利要求1.由塑料开口套、钩爪、环形橡皮筋、提手组成的蹲式大便器简易防堵装置,其特征是塑料开口套呈圆柱喇叭状,且开通口,与蹲式大便器的下水管口内壁相吻合,并均等装有弹性的三个钢丝钩爪。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式大便器简易防堵装置,其特征是三钩爪组合成为不相连接的三棱锥状,且钩爪下端呈尖钩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属蹲式大便器的防堵装置。可直接安装在蹲式大便器中,直接将易堵杂物截止在管口处,避免了被冲入下水管道的隐患,有效地防止了杂物对蹲式大便器的堵塞;进而防止下水管道的堵塞。它由提手、塑料开口套、环形橡皮筋和钩爪组成。具有正常排污和防堵塞的双重性能,有利家庭,方便生活,价格低廉,有广泛的实用性。文档编号E03D9/00GK2146521SQ9320395公开日1993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6日专利技术者王法林 申请人:王法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塑料开口套、钩爪、环形橡皮筋、提手组成的蹲式大便器简易防堵装置,其特征是:塑料开口套呈圆柱喇叭状,且开通口,与蹲式大便器的下水管口内壁相吻合,并均等装有弹性的三个钢丝钩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法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法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