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正亚专利>正文

自动捕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168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捕鼠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自动捕鼠器,包括捕鼠外桶和设在捕鼠外桶内的捕鼠内桶,捕鼠外桶埋设在地下且开口与地表平行,捕鼠外桶内壁上设有卡槽,捕鼠内桶的下端部开口且设有与卡槽卡合的凸台;捕鼠内桶的上部设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套设有套环,套环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设有第一夹持环和第二夹持环,第一夹持环与环形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夹持环与环形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一旋转轴的两端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设在捕鼠内桶上部内壁;捕鼠内桶的中部设有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上铰接有挡板,挡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复位弹簧,捕鼠内桶的内壁上弹簧挂钩;挡板的下表面还设有石灰粉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捕鼠器
本技术涉及捕鼠设备的
,尤其涉及了自动捕鼠器。
技术介绍
老鼠是养殖场和农田的一大危害,不仅造成大量粮食饲料浪费和设备损坏,还会传播疾病,且老鼠繁殖能力很快。现有的捕鼠方式,有实用诱饵毒饵、诱捕贴纸、以及使用捕鼠夹等。虽然能够达到捕鼠的功能,却存在各种缺点:使用捕鼠夹,虽然可以捕获老鼠,但是捕获后的老鼠因为尸体的腐烂会造成二次污染,分泌出的尸碱,会使得老鼠携带的病菌更容易传染,造成严重的后果,且现有的捕鼠产品多只能诱捕一次,人工收拾过于繁琐,老鼠繁殖能力强,此类方式过于消耗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缺点,提供了自动捕鼠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自动捕鼠器,包括捕鼠外桶和设在捕鼠外桶内的捕鼠内桶,捕鼠外桶埋设在地下且开口与地表平行,捕鼠外桶内壁上设有卡槽,捕鼠内桶的下端部开口且设有与卡槽卡合的凸台;捕鼠内桶的上部设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套设有套环,套环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设有第一夹持环和第二夹持环,第一夹持环与环形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夹持环与环形槽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一旋转轴的两端设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鼠外桶(1)和设在捕鼠外桶(1)内的捕鼠内桶(2),捕鼠外桶(1)埋设在地下且开口与地表平行,捕鼠外桶(1)内壁上设有卡槽(3),捕鼠内桶(2)的下端部开口且设有与卡槽(3)卡合的凸台(4);捕鼠内桶(2)的上部设有第一旋转轴(5),第一旋转轴(5)上套设有套环(6),套环(6)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7),环形槽(7)上设有第一夹持环(8)和第二夹持环(9),第一夹持环(8)与环形槽(7)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0),第二夹持环(9)与环形槽(7)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1);第一旋转轴(5)的两端设有连接件(12),连接件(12)设在捕鼠内桶(2)...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鼠外桶(1)和设在捕鼠外桶(1)内的捕鼠内桶(2),捕鼠外桶(1)埋设在地下且开口与地表平行,捕鼠外桶(1)内壁上设有卡槽(3),捕鼠内桶(2)的下端部开口且设有与卡槽(3)卡合的凸台(4);捕鼠内桶(2)的上部设有第一旋转轴(5),第一旋转轴(5)上套设有套环(6),套环(6)的中部开设有环形槽(7),环形槽(7)上设有第一夹持环(8)和第二夹持环(9),第一夹持环(8)与环形槽(7)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0),第二夹持环(9)与环形槽(7)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1);第一旋转轴(5)的两端设有连接件(12),连接件(12)设在捕鼠内桶(2)上部内壁;捕鼠内桶(2)的中部设有第二旋转轴(13),第二旋转轴(13)上铰接有挡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正亚
申请(专利权)人:夏正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