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黄色金针菇及其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8959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0:56
一种淡黄色金针菇及其培育方法,以白色和黄色金针菇菌丝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培养出第一代杂交菌丝;将第一代杂交菌丝移培养得到第一代杂交金针菇;出菇后选取优良,稳定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进行菌种分离;分离出来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菌种放入驯化液中驯化,驯化5~10周后提取出驯化后杂交金针菇菌种,培养后得到第二代杂交金针菇;选取无病变的第二代杂交金针菇进行菌种分离;继续驯化若干代后,获得初步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将初步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培养15~20天,选取粗状、生命力旺盛的杂交金针菇菌丝进行出菇培养;出菇后选取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菌种植入出菇料中,培养后得到淡黄色金针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淡黄色金针菇及其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
,尤其是涉及一种淡黄色金针菇及其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金针菇学名为毛柄金钱菌,它富含多种营养,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的功效,在日常蔬菜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金针菇品种按照子实体颜色分为黄色金针菇品种和白色金针菇品种。黄色金针菇品种一般为农户栽培,相对于白色金针菇品种具有抗性强、贮存期长、风味和口感好的特点、但生长慢、产量低;白色金针菇品种主要为工厂化栽培,颜色洁白、商品性好,但贮存期短,风味和口感略差。CN107881118A公开了一种金针菇的培育方法,浅黄色金针菇通过白色品种台厂白和黄色品种杂19作为亲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获得。所述菌株的获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亲本菌株:选取菌株台厂白和杂19为亲本,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获得a个杂合子;(2)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a个杂合子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获得一个目标菌株金杂9;(3)收集金杂9菌株的孢子,进行自交,获得b个杂合子;(4)栽培与筛选:把获得的b个杂合子进行栽培试验,通过系统筛选,获得一个目标菌株JK05。浅黄色金针菇JK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淡黄色金针菇,其特征在于,所述淡黄色金针菇的菌柄下部为黄色,上部为乳白色,黄色与乳白色的比例为3︰1~2︰1,菌盖直径1~2厘米,菌柄粗壮挺拔;所述淡黄色金针菇的菌种由以下步骤培育:采摘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在无菌环境下分别分离出白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和黄色金针菇初代菌种;白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和黄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分别在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后获得白色金针菇菌丝和黄色金针菇菌丝;在显微镜下选取直径1~5nm的白色金针菇菌丝与直径0.5 ~3nm的黄色金针菇菌丝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在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获得第一代杂交菌丝;将第一代杂交菌丝移植于出菇料中培养40~50天,得到第一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黄色金针菇,其特征在于,所述淡黄色金针菇的菌柄下部为黄色,上部为乳白色,黄色与乳白色的比例为3︰1~2︰1,菌盖直径1~2厘米,菌柄粗壮挺拔;所述淡黄色金针菇的菌种由以下步骤培育:采摘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在无菌环境下分别分离出白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和黄色金针菇初代菌种;白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和黄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分别在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后获得白色金针菇菌丝和黄色金针菇菌丝;在显微镜下选取直径1~5nm的白色金针菇菌丝与直径0.5~3nm的黄色金针菇菌丝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在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获得第一代杂交菌丝;将第一代杂交菌丝移植于出菇料中培养40~50天,得到第一代杂交金针菇;出菇后选取优良,稳定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进行菌种分离;分离出来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菌种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制备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菌种;配制驯化液,将制备好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菌种放入驯化液中驯化,驯化5~10周后提取出驯化后杂交金针菇菌种;驯化后杂交金针菇菌种在培养基中培养15~20天后移植于出菇料中培养40~50天,得到第二代杂交金针菇;选取无病变的第二代杂交金针菇进行菌种分离;按上述步骤继续驯化若干代后,获得初步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将初步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移入培养液中,放入恒温箱中在18~21℃温度下振荡培养15~20天,选取粗状、生命力旺盛的杂交金针菇菌丝进行出菇培养;出菇后选取菇柄整齐,菇盖大小一致,无病变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进行切片分离,得到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黄色金针菇,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液包括培养料和水,1000质量份驯化液中含有土豆300~500质量份、琼脂25~30质量份、磷酸二氢钾1~1.5质量份、蛋白冻2~5质量份、葡萄糖25~30质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黄色金针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料由木屑、玉米芯、米糠、麸片、玉米粉、碳酸钙按以下比例混匀后制得,木屑1~1.5m3、玉米芯20~30kg、米糠57~64kg、麸片57~64kg、玉米粉5~7kg、碳酸钙7~8.5kg。4.一种淡黄色金针菇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摘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在无菌环境下分别分离出白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和黄色金针菇初代菌种;白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和黄色金针菇初代菌种分别在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后获得白色金针菇菌丝和黄色金针菇菌丝;在显微镜下选取直径1~5nm的白色金针菇菌丝与直径0.5~3nm的黄色金针菇菌丝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在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获得第一代杂交菌丝;将第一代杂交菌丝移植于出菇料中培养40~50天,得到第一代杂交金针菇;出菇后选取优良,稳定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进行菌种分离;分离出来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菌种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20天制备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菌种;配制驯化液,将制备好的第一代杂交金针菇菌种放入驯化液中驯化,驯化5~10周后提取出驯化后杂交金针菇菌种;驯化后杂交金针菇菌种在培养基中培养15~20天后移植于出菇料中培养40~50天,得到第二代杂交金针菇;选取无病变的第二代杂交金针菇进行菌种分离;按上述步骤继续驯化若干代后,获得初步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将初步稳定的淡黄色金针菇菌种移入培养液中,放入恒温箱中在18~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腾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县国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