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94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以及设置在大棚主体外侧的蓄水池和加热锅炉;所述大棚主体的侧壁上端设有多个箱体,箱体的内腔顶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喷淋头,多个第一喷淋头的下方设有金属翅片组;所述第一喷淋头经管道与螺旋换热管的一端连接,螺旋换热管的另一端经管道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侧壁上均分别设有送风口和雾气出口,所述大棚主体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收膜机构,所述收膜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柱上的限位滑槽,同侧支柱之间设有收卷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雾气来对植株进行浇灌,使得浇灌均匀充分,且耗水量低,又保障了大棚主体的内部空气处在温湿的状态。此外,又易于对保温膜进行收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植大棚,特别涉及一种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大棚由于具有保温保湿的功能,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在种植作物时,需要按照作物的生长习性来,控制作物生长过程中,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而现有是采用喷淋浇灌的方式来进行浇灌,在对多层养殖架进行浇灌时,存在浇灌不彻底不充分,使得养殖架上下层的植株所浇灌的水分不一,而使得浇灌不均匀,并且会出现局部存在大量的积水,使得植物根系存在大量的积水,而出现烂根的现象。此外现有的大棚是采用密闭式设计,在对大棚内部进行通风时,利用通风扇进行通风,通风效果差,不利于大棚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流通,而影响内部作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本专利技术不仅浇灌均匀充分,而且解决了传统浇灌易积水导致烂根的问题,实现了无土栽培,提高了种植质量和产量,且耗水量低;同时,所述的本专利技术还具有收膜机构,收膜机构上连接有保温膜,可以对大棚进行保温,且收卷较为方便;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对剩余雾气中的水分进行回收,节约了水资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以及设置在大棚主体外侧的蓄水池和加热锅炉;大棚主体的四侧各设有支柱;所述加热锅炉外壁设置有螺旋换热管,所述大棚主体的侧壁上端设有多个箱体,箱体的内腔顶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喷淋头,多个第一喷淋头的下方设有金属翅片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经管道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头经管道与螺旋换热管的一端连接,螺旋换热管的另一端经管道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送风口和雾气出口,所述送风口处设置有送风扇;所述大棚主体的端壁嵌设有通风扇;所述大棚主体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收膜机构,所述收膜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柱上的限位滑槽,同侧支柱之间设有收卷轴,收卷轴的两侧轴端嵌设在限位滑槽内;收卷轴与大棚主体的侧壁上端连接有保温膜;所述收卷轴的端部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嵌设在限位滑槽内的滑块,滑块上固定有基座,基座上转动设置有蜗轮,蜗轮的一侧设有转轮,转轮上套设有环状收卷带;所述基座上设有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蜗杆的端部与收卷轴的端部连接。上述的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中,所述雾气出口处设置有热水管组,热水管组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喷淋头,多个第二喷淋头的喷淋口朝向金属翅片组。前述的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中,所述保温膜包括内部中空的充气式保温膜,所述保温膜的表面设有防磨层,所述保温膜上设有充气口。前述的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中,所述转轮的轮槽内均匀分布有凹槽,所述收卷带上设有与凹槽相契合的凸条。前述的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中,所述基座在位于转轮的上方设有弧形结构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与转轮之间的间隙小于收卷带的厚度。前述的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中,所述金属翅片组呈倾斜状态设置在箱体的内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大棚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箱体,箱体上部设有第一喷淋头,第一喷淋头下方设有冷却翅片组,第一喷淋头向下喷洒经与螺旋换热管换热后的热水,热水以较细且密的状态向下喷洒时,会产生一定的水雾,且在向下喷洒热水喷洒到低温的金属翅片组后,热水与低温的金属翅片产生大量的第一道水雾状蒸气,水雾状蒸气与水雾一起被送风扇向大棚内输送水雾,雾气则会附着在植株的表面,凝结成水珠,并顺着植株流向土壤内,来为植株进行浇灌,使得对养殖架内的进行植株浇灌,而不会形成局部攒积了大量的积水,而使得植株的根系腐败;并在箱体的底部设有出水管,来对未被雾化的水体输送到蓄水池内进行回收,节约了水资源。作为进一步地优选,通过在箱体的雾气出口处设置热水管组,热水管组上设置有第二喷淋头,利用第二喷淋头将热水喷向金属翅片组,第二喷淋头喷出的热水与金属翅片组接触产生第二道水雾状蒸气,且第二喷淋头喷出的热水与第一道水雾状蒸气接触,第一道水雾状蒸气加热,加热后的第一道水雾状蒸气与第二道水雾状蒸气混合一道进入到棚内,对大棚内进行热蒸气杀菌,调节第二喷淋头喷出热水的温度,从而控制第一道水雾状蒸气的温度,使得加热后的第一道水雾状蒸气可以起到杀灭部分有害菌落的作用,但不至于伤害植物(该温度也与植物种类有关,如发财树、木槿、铁树等的耐高温能力强,温度可以适当上调)。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大棚主体的侧壁上设有收膜机构,来对侧壁上的保温膜进行收卷,在需要对大棚主体内部进行通风的过程中,将通过收卷机构将保温膜收卷起来,而有利于对大棚主体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通过在收膜机构内设置蜗轮和蜗杆,两者相互配合,来带动收卷轴转动进行收卷或放卷,并且两者配合使用,具有自锁功能,而有利于收膜机构进行收卷。进一步的,保温膜采用的是内部中空的充气式保温膜,在寒冷的冬季,通过向保温膜中充入气体,来提高保温膜的保温效果。此外,通过在转轮上设有凹槽以及在收卷带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凸条,两者相配合,使得在收卷带在带动转轮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而又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收卷或放卷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在转轮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挡板,防止收卷带从转轮的轮槽内脱落。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金属翅片呈倾斜状态设置在箱体的内腔中,增大与热水的接触面积,易于产生大量的水雾和温度较高的水蒸汽,并且不会在金属翅片组上残有积水。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雾气来对植株进行浇灌,使得浇灌均匀充分,且耗水量低,又保障了大棚主体的内部空气处在温湿的状态。此外,又易于对保温膜进行收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大棚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转轮与收卷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棚主体;2-蓄水池;3-加热锅炉;4-箱体;5-通风扇;6-螺旋换热管;7-支柱;8-限位滑槽;9-收卷轴;10-调节机构;11-保温膜;12-第一喷淋头;13-冷凝器;14-送风口;15-雾气出口;16-出水管;17-热水管组;18-第二喷淋头;19-送风扇;20-滑块;21-基座;22-蜗轮;23蜗杆;24-转轮;25-收卷带;26-限位挡块;27-凹槽;28-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如附图1-5所示,包括大棚主体1,以及设置在大棚主体1外侧的蓄水池2和加热锅炉3;大棚主体1的四侧各设有支柱7;所述加热锅炉3外壁设置有螺旋换热管6,所述大棚主体1的侧壁上端设有多个箱体4,箱体4的内腔顶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喷淋头12,多个第一喷淋头12的下方设有金属翅片组13;所述箱体4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6,所述出水管16经管道与蓄水池2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头12经管道与螺旋换热管6的一端连接,螺旋换热管6的另一端经管道与蓄水池2连接,所述箱体4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送风口14和雾气出口15,所述送风口14处设置有送风扇19;所述大棚主体1的端壁嵌设有通风扇5;所述大棚主体1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收膜机构,所述收膜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柱7上的限位滑槽8,同侧支柱7之间设有收卷轴9,收卷轴9的两侧轴端嵌设在限位滑槽8内;收卷轴9与大棚主体1的侧壁上端连接有保温膜11;所述收卷轴9的端部设置调节机构10,所述调节机构10包括嵌设在限位滑槽8内的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1),以及设置在大棚主体(1)外侧的蓄水池(2)和加热锅炉(3);大棚主体(1)的四侧各设有支柱(7);所述加热锅炉(3)外壁设置有螺旋换热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的侧壁上端设有多个箱体(4),箱体(4)的内腔顶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喷淋头(12),多个第一喷淋头(12)的下方设有金属翅片组(13);所述箱体(4)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6),所述出水管(16)经管道与蓄水池(2)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头(12)经管道与螺旋换热管(6)的一端连接,螺旋换热管(6)的另一端经管道与蓄水池(2)连接,所述箱体(4)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送风口(14)和雾气出口(15),所述送风口(14)处设置有送风扇(19);所述大棚主体(1)的端壁嵌设有通风扇(5);所述大棚主体(1)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收膜机构,所述收膜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柱(7)上的限位滑槽(8),同侧支柱(7)之间设有收卷轴(9),收卷轴(9)的两侧轴端嵌设在限位滑槽(8)内;收卷轴(9)与大棚主体(1)的侧壁上端连接有保温膜(11);所述收卷轴(9)的端部设置调节机构(10),所述调节机构(10)包括嵌设在限位滑槽(8)内的滑块(20),滑块(20)上固定有基座(21),基座(21)上转动设置有蜗轮(22),蜗轮(22)的一侧设有转轮(24),转轮(24)上套设有收卷带(25);所述基座(21)上设有与蜗轮(22)配合的蜗杆(23),蜗杆(23)的端部与收卷轴(9)的端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节水型无土栽培种植大棚,包括大棚主体(1),以及设置在大棚主体(1)外侧的蓄水池(2)和加热锅炉(3);大棚主体(1)的四侧各设有支柱(7);所述加热锅炉(3)外壁设置有螺旋换热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主体(1)的侧壁上端设有多个箱体(4),箱体(4)的内腔顶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喷淋头(12),多个第一喷淋头(12)的下方设有金属翅片组(13);所述箱体(4)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6),所述出水管(16)经管道与蓄水池(2)连接;所述第一喷淋头(12)经管道与螺旋换热管(6)的一端连接,螺旋换热管(6)的另一端经管道与蓄水池(2)连接,所述箱体(4)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送风口(14)和雾气出口(15),所述送风口(14)处设置有送风扇(19);所述大棚主体(1)的端壁嵌设有通风扇(5);所述大棚主体(1)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收膜机构,所述收膜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柱(7)上的限位滑槽(8),同侧支柱(7)之间设有收卷轴(9),收卷轴(9)的两侧轴端嵌设在限位滑槽(8)内;收卷轴(9)与大棚主体(1)的侧壁上端连接有保温膜(11);所述收卷轴(9)的端部设置调节机构(10),所述调节机构(10)包括嵌设在限位滑槽(8)内的滑块(20),滑块(20)上固定有基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元新赵向前杨碎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田县云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