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微环谐振器光交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790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微环谐振器光交换开关,主要解决现有交换芯片带宽低的问题,其包括若干个光交换模块,模块之间采用混合级三级网络结构互连,每个光交换模块采用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2×2结构,其包括:两个输入光波导、两个输出光波导、两个模式解复用器、两个模式复用器和m个单模式光交换单元,每个模式解复用器均有一个输入端口和m个输出端口;每个模式复用器均有m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每个单模式光交换单元均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两个输出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波长和模式的复用,有效提高了光交换开关的单端口数据速率,能满足未来T bps级别的带宽需求,可用于实现超高端口数据速率的光信号传输与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微环谐振器光交换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基光电子
,涉及一种光交换开关,可用于多波长多模式的光信号的路由与交换。
技术介绍
随着大数据处理应用对处理效率的需求,未来高性能计算系统要向E级计算能力的目标迈进,而E级高性能计算系统在单链路带宽和功耗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单链路带宽要达到Tbps级别才能支持未来高性能计算系统中数十万节点的互连;其次,业界共识,E级高性能计算系统功耗将限制在20MW左右。目前高性能计算系统中多采用基于电交换开关交换、光链路传输的方式,常用的电交换开关的端口速率仅在数百Gbps级别,但单台电交换机的功耗却高达数千瓦特量级。因此,电交换开关继续应用到未来高性能计算系统中,会在网络带宽、芯片功耗方面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越来越无法满足未来高性能计算系统的高带宽、低功耗的通信需求。随着硅基光电子集成工艺的重大突破,基于该工艺的光交换开关逐渐展现出低功耗、高带宽的优势,在未来高性能计算系统中使用光交换芯片有希望构建新一代大规模、低功耗、高带宽的光互连系统。浙江大学杨建义等人设计的4端口光交换开关,如图1所示,其使用了4根波导和7个微环谐振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微环谐振器光交换开关,包括若干个光交换模块,模块之间采用混合级三级网络结构互连,其特征在于:每个光交换模块采用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2×2结构,其包括:两个输入光波导(I1,I2)、两个输出光波导(O1,O2)、两个模式解复用器(DE1,DE2)、两个模式复用器(X1,X2)和m个单模式交换单元(S1、S2,···,S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模式解复用器均有一个输入端口和m个输出端口;每个模式复用器均有m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每个单模式交换单元均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两个输出端口;第一输入光波导(I1)与第一模式解复用器(DE1)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一模式解复用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微环谐振器光交换开关,包括若干个光交换模块,模块之间采用混合级三级网络结构互连,其特征在于:每个光交换模块采用基于波长和模式复用的2×2结构,其包括:两个输入光波导(I1,I2)、两个输出光波导(O1,O2)、两个模式解复用器(DE1,DE2)、两个模式复用器(X1,X2)和m个单模式交换单元(S1、S2,···,Sm),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模式解复用器均有一个输入端口和m个输出端口;每个模式复用器均有m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每个单模式交换单元均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两个输出端口;第一输入光波导(I1)与第一模式解复用器(DE1)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一模式解复用器(DE1)的每一个输出端口分别与每一个单模式交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口应连接;每个单模式交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口别与第一模式复用器(X1)的每一个输入端口对应连接;第一模式复用器X1的输出端口与第一输出光波导(O1)连接;第二输入光波导(I2)与第二模式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顾华玺刁兴龙杨银堂王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