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OLED在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LCD显示技术相比,OLED无需背光源,能够自发光,在电压特性、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器件重量、响应速度以及观赏视角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因其低成本潜力,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面板显示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作为双注入型器件,通过在阴阳两端施加电压,注入电流,电子和空穴经过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有机物层,最终在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回到稳定的基态从而辐射发光,其中典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一般包括阴极、阳极及处于电极之间的有机物层。器件的组成包括透明ITO阳极、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阴极等。目前,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已经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开展,大量性能优良的有机发光材料陆续被开发出来,总体来看,未来OLED的方向是发展高效率、高亮度、长寿命、低成本的白光器件和全彩色显示器件,但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许多关键问题,如电子在电子注入及传输功能层中的传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阴极、阳极、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有机物层,其中有机物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和/或发光辅助层、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穴传输层和/或发光辅助层中含有化学式Ⅰ所示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阴极、阳极、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有机物层,其中有机物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和/或发光辅助层、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穴传输层和/或发光辅助层中含有化学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中,L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5的亚芳基;Ar1、Ar2、Ar3、Ar4独立地选自如下所示基团: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氰基、氟原子、甲氧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苯基、萘基、联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Ⅰ的L选自如下基团:其中,X1、X2、X3、X4、X5、X6、X7、X8独立地选自氢、氰基、氟原子、甲氧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Ⅰ的L选自如下基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Ⅰ的L选自如下基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Ⅰ的Ar1、Ar2、Ar3、Ar4独立地选自如下基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含有化学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其中,Ar5、Ar6、Ar7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5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5的杂芳基中的一种,且Ar5、Ar6、Ar7中至少一个选自如下基团:其中,R15、R16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R17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R15、R16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啰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秀芹,周雯庭,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