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巨柱爬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巨柱爬模装置。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日渐增多,各城市最高建筑不断被刷新,由于核心筒剪力墙,即巨柱结构的抗震性能好,在超高层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巨柱爬模装置可以对施工建筑的多层同时进行施工,并且可以随着建筑的层高不断加高而自动提升,相对低层建筑施工使用的脚手架具有巨大优势,因而巨柱爬模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现有的巨柱爬模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1721407261.0的前期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巨柱施工的单片爬模体系,包括架体、附着杆、附墙座、附墙件、爬升导轨以及驱动油缸等,具体的,在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楼板上设置多个附墙座,通过架体与附着杆连接,在附着杆上设置附墙座对应的附墙件,附墙件和其中一个附墙座对应卡接,实现架体和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楼板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架体上还固设有爬升导轨,爬升导轨附着于对应的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楼板上,通过驱动油缸驱动爬升导轨带动整个架体进行提升,当架体提升时,附墙件和当前的附墙座解除卡接,待附墙件移动到下一个附墙座时,附墙件和下一个附墙座卡接实现架体提升。但是现有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巨柱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件系统(1),包括挂座(11),所述挂座(11)安装在混凝土楼板(8)上,所述挂座(11)上设有卡槽,多个所述挂座(11)沿施工建筑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导轨(2),与所述挂座(11)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沿竖直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卡孔(21),所述导轨(2)沿竖直方向且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挂座(11)之间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卡孔(22);作业平台(3),与所述导轨(2)固定连接;液压系统(4),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挂座(11)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孔(21)卡接,所述液压系统(4)用于驱动所述导轨(2)提升;防坠机构(5),包括承重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巨柱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件系统(1),包括挂座(11),所述挂座(11)安装在混凝土楼板(8)上,所述挂座(11)上设有卡槽,多个所述挂座(11)沿施工建筑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导轨(2),与所述挂座(11)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沿竖直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卡孔(21),所述导轨(2)沿竖直方向且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挂座(11)之间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卡孔(22);作业平台(3),与所述导轨(2)固定连接;液压系统(4),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挂座(11)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孔(21)卡接,所述液压系统(4)用于驱动所述导轨(2)提升;防坠机构(5),包括承重插销(51),所述承重插销(51)与所述第二卡孔(22)插接,所述导轨(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挂座(11)之间的部分均设有多个承重插销(51),所述承重插销(51)能够位于所述卡槽中并与所述卡槽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柱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孔(21)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孔(2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液压系统(4)的最大驱动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巨柱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4)包括液压油缸(41)和爬升器(42),所述液压油缸(41)的本体端与所述挂座(11)转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爬升器(42)固定连接,所述爬升器(42)与所述第一卡孔(21)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巨柱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机构(5)还包括防坠卡钩(52),所述防坠卡钩(52)位于所述挂座(11)上方且与所述挂座(11)铰接,所述防坠卡钩(52)的重心位于所述防坠卡钩(52)与所述挂座(11)的铰接点和所述导轨(2)之间,所述防坠卡钩(52)顶部的一端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卡孔(21)内并与所述第一卡孔(21)卡接,当所述防坠卡钩(52)与所述第一卡孔(21)未卡接时,所述防坠卡钩(52)的侧壁与所述导轨(2)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柱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均与所述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炫辰,吴航,赵保龙,赵振宇,冯其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