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台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路盖梁混凝土张拉封锚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台车。
技术介绍
在公路盖梁施工中,梁体架设桥面铺装完成后,盖梁张拉盒封端作业变得比较困难,以往需要人员搭设支架挂设在梁体上,需要梁体上部锚固,作业需要吊车配合,吊装物料和人员转移都需要专门的起重设备,同时到下一个盖梁张拉施工时,还需要吊装拆解,运输到下一个工位,再重复组装架体,需要反复拆卸,而且还需要施工吊装设备配合作业,人员作业效率不高,安全风险较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的作业台车,带来方便施工,提高效率,保证安全高质量的施工作业等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台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台车,包括桁架体、行走轮、吊架、位于盖梁下方的作业平台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的驱动系统,所述桁架体底部设置有底梁,行走轮固定设置在底梁底部,所述桁架体包括桁架底梁、桁架顶梁、弦杆、配重和千斤顶,所述弦杆设置在桁架底梁与桁架顶梁之间,用于连接桁架底梁与 ...
【技术保护点】
1.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体(1)、行走轮(5)、吊架(9)、位于盖梁(10)下方的作业平台(11)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的驱动系统,所述桁架体(1)底部设置有底梁(2),行走轮(5)固定设置在底梁(2)底部,所述桁架体(1)包括桁架底梁(3)、桁架顶梁(4)、弦杆(6)、配重(7)和千斤顶(8),所述弦杆(6)设置在桁架底梁(3)与桁架顶梁(4)之间,用于连接桁架底梁(3)与桁架顶梁(4),配重(7)固定设置在桁架体(1)上,千斤顶(8)固定设置在桁架体(1)底部;所述作业平台(11)包括两根盖梁托底梁(12)、多根支架垫粱(13)、平台板(14)、可 ...
【技术特征摘要】
1.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体(1)、行走轮(5)、吊架(9)、位于盖梁(10)下方的作业平台(11)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的驱动系统,所述桁架体(1)底部设置有底梁(2),行走轮(5)固定设置在底梁(2)底部,所述桁架体(1)包括桁架底梁(3)、桁架顶梁(4)、弦杆(6)、配重(7)和千斤顶(8),所述弦杆(6)设置在桁架底梁(3)与桁架顶梁(4)之间,用于连接桁架底梁(3)与桁架顶梁(4),配重(7)固定设置在桁架体(1)上,千斤顶(8)固定设置在桁架体(1)底部;所述作业平台(11)包括两根盖梁托底梁(12)、多根支架垫粱(13)、平台板(14)、可调丝杆套筒(15)、扁担梁(16)和两根盖梁吊杆(17);吊架(9)顶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桁架顶梁(4)的一端;两根盖梁托底梁(11)的一端分别与吊架(6)的底部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一根盖梁吊杆(12)的一端铰接,两根所述盖梁吊杆(12)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盖梁(10)上的扁担梁(13)铰接;可调丝杆套筒(16)的一端与吊架(9)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作业平台(11)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盖梁后张拉封端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生,李建军,段正国,包烨明,张志安,唐雪松,窦康军,徐付平,李天义,温辉,史凌峰,王银峰,万家佛,台磊,张爱美,朱春,路巍,陈柄全,李振国,赵豆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