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7674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烯烃弹性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原料组分: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50‑100份;氯化聚烯烃10‑60份;无机填料15‑100份;润滑剂0‑5份;热稳定剂0‑10份;增容剂0‑10份;阻燃剂0‑50份;抑烟剂0‑4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老化性、耐低温冲击性、容易回收、低雾度、重量轻、良好的VOC效果和阻燃性能,且能够适用于高周波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烯烃弹性体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范围主要由仪表板、门板、车顶、坐垫、遮阳板、扶手、档位套等组成,其材质特性要求很高,对耐温性、耐候性、气味、外观、阻燃、耐磨及环保指标等要求很严格。近年来国际环保意识提高,对于环保的要求已不再只限于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用,更进一步的要求节能减碳的工艺环保及产品的可回收再利用三大环保要求,绿色环保成为非关税的贸易竞争障碍。传统PVC(聚氯乙烯)/PU(聚氨酯)人造革中虽然不断从用料配方改进及工艺过程管控来满足这些环保要求,但仍无法满足各国制定各项环保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如欧盟2005/84/EC号指令对16种现有PVC人造革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邻苯二甲酸盐类增塑剂的用量做出限制。因此,寻找符合这三大环保要求的新材料,成为人造革厂商努力的目标,在压延工艺方面,开发了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及TPO(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人造革。在压延加工方面,虽然市面上除了PVC以外的热塑性塑胶很多,但要用在人造革上取代PVC,除了要满足热可塑性以利压延加工及产品日后方便回收再利用,还具备柔软的质感,适宜的硬度,具有皮革感,目前较广为被开发的为TPE(热塑性弹性体)。TPE包含非极性的苯乙烯类如SBS、聚烯烃类如TPO等,以及极性系列的TPU。其中TPO及TPU为目前被广泛用来开发人造革。TPO由于比重仅为0.9左右,约较一般PVC/PU人造革比重1.2-1.3轻,符合未来产品轻质轻量发展趋势,较低温度的热可塑性加工工艺,易熔融回收利用,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一般传统干湿式涂布PU人造革低,耐黄变性优于芳香族的TPU,因此TPO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门板、仪表板等用途多年,近来进一步被用来开发做为新一代人造革材料。由于受限于TPO为非极性材料的特性,只能使用超声波或热压模加工,不能使用业界常用的高周波加工。TPO氧指数只有18%,极易燃烧,并在燃烧的过程中伴随着黑烟和滴落。TPO作为一种非极性、高结晶度、低表面能的材料,存在弱边界层、润湿性差的缺点,各类涂料在TPO上附着力都较低。以上特性限制了产品的应用范围,这些都是TPO人造革后续研究需突破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TPO不能使用业界常用的高周波加工,且存在弱边界层、润湿性差、极易燃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原料组分: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采用TPO与氯化聚烯烃通过共混改性的方式,改善TPO的高周波加工性能,使其能够适用于高周波加工,同时,改善了TPO的低表面能的特性,解决了弱边界层、润湿性差的问题,提高附着力,利于表面处理工艺的实现;TPO与无机填料、阻燃剂和抑烟剂共同作用,改善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此外,过程中不添加增塑剂,与现有PVC材料对比,解决PVC材料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且所得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老化性、耐低温冲击性、容易回收、低雾度、重量轻、良好的VOC效果,能够做到产品在生产过程、加工成革制品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对环境不产生污染。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所述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分;(2)将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氯化聚烯烃、无机填料、润滑剂、热稳定剂、增容剂、阻燃剂、抑烟剂进行密炼处理,得到熔体;(3)将所述熔体进行塑化处理、过滤挤出处理和压延处理,得到片材;(4)将所述片材进行哑光和耐刮擦表面处理,得到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选择合理的配方和适宜的工艺条件,通过密炼、开炼、挤出、压延和表面处理等工序制得具有良好物理性能、阻燃性能和加工性能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该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原料组分:具体地,所述氯化聚烯烃为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氯化天然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耐油、耐候、耐化学品、耐老化及不易燃烧或阻燃的性能,改善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的高周波加工性能,改善其低表面能的特性,提高其附着力,利于表面处理工艺的实现,同时,改善TPO的耐老化、阻燃性能。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是由软链段的橡胶和硬链段的聚烯烃构成的共混物,非结晶或部分结晶的聚烯烃,即使在低温下仍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各种聚烯烃之间有良好的亲和性,在干混条件下可以成型,具有良好的耐热老化性、耐天候性。具体优选地,所述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或天然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烯烃为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经过机械共混或化学接枝得到TPO。优选地,所述无机填料为滑石粉,提高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耐热、尺寸稳定性及阻燃性。优选地,所述热稳定剂为环氧大豆油,提高在压延处理过程中材料的热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满足压延处理的工艺要求,消除TPO材料粘附金属加工面的趋向。优选地,所述增容剂为钛酸酯偶联剂,提高无机填料与有机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用以提高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与粘合,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阻燃剂为聚烯烃专用环保阻燃剂,改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达到《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8410-2006标准中规定的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的要求。优选地,所述抑烟剂为氢氧化镁,控制或者消除聚合物材料燃烧时的发烟量,提高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采用TPO与氯化聚烯烃通过共混改性的方式,改善TPO的高周波加工性能,使其能够适用于高周波加工,同时,改善了TPO的低表面能的特性,解决了弱边界层、润湿性差的问题,提高附着力,利于表面处理工艺的实现;TPO与无机填料、阻燃剂和抑烟剂共同作用,改善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此外,过程中不添加增塑剂,与现有PVC材料对比,解决PVC材料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且所得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老化性、耐低温冲击性、容易回收、低雾度、重量轻、良好的VOC效果,能够做到产品在生产过程、加工成革制品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本专利技术在提供该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前提下,还进一步提供了该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在一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原料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原料组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是由软链段的橡胶和硬链段的聚烯烃构成的共混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或天然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烯烃为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为滑石粉。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稳定剂为环氧大豆油,和/或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钙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增容剂为钛酸酯偶联剂,和/或所述阻燃剂为聚烯烃专用环保阻燃剂,和/或所述抑烟剂为氢氧化镁。6.一种汽车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华生刘增杜小岭孙国庆张晋闫和通李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