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753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地装置,特别是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底座、弹簧组件和碳刷组件,所述壳体向下开口,所述底座与壳体的开口面配合,所述弹簧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底座上设置有导向通槽且所述导向通槽上下贯穿底座,所述碳刷组件设置在导向槽内且碳刷组件可沿导向通槽上下滑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碳刷组件的边缘对导向通槽壁面的摩擦力,使得碳刷组件底部在形变后,能快速继续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地装置,特别是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接地装置主要由接地盒、碳刷及刷架、弹簧、绝缘件等组成;主要作用是及时收集车上的漏电电流并传导至接地,接地装置的接触电阻影响其导电性能,接触电阻的稳定性由碳刷压力的稳定性决定,而碳刷的压力与弹簧的压力、性能以及安装方式有关。碳刷组件损耗不确定因素较多,造成应刷组件的损耗部位和程度均不相同,使得碳刷组件损耗后会产生不同的形变,传统的碳刷组件顶部受到一个点的推压力,如果此时碳刷组件的底部边缘长时间接触并发生形变,由力的分解可得知推压力使得碳刷组件对导向通槽壁面的压力会更大,从而导致静摩擦力最大值更大,严重地会导致碳刷组件无法上下移动,失去自我修复能力且无法做到稳定接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接地的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壳体、底座、弹簧组件和碳刷组件,所述壳体向下开口,所述底座与壳体的开口面配合,所述弹簧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底座上设置有导向通槽且所述导向通槽上下贯穿底座,所述碳刷组件设置在导向槽内且碳刷组件可沿导向通槽上下滑动,所述弹簧组件包括顶部与壳体顶部弹性连接的主弹簧,与主弹簧底部弹性连接的平衡板和弹性连接在平衡板底部的多个分弹簧,所述分弹簧以相同间隔均匀分布在平衡板底部,任一分弹簧的底部均向下凸起形成凸起部;所述碳刷组件的顶部以相同间隔均匀分隔形成多根碳刷柱,所述碳刷柱的数量与分弹簧的数量相同,任一碳刷柱的顶部均向下凹陷形成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导向槽,所述弹簧组件、碳刷组件和导向通槽均为多个且弹簧组件的数量、碳刷组件、导向槽和导向通槽的数量相同,任一弹簧组件均设置在导向槽内。优选的,所述碳刷组件的下端面为圆弧面。优选的,所述壳体与底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弹簧组件给予碳刷组件推压力,使得碳刷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损耗后,依然能够保持与车轴上滑动环的有效接触,从而保证导电可靠。本技术中的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将碳刷组件的顶部以相同间隔分隔成多个碳刷柱,使得当碳刷组件底部发生形变时,碳刷组件的顶部受到推压力也会跟着发生形变,如碳刷柱倾斜、碳刷柱之间的间隔变小,从而减小碳刷组件的边缘对导向通槽壁面的摩擦力,使得碳刷组件底部在形变后,能快速继续接地。本技术中的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弹簧组件设置成主弹簧、平衡板与多个分弹簧配合,多个分弹簧以相同间隔弹性连接对应的碳刷柱顶部,使得碳刷组件的顶部受力均匀,每个碳刷柱的形变不会过大,保证形变有效;分弹簧保证弹簧柱形变的同时,主弹簧则保证在碳刷组件底部整体损耗较大时,能够通过其推压力将碳刷组件向下推,保证形变过大时也能稳定接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中标记:1-弹簧组件;2-平衡板;3-主弹簧;4-壳体;8-导向槽;6-分弹簧;7-凸起部;5-导向通槽;9-碳刷柱;10-底座;11-碳刷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壳体4、底座10、弹簧组件1和碳刷组件11,所述壳体4向下开口,所述底座10与壳体4的开口面配合,所述弹簧组件1设置在壳体4内,底座10上设置有导向通槽8且所述导向通槽8上下贯穿底座10,所述碳刷组件11设置在导向槽5内且碳刷组件11可沿导向通槽8上下滑动,所述弹簧组件1包括顶部与壳体4顶部弹性连接的主弹簧3,与主弹簧3底部弹性连接的平衡板2和弹性连接在平衡板2底部的多个分弹簧6,所述分弹簧6以相同间隔均匀分布在平衡板2底部,任一分弹簧6的底部均向下凸起形成凸起部7;所述碳刷组件11的顶部以相同间隔均匀分隔形成多根碳刷柱9,所述碳刷柱9的数量与分弹簧6的数量相同,任一碳刷柱9的顶部均向下凹陷形成与凸起部7相配合的凹槽。在使用过程中,弹簧组件1给予碳刷组件11推压力,使得碳刷组件11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损耗后,依然能够保持与车轴上滑动环的有效接触,从而保证导电可靠;由于碳刷组件11损耗不确定因素较多,造成应刷组件的损耗部位和程度均不相同,使得碳刷组件11损耗后会产生不同的形变,传统的碳刷组件11顶部受到一个点的推压力,如果此时碳刷组件11的底部边缘长时间接触并发生形变,由力的分解可得知推压力使得碳刷组件11对导向通槽8壁面的压力会更大,从而导致静摩擦力最大值更大,严重地会导致碳刷组件11无法上下移动,失去自我修复能力且无法做到稳定接地,因此将碳刷组件11的顶部以相同间隔分隔成多个碳刷柱9,使得当碳刷组件11底部发生形变时,碳刷组件11的顶部受到推压力也会跟着发生形变,如碳刷柱9倾斜、碳刷柱9之间的间隔变小,从而减小碳刷组件11的边缘对导向通槽8壁面的摩擦力,使得碳刷组件11底部在形变后,能快速继续接地。弹簧组件1设置成主弹簧3、平衡板2与多个分弹簧6配合,多个分弹簧6以相同间隔弹性连接对应的碳刷柱9顶部,使得碳刷组件11的顶部受力均匀,每个碳刷柱9的形变不会过大,保证形变有效;分弹簧6保证弹簧柱形变的同时,主弹簧3则保证在碳刷组件11底部整体损耗较大时,能够通过其推压力将碳刷组件11向下推,保证形变过大时也能稳定接地。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4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导向槽5,所述弹簧组件1、碳刷组件11和导向通槽8均为多个且弹簧组件1的数量、碳刷组件11、导向槽5和导向通槽8的数量相同,任一弹簧组件1均设置在导向槽5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多个碳刷组件11的设置,实现多碳刷结构,更好的保证其导电性能和稳定性。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2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碳刷组件11的下端面为圆弧面。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圆弧面设置,使得碳刷组件11损耗产生的形变更加平滑。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3中的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4与底座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壳体(4)、底座(10)、弹簧组件(1)和碳刷组件(11),所述壳体(4)向下开口,所述底座(10)与壳体(4)的开口面配合,所述弹簧组件(1)设置在壳体(4)内,底座(10)上设置有导向通槽(8)且所述导向通槽(8)上下贯穿底座(10),所述碳刷组件(11)设置在导向槽(5)内且碳刷组件(11)可沿导向通槽(8)上下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1)包括顶部与壳体(4)顶部弹性连接的主弹簧(3),与主弹簧(3)底部弹性连接的平衡板(2)和弹性连接在平衡板(2)底部的多个分弹簧(6),所述分弹簧(6)以相同间隔均匀分布在平衡板(2)底部,任一分弹簧(6)的底部均向下凸起形成凸起部(7);所述碳刷组件(11)的顶部以相同间隔均匀分隔形成多根碳刷柱(9),所述碳刷柱(9)的数量与分弹簧(6)的数量相同,任一碳刷柱(9)的顶部均向下凹陷形成与凸起部(7)相配合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齿轮箱接地装置,包括壳体(4)、底座(10)、弹簧组件(1)和碳刷组件(11),所述壳体(4)向下开口,所述底座(10)与壳体(4)的开口面配合,所述弹簧组件(1)设置在壳体(4)内,底座(10)上设置有导向通槽(8)且所述导向通槽(8)上下贯穿底座(10),所述碳刷组件(11)设置在导向槽(5)内且碳刷组件(11)可沿导向通槽(8)上下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1)包括顶部与壳体(4)顶部弹性连接的主弹簧(3),与主弹簧(3)底部弹性连接的平衡板(2)和弹性连接在平衡板(2)底部的多个分弹簧(6),所述分弹簧(6)以相同间隔均匀分布在平衡板(2)底部,任一分弹簧(6)的底部均向下凸起形成凸起部(7);所述碳刷组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瑞杨明磊梁志伟王伟番贺锋何在田李强郭振兴马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和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