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导电背板及光伏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45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导电背板及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光伏电池以及与光伏电池相配合的背板。所述背板包括板体,还包括多个复合于板体内侧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导电结构,以及多个复合于板体内侧另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电池串两端的电极引出焊带分别与板体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或第二导电结构上设置有输出电极。将导电层复合在背板板体上,并通过背板上的电极导电连接口使已经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好的电池串与背板相连,通过各个导电结构的布局还可以使得旁路二极管与导电层连接,当电池串与导电结构连接实现电池串的线路连接的同时,与旁路二极管并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导电背板及光伏电池组件
本技术属于光伏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导电背板及光伏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常规整片电池组件的电路通常每两串电池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9,典型电路示意图见图1,其中单串电池串串联之后,将电池串的端部汇流焊接,见图2,同时通过电极引出线连接到接线盒中,实现电池串与旁路二极管9的并联。当旁路二极管9保护的某一串电池中一片(或多片)电池受到遮挡时,通常是完全遮挡面积达50%单片电池面积的以上时,旁路二极管9将启动,在组件或组串中损失掉1/3的单个组件功率。图3为一种现有典型的半片电池组件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两串相邻的半片电池串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9,当旁路二极管9启动时,在组件或组串中损失掉1/3的单个组件功率。由于电池串的两端并联在旁路二极管9两端,因此电池串一端焊接的汇流条通常需要通过组件背面跳线的方式并联到旁路二极管9的一端,因此在组件中至少有两条跳线并联到旁路二极管9上,在组件制程过程中无形增加了生产的难度,并增加了发生电池破片隐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导电背板,省去端部汇流条设计,实现组件中电池电路连接的便利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导电背板,包括板体,还包括多个复合于板体内侧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导电结构,以及多个复合于板体内侧另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电池串两端的电极引出焊带分别与板体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或第二导电结构上设置有输出电极。当光伏电池组件中电池方阵中的各个电池串串联或是并联排布好之后,本技术不需要在电池串两端进行汇流条的汇流焊接,本技术中可以通过背板板体上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与电池串两端连接导通,使得电池串、第一导电结构以及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并且由于输出电极设置于第一导电结构和/或第二导电结构上,因此使得电池串通过输出电极与外部导通。本技术中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从板体内侧外部一侧朝向板体内侧一侧均依次包括夹胶膜层、介电层以及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夹胶膜层和介电层上开设有电极导电连接口,位于所述电极导电连接口处的电池串的电极引出焊带可通过导电媒介物与导电层连接,所述输出电极穿设于导电层上并延伸至板体外侧。本技术可以通过导电浆料或者导电胶等导电媒介物将电池串的电极引出焊带与电机层连接,从而使得电池串、第一导电结构以及第二导电结构连通。本技术中导电层的种类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层为金属箔层。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将旁路二极管接入背板上,将旁路二极管与第一导电结构和/或第二导电结构欧姆连接,当电池串与第一导电结构以及第二导电结构的电极导电连接口连接之后,旁路二极管也同时接入了电路之中,本技术可以根据光伏电池组件中旁路二极管与电池方阵之间的连接关系,在背板的对应位置处接入旁路二极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相邻第一导电结构之间欧姆连接有旁路二极管。当电池方阵的排布为:多个电池串并行布置且依次串联连接,每两个相邻电池串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时,本技术可以在第一导电结构和相邻第一导电结构之间欧姆连接一个旁路二极管,从而使得旁路二极管与对应的电池串并联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朝向第二导电结构一侧延伸的第一导电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位置对应的第二导电结构包括朝向第一导电结构一侧延伸且靠近第一导电延伸部的第二导电延伸部,所述第一导电延伸部和第二导电延伸部之间欧姆连接有旁路二极管。当电池方阵的排布为:两个电池串并联形成一个电池串组,多个电池串再依次串联,将每个电池串组中并联接入一个旁路二极管时,本技术可以通过在第一导电延伸部和第二导电延伸部之间欧姆连接一旁路二极管,从而使得旁路二极管与对应的电池串组并联连接,本技术中欧姆接入旁路二极管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板体上第一导电结构以及第二导电结构的形状或位置,使得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形成与对应的电池方阵相匹配,并且便于接入旁路二极管即可。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复合于板体内侧的第三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朝向第二导电结构一侧延伸的第一导电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位置对应的第二导电结构包括朝向第一导电结构一侧延伸的第二导电延伸部,所述第三导电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延伸部和第二导电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延伸部和第三导电结构之间串联有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二导电延伸部和第三导电结构之间欧姆连接有旁路二极管。当电池方阵的排布为:多个电池串并行布置,且依次串联连接,每个电池串根据电池串上的电池片数量平均分为两段电池段,每个电池段上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本技术可以通过上述的板体上的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以及第三导电机构的设计接入与上述电池方阵排布方式相匹配的旁路二极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导电结构从板体内侧外部一侧朝向板体内侧一侧依次包括夹胶膜层、介电层以及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为金属箔层。本技术中第三导电结构的结构形式可以与第一导电结构以及第二导电结构相同。本技术中的旁路二极管一般可以使用薄片式旁路二极管,薄片旁路二极管可以是小的全背接触IBC电池。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包括光伏电池以及与光伏电池相配合的背板,所述背板为上述的光伏导电背板。本技术的光伏电池组件的背板为带有导电性能的背板,本技术可以根据光伏电池的排布方式以及与旁路二极管的连接方式,对应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且已经欧姆接入旁路二极管的背板电路结构,使得光伏电池与背板上的导电结构接通,同时接入旁路二极管。作为优选,所述光伏电池中的电池片包括1~40栅主栅。作为优选,所述光伏电池中电池片为1/2电池片、2/3电池片或整片电池片。本技术中光伏电池中的电池片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尺寸的电池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将导电层复合在背板板体上,并通过背板上的电极导电连接口使已经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好的电池串与背板相连,通过各个导电结构的布局还可以使得旁路二极管与导电层连接,当电池串与导电结构连接实现电池串的线路连接的同时,与旁路二极管并联。(2)本技术实现了光伏电池组件中电池电路连接的便利性,并联旁路二极管的数量不受电池端部引出或者跳线隔离的制约,尽量减少发生阴影遮挡时的功率损失,而且本技术可以省去端部汇流条设计,电池片可更靠近组件边缘提高组件效率0.1%~0.2%。(3)本技术的导电背板设计,可实现任意主栅数量(通常是1~40栅)、任意尺寸电池(如1/2电池,2/3电池,整片电池等)组成的电池串的串联以及并联连接,并实现电池串或单个电池与1~N个旁路二极管(N为组件中电池片的总数量)的并联。结合高于常规组件的旁路二极管使用数量,可将二极管启动时产生的输出功率损失降低。而且叠片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串在电极端部预先连接引出电极金属线,可以使之与本技术背板进行连接,并且将电极连接点的位置进行调整,电池正负极进行隔离,可扩展到全背接触电池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含有60片整片电池组件并且并联3个旁路二极管的光伏电池组件电路连接图。图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导电背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复合于板体(1)内侧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导电结构(2),以及多个复合于板体(1)内侧另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二导电结构(3),光伏电池组件中电池方阵中电池串两端的电极引出焊带分别与板体(1)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一导电结构(2)和第二导电结构(3)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和/或第二导电结构(3)上设置有输出电极(4),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和第二导电结构(3)从板体(1)内侧外部一侧朝向板体(1)内侧一侧均依次包括夹胶膜层(5)、介电层(6)以及导电层(7),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和第二导电结构(3)的夹胶膜层(5)和介电层(6)上开设有电极导电连接口(8),位于所述电极导电连接口(8)处的电池串的电极引出焊带可通过导电媒介物与导电层(7)连接,所述输出电极(4)穿设于导电层(7)上并延伸至板体(1)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导电背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复合于板体(1)内侧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导电结构(2),以及多个复合于板体(1)内侧另一端且间隔布置的第二导电结构(3),光伏电池组件中电池方阵中电池串两端的电极引出焊带分别与板体(1)两端位置对应的第一导电结构(2)和第二导电结构(3)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和/或第二导电结构(3)上设置有输出电极(4),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和第二导电结构(3)从板体(1)内侧外部一侧朝向板体(1)内侧一侧均依次包括夹胶膜层(5)、介电层(6)以及导电层(7),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和第二导电结构(3)的夹胶膜层(5)和介电层(6)上开设有电极导电连接口(8),位于所述电极导电连接口(8)处的电池串的电极引出焊带可通过导电媒介物与导电层(7)连接,所述输出电极(4)穿设于导电层(7)上并延伸至板体(1)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导电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7)为金属箔层。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光伏导电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和相邻第一导电结构(2)之间欧姆连接有旁路二极管(9)。4.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光伏导电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包括朝向第二导电结构(3)一侧延伸的第一导电延伸部(10),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2)位置对应的第二导电结构(3)包括朝向第一导电结构(2)一侧延伸且靠近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舒冯志强张映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