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士忠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405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便捷且安全的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包括有盖板、第一连接杆、转杆、手提机构、固定机构、调节机构、绕线机构、蓄电机构、第一滑轨、第一安装板、第一滑块、第二安装板、第二滑块、充电头、充电线、第二滑轨、蓄电池和地面;地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使用便捷且安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电站,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每个充电桩都装有充电插头,充电桩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车充电。电动汽车充电桩采用的是交、直流供电方式,需要特制的充电卡刷卡使用,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充电桩造价比较高昂,一般一个充电桩的售价为几万甚至十几万,主要安装在停车场。现有的电动车充电桩经常充电线缠绕一起并随地放置着,经常会被踩到并会绊倒人,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使用便捷且安全的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车充电桩经常充电线缠绕一起并随地放置着,经常会被踩到并会绊倒人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便捷且安全的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包括有盖板、第一连接杆、转杆、手提机构、固定机构、调节机构、绕线机构、蓄电机构、第一滑轨、第一安装板、第一滑块、第二安装板、第二滑块、充电头、充电线、第二滑轨、蓄电池和地面;地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内侧壁,第二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远离第一滑轨的内侧壁,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固接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端部;固定机构固接于第二凹槽内侧壁,且与第二安装板铰接;第一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固定机构顶部,手提机构固接于第一安装板顶部,第二凹槽内侧壁上方开设有第一凹槽,转杆铰接于第二凹槽;第一连接杆一端固接于转杆,另一端固接于盖板;绕线机构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调节机构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上方;蓄电机构固接于调节机构输出端;蓄电池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调节机构之间;蓄电机构与蓄电池电连接;充电线一端与充电头固接,另一端绕在绕线机构并与蓄电池电连接。优选地,手提机构包括有第四安装板、第一手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五安装板、第二手柄、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第四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顶部,第四安装板顶部开设有第四凹槽,第五安装板固接于第四凹槽内底部,第二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前部,第一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前部,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关于第五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三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后部,第四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后部,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关于第五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手柄固接于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二手柄固接于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优选地,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一插杆、第一圆板、第二插杆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圆板铰接于第二安装板顶部,第一插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侧部,第二插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远离第一插杆的侧部,第一固定板固接于第二凹槽内侧壁,第一固定板开设有供第一插杆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固定板固接于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固定板的内侧壁,第二固定板开设有供第二插杆插入的第二插槽,第一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圆板顶部。优选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一连接板、螺栓、第三滑块、螺母和第二连接板;第三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侧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二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关于第三滑轨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连接板侧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板侧部开设有第三通孔,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螺母螺接。优选地,绕线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板、转轴、第一平面涡卷弹簧、转筒、第二平面涡卷弹簧和第四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四固定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关于第一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平面涡卷弹簧固接于第三固定板,第二平面涡卷弹簧固接于第四固定板;转轴一端与第一平面涡卷弹簧输出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平面涡卷弹簧输出端固接;转筒固接于转轴,充电线绕在转筒上。优选地,蓄电机构包括有光伏电板、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第五固定板固接于第三滑块前部,第六固定板固接于第三滑块前部,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关于第三滑块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三连接杆与第五固定板铰接,第四连接杆与第六固定板铰接;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五固定板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侧部铰接;第五连接杆一端与第四连接杆远离第六固定板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靠近第五连接杆的侧部铰接;光伏电板固接于第六连接杆顶部。优选地,该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还包括有第三安装板和弹性件;盖板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安装板通过多个弹性件固接于第三凹槽内顶部。优选地,转筒上开设有槽。(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手提机构能够便捷地拉出或收回充电桩;通过固定机构能够便捷地固定或不固定第一安装板;通过调节机构能够便捷地调节蓄电机构的高度;通过绕线机构能够便捷地绕起充电线,进而充电线不会缠绕在一起;通过蓄电机构能够便捷地调节光伏电板的位置,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接收光照;本专利技术能够便捷地把充电线绕线,且可以收入地底,从而达到了使用便捷且安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手提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手提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绕线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蓄电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盖板,2-第一连接杆,3-转杆,4-第一凹槽,5-手提机构,51-第四安装板,52-第四凹槽,53-第一手柄,54-第一固定杆,55-第二固定杆,56-第五安装板,57-第二手柄,58-第三固定杆,59-第四固定杆,6-固定机构,61-第一固定板,62-第一插槽,63-第一插杆,64-第一圆板,65-第二插杆,66-第二插槽,67-第二固定板,7-调节机构,71-第三滑轨,72-第一连接板,73-第一通孔,74-螺栓,75-第二通孔,76-第三滑块,77-螺母,78-第三通孔,79-第二连接板,8-绕线机构,81-第三固定板,82-转轴,83-第一平面涡卷弹簧,84-转筒,85-第二平面涡卷弹簧,86-第四固定板,9-蓄电机构,91-光伏电板,92-第二连接杆,93-第三连接杆,94-第五固定板,95-第六固定板,96-第四连接杆,97-第五连接杆,98-第六连接杆,10-第一滑轨,11-第一安装板,12-第一滑块,13-第二安装板,14-第二滑块,15-充电头,16-充电线,17-第二滑轨,18-蓄电池,19-第二凹槽,20-地面,21-第三安装板,22-弹性件,23-第三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如图1-9所示,包括有盖板1、第一连接杆2、转杆3、手提机构5、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盖板(1)、第一连接杆(2)、转杆(3)、手提机构(5)、固定机构(6)、调节机构(7)、绕线机构(8)、蓄电机构(9)、第一滑轨(10)、第一安装板(11)、第一滑块(12)、第二安装板(13)、第二滑块(14)、充电头(15)、充电线(16)、第二滑轨(17)、蓄电池(18)和地面(20);地面(20)开设有第二凹槽(19),第一滑轨(10)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第二滑轨(17)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19)远离第一滑轨(10)的内侧壁,第一滑块(12)与第一滑轨(10)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4)与第二滑轨(17)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3)固接于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4)的端部;固定机构(6)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且与第二安装板(13)铰接;第一安装板(11)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固定机构(6)顶部,手提机构(5)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顶部,第二凹槽(19)内侧壁上方开设有第一凹槽(4),转杆(3)铰接于第二凹槽(19);第一连接杆(2)一端固接于转杆(3),另一端固接于盖板(1);绕线机构(8)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调节机构(7)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8)上方;蓄电机构(9)固接于调节机构(7)输出端;蓄电池(18)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8)、调节机构(7)之间;蓄电机构(9)与蓄电池(18)电连接;充电线(16)一端与充电头(15)固接,另一端绕在绕线机构(8)并与蓄电池(18)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盖板(1)、第一连接杆(2)、转杆(3)、手提机构(5)、固定机构(6)、调节机构(7)、绕线机构(8)、蓄电机构(9)、第一滑轨(10)、第一安装板(11)、第一滑块(12)、第二安装板(13)、第二滑块(14)、充电头(15)、充电线(16)、第二滑轨(17)、蓄电池(18)和地面(20);地面(20)开设有第二凹槽(19),第一滑轨(10)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第二滑轨(17)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19)远离第一滑轨(10)的内侧壁,第一滑块(12)与第一滑轨(10)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4)与第二滑轨(17)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3)固接于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4)的端部;固定机构(6)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且与第二安装板(13)铰接;第一安装板(11)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固定机构(6)顶部,手提机构(5)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顶部,第二凹槽(19)内侧壁上方开设有第一凹槽(4),转杆(3)铰接于第二凹槽(19);第一连接杆(2)一端固接于转杆(3),另一端固接于盖板(1);绕线机构(8)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调节机构(7)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8)上方;蓄电机构(9)固接于调节机构(7)输出端;蓄电池(18)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8)、调节机构(7)之间;蓄电机构(9)与蓄电池(18)电连接;充电线(16)一端与充电头(15)固接,另一端绕在绕线机构(8)并与蓄电池(18)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手提机构(5)包括有第四安装板(51)、第一手柄(53)、第一固定杆(54)、第二固定杆(55)、第五安装板(56)、第二手柄(57)、第三固定杆(58)和第四固定杆(59);第四安装板(51)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顶部,第四安装板(51)顶部开设有第四凹槽(52),第五安装板(56)固接于第四凹槽(52)内底部,第二固定杆(55)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前部,第一固定杆(54)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前部,第一固定杆(54)、第二固定杆(55)关于第五安装板(56)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三固定杆(58)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后部,第四固定杆(59)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后部,第三固定杆(58)、第四固定杆(59)关于第五安装板(56)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手柄(53)固接于第一固定杆(54)、第二固定杆(55),第二手柄(57)固接于第二固定杆(55)、第三固定杆(5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板(61)、第一插杆(63)、第一圆板(64)、第二插杆(65)和第二固定板(67);第一圆板(64)铰接于第二安装板(13)顶部,第一插杆(63)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64)侧部,第二插杆(65)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64)远离第一插杆(63)的侧部,第一固定板(61)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第一固定板(61)开设有供第一插杆(63)插入的第一插槽(62),第二固定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中冯立宝苗海春
申请(专利权)人:徐士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