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救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7228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救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下救援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水下救援系统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水下救援系统包括潜水艇和救生笼,潜水艇包括壳体、转盘和电机,转盘转动设置于壳体外表面上,电机固定于壳体上且与转盘相连接;救生笼包括连接杆、大救生圈、小救生圈和充气装置,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能够与转盘相吸合的电磁吸盘,连接杆的上端与大救生圈相连接,大救生圈的底部设置有承重网,大救生圈的侧边通过网袋与小救生圈相连接,充气装置与大救生圈及小救生圈相连接且能够为大救生圈及小救生圈充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救援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救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救援
,涉及一种水下救援系统。
技术介绍
水下救援关键在于时间,在越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搜救成功的几率越大。但目前国内外水下救生领域尚不成熟,各水下救援方式的实施难度大、配套不完善、耗时长,因此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下救援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水下救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下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救援系统包括潜水艇和救生笼,所述潜水艇包括壳体、转盘和电机,所述转盘转动设置于壳体外表面上,所述电机固定于壳体上且与所述转盘相连接;所述救生笼包括连接杆、大救生圈、小救生圈和充气装置,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转盘相吸合的电磁吸盘,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大救生圈相连接,所述大救生圈的底部设置有承重网,所述大救生圈的侧边通过网袋与小救生圈相连接,所述充气装置与大救生圈及小救生圈相连接且能够为大救生圈及小救生圈充气。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水下救援系统在使用时,可先将潜水艇开至靠近落水者下方的位置,然后通过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救援系统包括潜水艇和救生笼,所述潜水艇包括壳体(1)、转盘(2)和电机(3),所述转盘(2)转动设置于壳体(1)外表面上,所述电机(3)固定于壳体(1)上且与所述转盘(2)相连接;所述救生笼包括连接杆、大救生圈(4)、小救生圈(5)和充气装置(6),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转盘(2)相吸合的电磁吸盘(7),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大救生圈(4)相连接,所述大救生圈(4)的底部设置有承重网(8),所述大救生圈(4)的侧边通过网袋(9)与小救生圈(5)相连接,所述充气装置(6)与大救生圈(4)及小救生圈(5)相连通且能够为大救生圈(4)及小救生圈(5)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救援系统包括潜水艇和救生笼,所述潜水艇包括壳体(1)、转盘(2)和电机(3),所述转盘(2)转动设置于壳体(1)外表面上,所述电机(3)固定于壳体(1)上且与所述转盘(2)相连接;所述救生笼包括连接杆、大救生圈(4)、小救生圈(5)和充气装置(6),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转盘(2)相吸合的电磁吸盘(7),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大救生圈(4)相连接,所述大救生圈(4)的底部设置有承重网(8),所述大救生圈(4)的侧边通过网袋(9)与小救生圈(5)相连接,所述充气装置(6)与大救生圈(4)及小救生圈(5)相连通且能够为大救生圈(4)及小救生圈(5)充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为防水电机(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救生圈(4)上套设有若干个线环(10),所述线环(10)连接有一根拉索(11),所述拉索(11)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气缸一(12)和杆体(13),所述气缸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多王化明陈宣邑方晓毅潘传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