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697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机制砂和天然特细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的混合砂中和了机制砂和天然特细砂的优点,补充了一定量细集料在0.3mm以下的颗粒,改善了纯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克服单独使用机制砂所得大流动性混凝土可泵性差的特点,能配制出和易性良好、易于泵送的混凝土,可以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属于混凝土工程施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工程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郑万铁路重庆段土建1标由湖北省巴东县引入重庆市境内,途经巫山县,终于奉节县草堂镇,起止里程为DK635+420~DK691+251.7,线路全长20.28km,被巫山隧道和小三峡隧道截分成3段,合同总价25.47亿元。根据工程情况,从工期、安全控制角度确定标段的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有“三桥三隧一站”,即桂花村双线特大桥、巫山大宁河双线大桥、朱家纸厂双线大桥、香树湾隧道、桂花坪隧道、朱家岩隧道、巫山车站。其中,选定桥梁、隧道工程作为混合砂混凝土的实际工程运用,为大力推广混合砂的应用,解决天然砂资源紧张以及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机制砂颗粒级配相对集中,级配不理想,用其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不好,不利于泵送,而天然砂资源紧张,受季节和运输条件的影响,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且天然砂在化学、矿物成分上比较复杂,其细度模数较小且级配相对单一,施工应用不易控制,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由于相应技术研究较为落后,混合砂在桥梁、隧道内实际应用仍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以合理利用地方资源,有效解决工程建设中细集料的技术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①原材料备料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拌和用水和外加剂;②混合砂的配置将机制砂和天然细砂按比例配制成满足2区砂技术要求的混合砂,掺配而成的混合砂需符合《建设用砂》(GB/T14684-2011)的技术要求;③初步配合比设计依次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o,水胶比,单位用水量,外加剂用量,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砂率和粗、细骨料用量;得到初步配合比: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骨料:外加剂:水=mc0:mf0:ms0:mg0:ma0:mwo;④试拌调整并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经试拌和测定,以及工作性调整后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骨料:外加剂:水=mca:mfa:msa:mga:maa:mwa;⑤检验强度、确定试验配合比先制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而后进行强度测定和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密度调整,得到最终设计配合比;⑥换算施工配合比工地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和时,要按即时测得的工地粗、细集料含水率进行配合比材料用量的修正,修正后,最终得到混凝土的施工现场配合比:水泥:掺合料:细集料:粗集料:水=mc:mf:ms:mg:mw。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配合比设计时的配制强度要大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当混凝土设计强度小于C60时和大于等于C60时,配制强度分别按下式计算fcu,o≥fcu,k+1.645σ(小于C60)fcu,o≥1.15fcu,k(大于等于C60)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MPa);1.645——混凝土强度达到95%保证率时的保证率系数;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按下式计算:式中:W/B——混凝土水胶比;αa、αb——回归系数;f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单位用水量(mw0)的确定方法如下:A、当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按下表1选取:表1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B、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通过试验确定对于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用水量根据外加剂的减水率,通过计算确定:mw0=m'wo(1-β)式中:mw0——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m’w0——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外加剂用量按下式计算:ma0=mb0βa式中:ma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m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βa——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按下述方法确定:A、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并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取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用量。式中:m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m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W/B——混凝土水胶比;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按下式计算:mf0=mb0βf式中:m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βf——矿物掺合料掺量(%);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按下式计算:mc0=mb0-mf0式中:mc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砂率的确定方法如下: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混凝土砂率按下列规定确定:A、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经试验确定;B、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根据粗骨料的品种、最大公称粒径以及水胶比,通过下表2确定;表2混凝土砂率C、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经试验确定,或在表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粗、细骨料用量的确定方法:A、当采用质量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集料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mg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m3);ms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m3);βs——砂率(%);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kg/m3~2450kg/m3;B、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集料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ρc——水泥密度(kg/m3);ρf——矿物掺合料密度(kg/m3);ρg——粗骨料表观密度(kg/m3);ρs——细骨料表观密度(kg/m3);ρw——水的密度(kg/m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取1。前述方法的步骤④中,试拌调整并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方法如下:1)试拌和测定室内试拌时,选取与实际工程使用相同的原材料,根据粗集料的最大粒径,采用基准配合比,确定一次试拌时的材料用量,砂、石材料以不计含水率的干燥状态为准,采用与实际施工相同的方式拌和,随后以标准操作方式进行拌合物的工作性检测;2)工作性调整通过具体的坍落度试验,混凝土的工作性检测结果会有以下几种可能:A、坍落度值达到设计要求,且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良好,则原有初步配合比无须调整,即得到基准配合比;B、混凝土的坍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但黏聚性和保水性符合要求时,在保持原有水胶比的前提下,调整水和水泥用量,直至工作性满足要求;C、当试拌并实测后,发现流动性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但黏聚性和保水性达不到要求,此时保持原有水泥和水的用量,在维持砂石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砂率改善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直至工作性满足要求;D、试拌并实测后,如发现拌合物的坍落度、黏聚性和保水性都不满足要求时,则在水胶比和砂石总量维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用水量和砂率,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前述方法的步骤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①原材料备料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拌和用水和外加剂;②混合砂的配置将机制砂和天然细砂按比例配制成满足2区砂技术要求的混合砂,掺配而成的混合砂需符合《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的技术要求;③初步配合比设计依次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o,水胶比,单位用水量,外加剂用量,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砂率和粗、细骨料用量;得到初步配合比: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骨料:外加剂:水=mc0:mf0:ms0:mg0:ma0:mwo;④试拌调整并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经试拌和测定,以及工作性调整后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骨料:外加剂:水=mca:mfa:msa:mga:maa:mwa;⑤检验强度、确定试验配合比先制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而后进行强度测定和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密度调整,得到最终设计配合比;⑥换算施工配合比工地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和时,要按即时测得的工地粗、细集料含水率进行配合比材料用量的修正,修正后,最终得到混凝土的施工现场配合比:水泥:掺合料:细集料:粗集料:水=mc:mf:ms:mg:mw。...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①原材料备料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拌和用水和外加剂;②混合砂的配置将机制砂和天然细砂按比例配制成满足2区砂技术要求的混合砂,掺配而成的混合砂需符合《建设用砂》(GB/T14684-2011)的技术要求;③初步配合比设计依次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o,水胶比,单位用水量,外加剂用量,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砂率和粗、细骨料用量;得到初步配合比: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骨料:外加剂:水=mc0:mf0:ms0:mg0:ma0:mwo;④试拌调整并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经试拌和测定,以及工作性调整后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粗骨料:外加剂:水=mca:mfa:msa:mga:maa:mwa;⑤检验强度、确定试验配合比先制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而后进行强度测定和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密度调整,得到最终设计配合比;⑥换算施工配合比工地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和时,要按即时测得的工地粗、细集料含水率进行配合比材料用量的修正,修正后,最终得到混凝土的施工现场配合比:水泥:掺合料:细集料:粗集料:水=mc:mf:ms:mg:mw。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配合比设计时的配制强度要大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当混凝土设计强度小于C60时和大于等于C60时,配制强度分别按下式计算:fcu,o≥fcu,k+1.645σ(小于C60)fcu,o≥1.15fcu,k(大于等于C60)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MPa);1.645——混凝土强度达到95%保证率时的保证率系数;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按下式计算:式中:W/B——混凝土水胶比;αa、αb——回归系数;f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单位用水量(mw0)的确定方法如下:A、当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按下表1选取:表1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B、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通过试验确定对于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用水量根据外加剂的减水率,通过计算确定:mw0=m'wo(1-β)式中:mw0——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m’w0——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外加剂用量按下式计算:ma0=mb0βa式中:ma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m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βa——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按下述方法确定:A、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并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取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用量;式中:m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m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W/B——混凝土水胶比;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按下式计算:mf0=mb0βf式中:m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βf——矿物掺合料掺量(%);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按下式计算:mc0=mb0-mf0式中:mc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的步骤③中,砂率的确定方法如下: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混凝土砂率按下列规定确定:A、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经试验确定;B、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根据粗骨料的品种、最大公称粒径以及水胶比,通过下表2确定;表2混凝土砂率C、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经试验确定,或在表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混合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的步骤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强廖建王瑞张仁耀杨春周中宇黄荣徐翼书刘翼赵剑刘刚李文何明冰瞿磊付嘉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