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复合钢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64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金属复合钢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位于外管的内侧,所述外管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内管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管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通孔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管、内管、第一卡槽、通孔、第二卡槽、限位板、空心杆、第一卡块、固定杆、螺管、螺杆、限位杆、第二卡块、滑槽、连接板和把手的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双金属复合钢管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该双金属复合钢管当使用损坏时,可将内管与外观进行拆分,从而避免了外管或者内管损坏时需要将外管和内管同时更换的状况,从而降低了双金属复合钢管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金属复合钢管
本技术涉及钢管
,具体为双金属复合钢管。
技术介绍
双金属复合管含碳量高、耐冲击、热膨胀率低、耐压、耐高温,安装成熟,规格齐全;已有不少厂家生产的双金属复合管广泛应用于油田、化工、电力等工业领域,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也更加明显。双金属复合钢管往往都是通过热胀冷缩的远离将内管放置在外管的内侧,从而当内管或者外管损坏时,无法将外管和内管进行拆分,从而需要将外管和内管同时进行更换,提高了双金属复合钢管使用的成本,因此不方便使用,降低了双金属复合钢管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双金属复合钢管,具备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双金属复合钢管使用成本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使用成本低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金属复合钢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位于外管的内侧,所述外管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内管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管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通孔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所述外管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外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金属复合钢管,包括外管(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位于外管(1)的内侧,所述外管(1)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卡槽(3),所述内管(2)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4),所述内管(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通孔(4)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5),所述外管(1)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靠近外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7),所述第一卡槽(3)的内壁卡接有第一卡块(8),所述第一卡块(8)远离第一卡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一端与空心杆(7)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7)的内腔设置有螺管(10),所述螺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金属复合钢管,包括外管(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位于外管(1)的内侧,所述外管(1)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卡槽(3),所述内管(2)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4),所述内管(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通孔(4)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5),所述外管(1)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靠近外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7),所述第一卡槽(3)的内壁卡接有第一卡块(8),所述第一卡块(8)远离第一卡槽(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一端与空心杆(7)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杆(7)的内腔设置有螺管(10),所述螺管(1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杆(11),所述螺管(10)的底部依次贯穿螺管(10)和空心杆(7)并和限位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5)的内壁卡接有第二卡块(13),所述第二卡块(13)远离第二卡槽(5)的一侧与限位杆(1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国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舜龙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