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乏汽余热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电联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乏汽预热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热力发电厂中,利用在汽轮机中做过功后排出的蒸汽(乏汽)热量供给热用户,在同一动力设备和循环系统中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生产过程为热电联产过程。热电联产的节能和环保效益非常显著,乏汽排入空冷塔或湿冷塔中的冷凝热量占电厂总能量35%-55%,其余热利用对于电厂节能改造意义重大。热电联产与纯凝汽机组相比,在我国每年节约能源3000万吨标煤以上,相应地减少了CO2等排放。小型工业锅炉采暖,其平均运行效率为50%-60%,而热电联产的锅炉效率为75-90%。大型火电厂的热效率为38%-43%,而热电厂的全场热效率通常都大于45%。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远远大于小型锅炉和大型火电厂的热效率。我国的《节约能源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把热电联产作为节能和环保有效措施,制定了《2010年热电联产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其中城市集中供热和工业生产用热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都约为1亿千瓦;热电联产将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2%,在火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进口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能量分离装置,所述能量分离装置具有进汽口、冷端出口、热端出口,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热网机组,所述热网机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冷端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热端出口以及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相连;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可控制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在直接循环模式与可调供热模式之间切换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进口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能量分离装置,所述能量分离装置具有进汽口、冷端出口、热端出口,所述进汽口与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热网机组,所述热网机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冷端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热端出口以及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相连,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相连;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可控制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在直接循环模式与可调供热模式之间切换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包括:锅炉;凝汽式汽轮机,所述凝汽式汽轮机与所述锅炉相连且由所述锅炉排出的蒸汽带动运转,所述凝汽式汽轮机用于带动发电机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凝汽式汽轮机相连以将从所述凝汽式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凝结成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式热电联产机组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连接在所述凝汽器与所述锅炉之间,且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锅炉供水泵和第一凝结水泵,所述锅炉供水泵设在所述锅炉与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第一凝结水泵设在所述凝汽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包括:用于带动发电机组的背压式汽轮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入口阀,所述入口阀设于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进汽口之间;旁路阀,所述旁路阀设于所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蒸汽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热端阀和冷端阀,所述热端阀设于所述热端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端阀设于所述冷端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分离装置包括: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谨奕,王含,李晓蒙,刘雨佳,江小松,毛从清,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