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30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复合外墙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外饰面层、陶粒混凝土外侧板、陶粒混凝土内侧板、内饰面层,陶粒混凝土外侧板与陶粒混凝土内侧板之间设有沿陶粒混凝土外侧板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多个陶粒混凝土加强肋,相邻陶粒混凝土加强肋之间形成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有填料,陶粒混凝土外侧板内铺设有多个第一支持层,陶粒混凝土内侧板内铺设有多个第二支持层,陶粒混凝土加强肋内竖向铺设有多个第一内筋,第一内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支持层与至少一个第二支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具有保温装饰一体、防水、轻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复合外墙板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业的深入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绿色建筑为主旨,以预制装配式为主要生产方式,走新型建筑产业化道路成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方向。预制装配式建筑可明显缩短建造工期,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效果显著。装配式建筑主要有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集成,具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等特点。自建设部开展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以来,在结构系统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结构体系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外围护系统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装配式围护构件材料的发展缓慢。当前,可作为建筑墙板的种类主要分为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两大类,单一材料主要是由混凝土、砂浆以及其他保温、隔声、防水等材料制成,复合材料是由多种单一形式的墙板材料或者墙板组合而成,综合了各种单一墙板的优越性能,是装配式墙板的发展方向。装配式复合墙板主要有预制外墙挂板、轻钢龙骨墙板、LCC-C板、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板,密肋复合墙板、钢丝网架保温夹芯板、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等,上述墙板具备或保温或装饰或围护的功能,丰富了装配式墙板的品种,但对于装配式外墙板而言,现有技术存在自重大,吊装困难,未摆脱现场或保温处理或装饰作业,降低了建筑装配率水平。装配式复合墙板可实现设计一体化、保温高效化、性能复合化、材料轻量化,是我国未来墙材的发展方向。申请号为CN104975677A《装配式夹芯密肋复合外墙板及其制作方法》的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密肋式复合墙板及其制造方法,是对墙板轻量化和保温装饰一体化的探索,该复合板相对于传统密肋墙板自重有所下降,墙板实现了保温装饰一体化,降低了现场吊装难度,但该复合墙板的填充材料为砌块,墙板整体保温性能不高,且仍采用金属连接件固定保护层,存在一定的脱落风险。申请号为CN106812243A《一种复合秸秆纤维砼密肋夹芯墙板》的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秸秆纤维混凝土密肋夹芯墙板,该专利采用低导热系数的秸秆纤维混凝土和轻质绝热保温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实现墙板的轻质化,但该专利内部未布置钢筋,其适用范围局限于内隔墙,且该专利未实现保温装饰一体化,安装后还需进行防水、装饰等施工,装配化水平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保温、防水、轻质的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能够实现建筑外墙围护装饰一体化,能够实现保温、隔热、防水、防潮、隔声性能,能够实现模数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有效解决现有装配式外墙板自重大,施工难度高的问题,解决传统夹芯墙板内外侧板与夹芯保温材料之间的空鼓、脱落的质量难题,解决外围护系统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外饰面层、陶粒混凝土外侧板、陶粒混凝土内侧板、内饰面层,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与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之间设有沿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多个陶粒混凝土加强肋,相邻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料,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持层,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持层,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内竖向铺设有多个第一内筋,所述第一内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持层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持层。进一步,所述填料为泡沫聚氨酯板、岩棉、玻璃棉、EPS(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泡沫玻璃、泡沫陶瓷、发泡混凝土或砂浆中的一种。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持层与第二支持层均包括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交错固定连接的的第二内筋与第三内筋。进一步,任意相交错的所述第二内筋与所述第三内筋相互垂直设置或呈锐角设置。进一步,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厚度为50-150mm,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厚度为50-100mm,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厚度为30-100mm,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的宽度为30-100mm。进一步,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或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内穿设有起吊环,所述起吊环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支持层或所述第二支持层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产品具有保温、防水、轻质的特点,其工艺简单易行,发挥陶粒混凝土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实现既可作围护结构又具有良好的墙体保温,有效降低墙板自重,内部附加轻质保温材料并通过加强肋物理固定和混凝土粘结力有效连接内外侧板,内外侧板可实现工厂化预制饰面,大大提高了墙板整体性。本技术有效规避了有多块板拼接制备复合外墙板产生的接缝较多问题,实现结构防水、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一体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产品局部视图;图2为图1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陶粒混凝土外侧板,2、陶粒混凝土内侧板,3、陶粒混凝土加强肋,4、填料,5、外饰面层,6、内饰面层,7、第二内筋,8、第三内筋,9、第一内筋,10、第一支持层,11、第二支持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外饰面层5、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内饰面层6,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与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之间设有沿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多个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相邻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料4,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持层10,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持层11,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内竖向铺设有多个第一内筋9,所述第一内筋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持层10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持层11。所述填料4为泡沫聚氨酯板、岩棉、玻璃棉、EPS、XPS、泡沫玻璃、泡沫陶瓷、发泡混凝土或砂浆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支持层10与第二支持层11均包括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交错固定连接的第二内筋7与第三内筋8;任意相交错的所述第二内筋7与所述第三内筋8相互垂直设置或呈锐角设置;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厚度为50-150mm,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厚度为50-100mm,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厚度为30-100mm,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的宽度为30-100mm;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或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内穿设有起吊环,所述起吊环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支持层10或所述第二支持层11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环。本技术产品具有保温、防水、轻质的特点,其工艺简单易行,发挥陶粒混凝土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实现既可作围护结构又具有良好的墙体保温,有效降低墙板自重,内部附加轻质保温材料并通过加强肋物理固定和混凝土粘结力有效连接内外侧板,内外侧板可实现工厂化预制饰面,大大提高了墙板整体性,本技术有效规避了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外饰面层(5)、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内饰面层(6),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与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之间设有沿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多个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相邻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料(4),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持层(10),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持层(11),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内竖向铺设有多个第一内筋(9),所述第一内筋(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持层(10)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持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外饰面层(5)、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内饰面层(6),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与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之间设有沿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间隔分布的多个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相邻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料(4),所述陶粒混凝土外侧板(1)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持层(10),所述陶粒混凝土内侧板(2)内铺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持层(11),所述陶粒混凝土加强肋(3)内竖向铺设有多个第一内筋(9),所述第一内筋(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持层(10)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持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陶粒混凝土夹芯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持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佳良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