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9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上碳纤维蜂窝板、下碳纤维蜂窝板、保温海绵、缓冲气囊、连接块和连接槽,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抗氧化耐磨层,所述抗氧化耐磨层设置在上碳纤维蜂窝板的上部,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上卡扣,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下部的安装有下碳纤维蜂窝板,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的下部设置有耐腐涂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通过设置的保温板本体、上碳纤维蜂窝板、下碳纤维蜂窝板、保温海绵、缓冲气囊、连接块和连接槽,解决了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使保温材料的耐久性降低,使用寿命减短,容易收到外界撞击,导致保温板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
技术介绍
节能减排是国家大力推行的一个政策法规,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建筑物良好的保温性能是减少能源浪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现有的保温节能措施可分为三种,包括外墙外保温、内墙内保温和墙体自保温。目前,我国大多数是采用以泡沫聚苯、泡沫聚氨酯等为代表的有机材料,制成的保温板应用到建筑物上来进行节能保温。但是,现在的保温板在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使保温材料的耐久性降低,使用寿命减短。为此我们采用碳纤维材料作为保温板的制作材料,以提高保温板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保温板具有以下不足:1.现有的保温板,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使保温材料的耐久性降低,使用寿命减短;2.现有的保温板,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容易收到外界撞击,导致保温板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解决了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使保温材料的耐久性降低,使用寿命减短,容易收到外界撞击,导致保温板受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上碳纤维蜂窝板、下碳纤维蜂窝板、保温海绵、缓冲气囊、连接块和连接槽,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抗氧化耐磨层,所述抗氧化耐磨层设置在上碳纤维蜂窝板的上部,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上卡扣,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下部的安装有下碳纤维蜂窝板,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的下部设置有耐腐涂料,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下卡扣,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和下碳纤维蜂窝板之间安装有保温海绵,所述保温海绵内安装有缓冲气囊,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和下碳纤维蜂窝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块和连接槽,所述保温板本体连接部位的上部安装有上部密封条,所述保温板本体连接部位的下部安装有下部密封条。优选的,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与下碳纤维蜂窝板通过上卡扣和下卡扣卡接,且上碳纤维蜂窝板和下碳纤维蜂窝板的尺寸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槽、右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块、右侧设置有连接槽。优选的,所述上卡扣和下卡扣的长度均小于保温海绵的厚度。优选的,所述上部密封条和下部密封条均呈T形,且上部密封条和下部密封条安装时均抵在连接块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抗氧化耐磨层将保温板的外表面覆盖住,增强保温板的抗氧化形和耐磨性,延长保温板的使用寿命,上碳纤维蜂窝板和下碳纤维蜂窝板,强度高、质量轻、耐久性强,有效的降低了脱落率,解决了决了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使保温材料的耐久性降低,使用寿命减短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保温海绵和缓冲气囊,在保温板受到到外界撞击时,保温海绵和缓冲气囊产生相应的形变,缓冲冲击的应力,降低撞击产生的危害,解决了决了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容易收到外界撞击,导致保温板受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示意图。图中:1保温板本体、2抗氧化耐磨层、3上碳纤维蜂窝板、4上卡扣、5下碳纤维蜂窝板、6下卡扣、7耐腐涂料、8保温海绵、9缓冲气囊、10连接块、11连接槽、12上部密封条、13下部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1、上碳纤维蜂窝板3、下碳纤维蜂窝板5、保温海绵8、缓冲气囊9、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保温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抗氧化耐磨层2,抗氧化耐磨层2设置在上碳纤维蜂窝板3的上部,上碳纤维蜂窝板3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上卡扣4,上碳纤维蜂窝板3下部的安装有下碳纤维蜂窝板5,上碳纤维蜂窝板3与下碳纤维蜂窝板5通过上卡扣4和下卡扣6卡接,且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的尺寸规格相同,下碳纤维蜂窝板5的下部设置有耐腐涂料7,下碳纤维蜂窝板5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下卡扣6,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之间安装有保温海绵8,保温海绵8内安装有缓冲气囊9,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上均设置有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上碳纤维蜂窝板3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槽11、右侧设置有连接块10,下碳纤维蜂窝板5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块10、右侧设置有连接槽11,保温板本体1连接部位的上部安装有上部密封条12,保温板本体1连接部位的下部安装有下部密封条13,上部密封条12和下部密封条13均呈T形,且上部密封条12和下部密封条13安装时均抵在连接块10上。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通过上卡扣4和下卡扣6卡接在一起,再将保温海绵8填充在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的缝隙中,在将组装好的保温板本体1通过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连接在一起即可。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保温板本体1、上碳纤维蜂窝板3、下碳纤维蜂窝板5、保温海绵8、缓冲气囊9、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解决了应用中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建筑物表面,使保温材料的耐久性降低,使用寿命减短,容易收到外界撞击,导致保温板受损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1)、上碳纤维蜂窝板(3)、下碳纤维蜂窝板(5)、保温海绵(8)、缓冲气囊(9)、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抗氧化耐磨层(2),所述抗氧化耐磨层(2)设置在上碳纤维蜂窝板(3)的上部,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上卡扣(4),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下部的安装有下碳纤维蜂窝板(5),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5)的下部设置有耐腐涂料(7),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5)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下卡扣(6),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之间安装有保温海绵(8),所述保温海绵(8)内安装有缓冲气囊(9),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上均设置有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所述保温板本体(1)连接部位的上部安装有上部密封条(12),所述保温板本体(1)连接部位的下部安装有下部密封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碳纤维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1)、上碳纤维蜂窝板(3)、下碳纤维蜂窝板(5)、保温海绵(8)、缓冲气囊(9)、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抗氧化耐磨层(2),所述抗氧化耐磨层(2)设置在上碳纤维蜂窝板(3)的上部,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上卡扣(4),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下部的安装有下碳纤维蜂窝板(5),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5)的下部设置有耐腐涂料(7),所述下碳纤维蜂窝板(5)上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下卡扣(6),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之间安装有保温海绵(8),所述保温海绵(8)内安装有缓冲气囊(9),所述上碳纤维蜂窝板(3)和下碳纤维蜂窝板(5)上均设置有连接块(10)和连接槽(11),所述保温板本体(1)连接部位的上部安装有上部密封条(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军王力苏婕张福建王珊珊张晋高卫光康进兵路兰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东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