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形多向耗能减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减震耗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形多向耗能减震支座,本技术可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房屋,桥梁,医疗设备等减震防护领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安全的需求与我国广大城市所面临的严重地震灾害威胁产生了鲜明的矛盾,尤其是最近几次我国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鲁甸地震)更是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大地震中,医疗设备,建筑结构等设施的破坏,更进一步加剧了伤亡,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在诸多的减震隔震措施中,隔震技术以及减隔震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隔震技术是将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用隔震装置隔开,通过隔震装置吸收能量,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从已知的试验成果来看,隔震装置可以达到60-90%的隔震率,效果非常明显。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分为两种,第一种方式为竖向地震力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而地震力较大时,会使底层支撑瞬间增加很大的动荷载,从而导致破坏;第二种方式为横向地震力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摆,它相当于给房屋建筑物施加水平方向来回反复的作用力,引起建筑物倾斜破坏。目前隔震减震装置主要以防护竖向地震力产生的结构振动为主,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形多向耗能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减震体(1)、分别固定设置于耗能减震体(1)上下两端的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其中,耗能减震体(1)为立方体装置;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为矩形钢板;上连接板(2)的下表面具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曲面凹槽,上连接板(2)下表面中部设有正方形凹槽;下连接板(3)的上表面具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曲面凹槽,下连接板(3)上表面中部设有正方形凹槽;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板(3)表面曲面凹槽可与颗粒固定板(6)表面曲面凹槽拼接形成多个具有空隙的球形区域,球形区域可安置记忆合金颗粒(7)和高阻尼橡胶颗粒(8);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形多向耗能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减震体(1)、分别固定设置于耗能减震体(1)上下两端的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其中,耗能减震体(1)为立方体装置;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为矩形钢板;上连接板(2)的下表面具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曲面凹槽,上连接板(2)下表面中部设有正方形凹槽;下连接板(3)的上表面具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曲面凹槽,下连接板(3)上表面中部设有正方形凹槽;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板(3)表面曲面凹槽可与颗粒固定板(6)表面曲面凹槽拼接形成多个具有空隙的球形区域,球形区域可安置记忆合金颗粒(7)和高阻尼橡胶颗粒(8);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板(3)中部设有内连接螺栓孔(12),四周均设有螺栓安装孔(4);下连接板(3)通过内连接螺栓孔(12)与内部软钢柱(11)柱底螺纹凹槽进行螺栓连接,上连接板(2)通过内连接螺栓孔(12)与内部软钢柱(11)柱顶螺纹凹槽进行螺栓连接;通过螺栓安装孔(4)与建筑预埋螺纹钢筋进行连接,将该支座安装于所需安装处;耗能减震体(1)包括保护层(5)、颗粒固定板(6)、记忆合金颗粒(7)、高阻尼橡胶颗粒(8)和复合耗能体(9);颗粒固定板(6)通过叠加,可形成多个具有空隙的球形区域,球形区域可安置记忆合金颗粒(7)和高阻尼橡胶颗粒(8),颗粒固定板(6)叠加层数可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确定;颗粒固定板(6)中部具有正方形孔洞,用于插接复合耗能体(9);记忆合金颗粒(7)为记忆合金丝烧制而成球形颗粒,与颗粒固定板(6)、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表面曲面凹槽相同;记忆合金颗粒(7)半径与高阻尼橡胶颗粒(8)相同;高阻尼橡胶颗粒(8)为球形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得璋,张昊宇,陈洪富,李思汉,何先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