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转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06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桥梁转体结构,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桥梁支撑,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中部连接固定轴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水平位于下支座内,且所述固定轴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连接伸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桥梁本体的水平稳定转体,结构简单,效率较高,且施工完成后整个桥梁转体结构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转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设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桥梁转体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主要应用于上跨峡谷、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做支撑的情况。而现有的桥梁转体结构一般是通过千斤顶以及上下转盘的相对转动来实现桥梁的水平转体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摩擦较大,导致转动不易实现;2、桥梁位于转体结构支座上时,在转动的过程中是否足够稳定,从而保证转体的顺利;3、桥梁转体完成后,转体结构支座不可拆卸或者拆卸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桥梁转体结构,可实现桥梁本体的水平稳定转体,结构简单,效率较高,且施工完成后整个桥梁转体结构拆卸方便。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桥梁转体结构,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于下支座上,所述上支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于下支座上,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为正方形;桥梁支撑,其为圆柱体结构,且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恰好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中部连接有固定轴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水平位于下支座内,且所述固定轴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在同一水平面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连接伸缩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于下支座上,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为正方形;桥梁支撑,其为圆柱体结构,且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恰好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中部连接有固定轴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水平位于下支座内,且所述固定轴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在同一水平面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连接伸缩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底面处向下凹陷形成环形第一滑道,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下端恰好可沿所述环形第一滑道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的下端通过万向轮恰好配合于第一环形滑道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松王丽丽黄克双潘明唐志勇李平耿科樊启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