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凡振专利>正文

手动眼睑分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09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27
手动眼睑分张器,涉及医疗器械用具领域,具体为可自由掌握的手动眼睑分张器。手动眼睑分张器包括:上V型手柄、下V型手柄、上一字型手柄、下一字型手柄、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动眼睑分张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用具领域,具体为可自由掌握的手动眼睑分张器。
技术介绍
在眼科检查和治疗中,很多时候需要将上眼睑和下眼睑分开,对眼内部进行检查和治疗;通常方法是医生用手将上眼睑或下眼睑分开,进行检查或治疗,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医生手指头可能存在细菌,容易引起患者眼部感染;2、医生手指头在分开患者上下眼睑时,长期用手分开,医生手部会劳累,容易出现松动,对检查和治疗不利,甚至对患者眼内部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由掌握手持的手动眼睑分张器。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手动眼睑分张器,包括上V型手柄、下V型手柄、上一字型手柄、下一字型手柄、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型手柄为中间呈120度向上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上V型手柄右端下部设置有上卡头一,所述上卡头一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向下设置有连接圆孔一,所述上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上设置有下卡头一,所述下卡头一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二,所述上V型手柄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一,所述水平连杆一左端向下设置万向轮一,所述万向轮一下部连接有上夹片一,所述上夹片一下部设置有硅胶皮一;所述下V型手柄为中间呈120度向下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下V型手柄右端上部设置有下卡头二,所述下卡头二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向上设置有连接圆孔三,所述下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下设置有上卡头二,所述上卡头二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四,所述下V型手柄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二,所述水平连杆二左端向上设置有万向轮二,所述万向轮二上部连接有下夹片一,所述下夹片一上部设置有硅胶皮二;所述上V型手柄的连接圆孔一与下V型手柄的连接圆孔三通过轴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上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右端二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一与所述下V型手柄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右端二分之一处连接;所述上一字型手柄右端设置有按压头一,所述上一字型手柄按压头一左侧向下设置有上卡头三,所述上卡头三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上一字型手柄从右向左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五,所述上一字型手柄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三,所述水平连杆三左端向上设置有万向轮三,所述万向轮三上部连接有下夹片二,所述下夹片二上部设置有硅胶皮三,所述上一字型手柄的连接圆孔五与上V型手柄的连接圆孔二通过轴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上一字型手柄连接圆孔五至右端二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二与所述上V型手柄连接圆孔一至连接圆孔二的二分之一处连接;所述下一字型手柄右端设置有按压头二,所述下一字型手柄按压头二左侧向上设置有下卡头三,所述下卡头三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下一字型手柄从右向左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六,所述下一字型手柄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四,所述水平连杆四左端向下设置有万向轮四,所述万向轮四下部连接有上夹片二,所述上夹片二下部设置有硅胶皮四,所述下一字型手柄的连接圆孔六与下V型手柄的连接圆孔四通过轴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下一字型手柄连接圆孔六至右端二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三与所述下V型手柄连接圆孔三至连接圆孔四的二分之一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常规处于弹开状态。进一步的,所述上卡头一与下卡头二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位置且可以通过卡齿自由咬合;所述上卡头三与下卡头一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位置且可以通过卡齿自由咬合;所述上卡头二与下卡头三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位置且可以通过卡齿自由咬合。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一、连接孔二、连接孔三、连接孔四、连接孔五、连接孔六呈扁型圆环状。进一步的,所述上V型手柄、下V型手柄、上一字型手柄、一字型手柄、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上卡头一、下卡头一、水平连杆一、上夹片一、下卡头二、上卡头二、水平连杆二、下夹片一、按压头一、上卡头三、水平连杆三、下夹片二、按压头二、下卡头三、水平连杆四、上夹片二为不锈钢材料。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实用性强,且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上下稍微移动本专利技术装置,从而控制上眼睑或下眼睑的张开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V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V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上一字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下一字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上V型手柄左端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卡头三与下卡头一右视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1-上V型手柄、2-下V型手柄、3-上一字型手柄、4-下一字型手柄、5-弹簧一、6-弹簧二、7-弹簧三、11-上卡头一、12-连接圆孔一、13-下卡头一、14-连接圆孔二、15-水平连杆一、16-万向轮一、17-上夹片一、18-硅胶皮一、21-下卡头二、22-连接圆孔三、23-上卡头二、24-连接圆孔四、25-水平连杆二、26-万向轮二、27-下夹片一、31-按压头一、32-上卡头三、33-连接圆孔五、34-水平连杆三、35-万向轮三、36-下夹片二、41-按压头二、42-下卡头三、43-连接圆孔六、44-水平连杆四、45-万向轮四、46-上夹片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本专利技术的手动眼睑分张器,包括上V型手柄1、下V型手柄2、上一字型手柄3、下一字型手柄4、弹簧一5、弹簧二6、弹簧三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型手柄1为中间呈120度向上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上V型手柄1右端下部设置有上卡头一11,所述上卡头一11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向下设置有连接圆孔一12,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上设置有下卡头一13,所述下卡头一13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二14,所述上V型手柄1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一15,所述水平连杆一15左端向下设置万向轮一16,所述万向轮一16下部连接有上夹片一17,所述上夹片一17下部设置有硅胶皮一18;所述下V型手柄2为中间呈120度向下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下V型手柄2右端上部设置有下卡头二21,所述下卡头二21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向上设置有连接圆孔三22,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下设置有上卡头二23,所述上卡头二23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四24,所述下V型手柄2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二25,所述水平连杆二25左端向上设置有万向轮二26,所述万向轮二26上部连接有下夹片一27,所述下夹片一27上部设置有硅胶皮二;所述上V型手柄1的连接圆孔一12与下V型手柄2的连接圆孔三2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动眼睑分张器,包括上V型手柄(1)、下V型手柄(2)、上一字型手柄(3)、下一字型手柄(4)、弹簧一(5)、弹簧二(6)、弹簧三(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型手柄(1)为中间呈120度向上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上V型手柄(1)右端下部设置有上卡头一(11),所述上卡头一(11)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向下设置有连接圆孔一(12),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上设置有下卡头一(13),所述下卡头一(13)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二(14),所述上V型手柄(1)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一(15),所述水平连杆一(15)左端向下设置万向轮一(16),所述万向轮一(16)下部连接有上夹片一(17),所述上夹片一(17)下部设置有硅胶皮一(18);所述下V型手柄(2)为中间呈120度向下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下V型手柄(2)右端上部设置有下卡头二(21),所述下卡头二(21)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向上设置有连接圆孔三(22),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下设置有上卡头二(23),所述上卡头二(23)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四(24),所述下V型手柄(2)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二(25),所述水平连杆二(25)左端向上设置有万向轮二(26),所述万向轮二(26)上部连接有下夹片一(27),所述下夹片一(27)上部设置有硅胶皮二;所述上V型手柄(1)的连接圆孔一(12)与下V型手柄(2)的连接圆孔三(22)通过轴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右端二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一(5)与所述下V型手柄中(2)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右端二分之一处连接;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右端设置有按压头一(31),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按压头一(31)左侧向下设置有上卡头三(32),所述上卡头三(32)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从右向左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五(33),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三(34),所述水平连杆三(34)左端向上设置有万向轮三(35),所述万向轮三(35)上部连接有下夹片二(36),所述下夹片二上部设置有硅胶皮三,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的连接圆孔五(33)与上V型手柄(1)的连接圆孔二(14)通过轴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连接圆孔五(33)至右端二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二(6)与所述上V型手柄(1)连接圆孔一(12)至连接圆孔二(14)的二分之一处连接;所述下一字型手柄(4)右端设置有按压头二(42),所述下一字型手柄(4)按压头一(42)左侧向上设置有下卡头三(42),所述下卡头三(42)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下一字型手柄(4)从右向左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六(43),所述下一字型手柄(4)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四(44),所述水平连杆四(44)左端向下设置有万向轮四(45),所述万向轮四(45)下部连接有上夹片二(46),所述上夹片二(46)下部设置有硅胶皮四,所述下一字型手柄(4)的连接圆孔六(43)与下V型手柄(2)的连接圆孔四(24)通过轴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下一字型手柄(4)连接圆孔六(43)至右端二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三(7)与所述下V型手柄(2)连接圆孔三(22)至连接圆孔四(24)的二分之一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手动眼睑分张器,包括上V型手柄(1)、下V型手柄(2)、上一字型手柄(3)、下一字型手柄(4)、弹簧一(5)、弹簧二(6)、弹簧三(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型手柄(1)为中间呈120度向上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上V型手柄(1)右端下部设置有上卡头一(11),所述上卡头一(11)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向下设置有连接圆孔一(12),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上设置有下卡头一(13),所述下卡头一(13)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二(14),所述上V型手柄(1)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一(15),所述水平连杆一(15)左端向下设置万向轮一(16),所述万向轮一(16)下部连接有上夹片一(17),所述上夹片一(17)下部设置有硅胶皮一(18);所述下V型手柄(2)为中间呈120度向下开口的V型圆棍,所述下V型手柄(2)右端上部设置有下卡头二(21),所述下卡头二(21)背面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向上设置有连接圆孔三(22),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一处向下设置有上卡头二(23),所述上卡头二(23)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下V型手柄(2)中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左端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四(24),所述下V型手柄(2)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二(25),所述水平连杆二(25)左端向上设置有万向轮二(26),所述万向轮二(26)上部连接有下夹片一(27),所述下夹片一(27)上部设置有硅胶皮二;所述上V型手柄(1)的连接圆孔一(12)与下V型手柄(2)的连接圆孔三(22)通过轴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上V型手柄(1)中间位置V型最下端至上V型手柄最右端二分之一处通过弹簧一(5)与所述下V型手柄中(2)间位置V型最上端至下V型手柄最右端二分之一处连接;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右端设置有按压头一(31),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按压头一(31)左侧向下设置有上卡头三(32),所述上卡头三(32)正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卡齿,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从右向左三分之二处设置有连接圆孔五(33),所述上一字型手柄(3)左端设置有水平连杆三(34),所述水平连杆三(34)左端向上设置有万向轮三(35),所述万向轮三(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凡振
申请(专利权)人:林凡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