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53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涉及汽车轮毂领域,包括外轮毂、内轮毂和连接杆,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圆心相同,所述外轮毂内侧和内轮毂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设有转动室,所述转动室内设有多个圆形钢珠,所述圆形钢珠外侧与外轮毂接触,内侧与内轮毂接触,所述内轮毂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与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内侧设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多个减震弹簧均与连接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外轮毂和内轮毂,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通过圆形钢珠和保持架形成转动连接,使轮毂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在内轮毂内侧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减震弹簧,使本轮毂具有良好的减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毂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
技术介绍
现在传统的轮毂在轮毂中心设有一转轴,通过转轴内部固定车或其他移动装置,转轴外部连接轮毂,轮毂可以围绕转动运动,这种轮毂重心较高,稳定性不好,而且现有的这种轮毂本身没有减震性,只能靠轮毂外面的轮胎减震,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破坏轮毂中心的轴,使轮毂使用寿命较低。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承载低重心的稳定轮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通过设有外轮毂和内轮毂,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通过圆形钢珠和保持架形成转动连接,使轮毂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在内轮毂内侧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减震弹簧,使本轮毂具有良好的减震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内轮毂和连接杆,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圆心相同,所述外轮毂内侧和内轮毂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设有转动室,所述转动室内设有多个圆形钢珠,所述圆形钢珠外侧与外轮毂接触,内侧与内轮毂接触,所述内轮毂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与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内侧设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多个减震弹簧均与连接杆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轮毂截面为上“凹”型,所述外轮毂截面为下“凹”型,所述内轮毂上方两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扣,所述外轮毂下方两侧均设有与卡扣相互适配的卡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室内还设有保持架,所述转动室内的多个圆形钢珠之间均通过保持架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室内还设有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设在圆形钢珠和保持架之间及外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扣和卡槽连接处均光滑,所述卡扣和卡槽之间设有润滑脂。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减震弹簧之间的夹角相同。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轮毂外侧设有胎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室两侧设有减震固件,所述减震固件包括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下方与内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上方连接一球形槽,所述钢珠设在球形槽内,所述钢珠上方与外轮毂接触。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球形槽内设有润滑脂。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润滑脂组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取合成硅油为:50~80份、Elco极压抗磨剂为:1~5份、碳黑为:1~30份、金属粉为:1~10份、氮化硼为:1~10份、抗氧剂为0.1~0.5份、钙基脂为:10~20份、磷酸酯为:2~5份组成。其中:合成硅油:合成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作为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脂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它对润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Elco极压抗磨剂:重负荷高承载,极压抗磨减磨、高效、节能、环保,作为添加剂;碳黑:作为填料,提高润滑脂抵抗流失和增强润滑的能力;金属粉:分散性好,作为催化剂;氮化硼:具有抗化学侵蚀性质,不被无机酸和水侵蚀,在热浓碱中硼碳键被断开,微溶于热酸,不溶于冷水,作为作为添加剂;抗氧剂: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钙基脂:由动植物油(合成钙基脂用合成脂肪酸)与石灰制成的钙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并以水作为胶溶剂而制成,作为稠化剂;磷酸酯:磷酸酯主要用作含磷农药、神经毒气、难燃液压油、润滑油,作为添加剂;润滑脂的生产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其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1)、将合成硅油50份、金属粉1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升温至100~150℃进行反应,反应时间:1~2小时;(2)、在反应釜混合物中加入Elco极压抗磨剂1份、碳黑1份、氮化硼1份、抗氧剂0.1份、钙基脂10份、磷酸酯2份,搅拌循环回流1~2小时;(3)、上述混合物料经过滤、研磨为成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有内轮毂和外轮毂,内轮毂和外轮毂转动连接,使轮毂能有效降低承载物体重心,安全可靠性更高。2.本技术所述的轮毂在多个组装运用时其接地支撑点间距更广,稳定性更好。3.本技术通过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设有减震固件,具有很好的减震和缓冲的效果。4.本技术的连接杆和内轮毂通过减震弹簧连接,进一步的增加了本轮毂的减震效果。因此,本技术通过设有外轮毂和内轮毂,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通过圆形钢珠和保持架形成转动连接,使轮毂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在内轮毂内侧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减震弹簧,使本轮毂具有良好的减震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减震固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轮毂;2、内轮毂;3、连接杆;4、转动室;5、圆形钢珠;6、减震弹簧;7、卡扣;8、卡槽;9、保持架;10、胎槽;11、减震固件;12、弹簧;13、钢珠;14、球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根据图1、2、3所述的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2和连接杆3,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圆心相同,所述外轮毂1内侧和内轮毂2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之间设有转动室4,所述转动室4内设有多个圆形钢珠5,所述圆形钢珠5外侧与外轮毂1接触,内侧与内轮毂2接触,所述内轮毂2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与内轮毂2,所述内轮毂2内侧设有多个减震弹簧6,所述多个减震弹簧6均与连接杆3连接。所述内轮毂2截面为上“凹”型,所述外轮毂1截面为下“凹”型,所述内轮毂2上方两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扣7,所述外轮毂1下方两侧均设有与卡扣7相互适配的卡槽8。所述转动室4内还设有保持架9,所述转动室4内的多个圆形钢珠5之间均通过保持架9连接。所述转动室4内还设有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设在圆形钢珠5和保持架9之间及外围。所述卡扣7和卡槽8连接处均光滑,所述卡扣7和卡槽8之间设有润滑脂。相邻的两个所述减震弹簧6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外轮毂1外侧设有胎槽10。所述转动室4两侧设有减震固件11,所述减震固件11包括弹簧12和钢珠13,所述弹簧12下方与内轮毂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2上方连接一球形槽14,所述钢珠13设在球形槽14内,所述钢珠13上方与外轮毂1接触。所述球形槽14内设有润滑脂。所述润滑脂组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取合成硅油为:50~80份、Elco极压抗磨剂为:1~5份、碳黑为:1~30份、金属粉为:1~10份、氮化硼为:1~10份、抗氧剂为0.1~0.5份、钙基脂为:10~20份、磷酸酯为:2~5份组成。其中:合成硅油:合成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作为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脂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它对润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Elco极压抗磨剂:重负荷高承载,极压抗磨减磨、高效、节能、环保,作为添加剂;碳黑:作为填料,提高润滑脂抵抗流失和增强润滑的能力;金属粉:分散性好,作为催化剂;氮化硼:具有抗化学侵蚀性质,不被无机酸和水侵蚀,在热浓碱中硼碳键被断开,微溶于热酸,不溶于冷水,作为作为添加剂;抗氧剂: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钙基脂:由动植物油(合成钙基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2)和连接杆(3),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圆心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1)内侧和内轮毂(2)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之间设有转动室(4),所述转动室(4)内呈圆周密布有圆形钢珠(5),所述圆形钢珠(5)外侧与外轮毂(1)接触,内侧与内轮毂(2)接触,所述内轮毂(2)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与内轮毂(2),所述内轮毂(2)内侧内呈圆周密布有减震弹簧(6),所述多个减震弹簧(6)均与连接杆(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2)和连接杆(3),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圆心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1)内侧和内轮毂(2)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之间设有转动室(4),所述转动室(4)内呈圆周密布有圆形钢珠(5),所述圆形钢珠(5)外侧与外轮毂(1)接触,内侧与内轮毂(2)接触,所述内轮毂(2)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与内轮毂(2),所述内轮毂(2)内侧内呈圆周密布有减震弹簧(6),所述多个减震弹簧(6)均与连接杆(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2)截面为上“凹”型,所述外轮毂(1)截面为下“凹”型,所述内轮毂(2)上方两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扣(7),所述外轮毂(1)下方两侧均设有与卡扣(7)相互适配的卡槽(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室(4)内还设有保持架(9),所述转动室(4)内的多个圆形钢珠(5)之间均通过保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袁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