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11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罐体上端设有进料管,罐体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罐体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套在第二旋转杆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安装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且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搅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料管将罐体底部物料泵送至物料液面处,使罐体内的物料在局部进行重新分布,消除了打旋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自由度的搅拌组合,使得改性沥青在两个方向上同时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罐,更具体涉及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
技术介绍
改性沥青是由基质沥青和改性剂经过多次研磨搅拌,溶胀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的相容性决定了改性沥青产品质量。由于基质沥青与改性剂间比重差异较大,因而必须采用强制搅拌的方式提高其相容性。且由于聚合物之间存在部分吸附,极易导致两相之间的离析,因而改性沥青生产全过程均需进行搅拌作业。现有改性沥青搅拌罐中虽设计了较为复杂的搅拌叶组,用于提高搅拌效率,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搅拌叶组均绕中轴线旋转,物料在水平方向搅拌效果较好,但垂直方向流动有限,因而加速了改性剂的分层、析出,且罐体内易出现打旋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进料管,所述罐体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罐体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套在第二旋转杆内部,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均能在罐体内部自由转动,连接杆与安装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且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搅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端与动力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带轮、传送带、第二带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通过传送带与安装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带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下方与抽料管连接,所述抽料管伸入罐体内部,所述抽料管的另一端与沥青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沥青泵的出口与回料管连接,所述回料管伸入罐体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下方的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进一步的,所述出料阀为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杆与安装箱通过第一轴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安装箱通过第二轴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杆与罐体通过第三轴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罐体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内的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均设有2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回料管将罐体底部物料泵送至物料液面处,促进物料垂直方向流动。回流物料的混入速度,使罐体内的物料在局部进行重新分布,有利于形成湍流,以消除打旋现象、提高混合效率。同时本技术采用两个自由度的搅拌组合,使得改性沥青在两个方向上同时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搅拌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进料管,3、出料管,4、第一电机,5、第一旋转杆,6、第二旋转杆,7、安装箱,8、第一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10、连接杆,11、搅拌块,12、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4、第一带轮,15、传送带,16、第二带轮,17、第二电机,18、抽料管,19、回料管,20、沥青泵,21、出料阀,22、电机支架,23、第三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是现有改性沥青搅拌罐中虽设计了较为复杂的搅拌叶组,用于提高搅拌效率,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搅拌叶组均绕中轴线旋转,物料在水平方向搅拌效果较好,但垂直方向流动有限,因而加速了改性剂的分层、析出,且罐体内易出现打旋现象。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上端设有进料管2,所述罐体2下端设有出料管3,所述罐体2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杆5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5套在第二旋转杆6内部,所述第一旋转杆5和所述第二旋转杆6均能在罐体2内部自由转动,连接杆10与安装箱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6与第一锥齿轮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8与第二锥齿轮9啮合,且第一锥齿轮8和所述第二锥齿轮9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9与连接杆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搅拌块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6上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带轮14、传送带15、第二带轮16和第二电机17,所述第一带轮14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14通过传送带15与安装在第二电机17输出轴上的第二带轮16连接。所述罐体2下方与抽料管18连接,所述抽料管18伸入罐体2内部,所述抽料管18的另一端与沥青泵20的入口连接,所述沥青泵20的出口与回料管19连接,所述回料管19伸入罐体2内部。所述罐体2下方的所述出料管3上设有出料阀21。所述出料阀21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旋转杆5与安装箱7通过第一轴承12连接。所述连接杆10与安装箱7通过第二轴承13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6与罐体2通过第三轴承23连接。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22固定在罐体2上方。所述安装箱7内的第一锥齿轮8和所述第二锥齿轮9均设有2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沥青从进料管2加入到罐体2内部,此时罐体2下方出料管3上的出料阀21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打开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7,第一电机4带动第一旋转杆5旋转的同时,通过第一旋转杆5上的第一锥齿轮8带动安装箱7内的第二锥齿轮9旋转,从而带动罐体2内的连接杆10和搅拌块11旋转,对罐体2内的沥青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通过进料管2向罐体2内部加入改性剂,将沥青与改性剂充分搅拌混合,同时,打开沥青泵20,在沥青泵20的带动下,沥青和改性剂混合后通过下方的抽料管18泵入回料管19内,再通过回料管19进入罐体2内,通过控制沥青泵20的运行情况,调控物料在回料管19内的流速和流量。当需要出料时,打开罐体2下方出料管3上的出料阀21即可将罐体2内的改性沥青排出。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进料管,所述罐体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罐体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套在第二旋转杆内部,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均能在罐体内部自由转动,连接杆与安装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且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搅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端与动力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进料管,所述罐体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罐体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套在第二旋转杆内部,所述第一旋转杆和所述第二旋转杆均能在罐体内部自由转动,连接杆与安装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且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搅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端与动力装置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带轮、传送带、第二带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通过传送带与安装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带轮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高效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下方与抽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永军王立志刘秀娥李勇王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特知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