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09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6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滤芯组件,其中,所述旋风分离过滤器为立式分离过滤器;所述壳体为柱形空腔结构体,从上至下至少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部分,所述滤芯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部分,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快开盲板;还包括旋风子组件。旋风分离过滤器的结构分为两级:第一级由许多旋风子组成,用于去除粗大颗粒,为初过滤;第二级由滤芯组成,实现良好的精细过滤,介质首先经过旋风子将10μm以上的固体颗粒及液态杂质分离后进入过滤段,滤芯为聚积式深度过滤方式,固体杂质被滤芯挡住并掉至设备下部积液腔,通过排污阀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
技术介绍
分离过滤器主要用于去除调压计量站气体中液态烃、水分、砂粒及管垢、或安装在气体储罐之前,以防止颗粒物及水分进入,或在气体处理设备中去除颗粒物和水分,以防止弄脏工艺设备及使触媒中毒,应用广泛。分离过滤器分为卧式、立式,通过设置在内部的滤芯将燃气中的固液体拦截从而排出较纯净的燃气,而现有的分离过滤器由于仅依靠滤芯进行过滤处理,滤芯的工作量大,且杂质在滤芯内易积聚从而影响滤芯的正常工作,以致减弱了分离、过滤的效果。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分离过滤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分离过滤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通过多级过滤装置实现按杂质粒径从大到小依次除杂,优化分离过滤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滤芯组件和旋风子组件,其中,所述旋风分离过滤器为立式分离过滤器;所述壳体为柱形空腔结构体,从上至下至少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部分,所述滤芯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部分,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快开盲板;还包括旋风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进口相连。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上部,所述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喷淋管组件,设置在处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三部分,用于清洗所述壳体底部的固体杂质并流出所述壳体。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管组件包括多个喷头,且所述喷头的喷淋方向竖直向下。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风子组件包括空心管状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内部的多个旋风子,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进口与所述旋风分离过滤器的所述壳体的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管状壳体的出口设置在顶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风分离过滤器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出口,且所述排污出口处设置有排污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得到以下技术效果:旋风分离过滤器的结构分为两级:第一级由许多旋风子组成,用于去除粗大颗粒杂质,为初过滤;第二级由滤芯组成,实现良好的精细过滤,介质首先经过旋风子将10μm以上的固体颗粒及液态杂质分离后进入过滤段,滤芯为聚积式深度过滤方式,固体杂质被滤芯挡住并掉至设备下部积液腔,通过排污阀排出。分级过滤,按杂质粒径从大到小依次除杂,从而优化分离过滤的效果,且降低传统仅采用单一滤芯进行过滤的工作负荷,从而增加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旋风分离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11-进口,12-出口,13-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15第三部分,2-滤芯组件,3-快开盲板,4-旋风子组件,41-旋风子。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旋风分离过滤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进口11和出口1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滤芯组件2,其中,旋风分离过滤器为立式分离过滤器;壳体1为柱形空腔结构体,从上至下至少分成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两部分,滤芯组件2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部分13,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快开盲板3;还包括旋风子组件4,设置在第二部分14,与进口11相连,待过滤介质从进口11进入旋风子组件4靠离心力过滤出10μm以上的固体颗粒及液态杂质,然后进入处于上部的第一部分13,固体杂质被滤芯组件2挡住并掉至壳体1下部积液腔,通过排污出口12设置的排污阀排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出口12设置在壳体1的第一部分13的上部,进口11设置在第二部分14,待过滤介质从处于下部的进口11进入后依次进入旋风子组件4、滤芯组件2后,从上部的出口12排出。滤芯与分离过滤器为可拆卸的连接,当设置在分离过滤器内部的滤芯损坏或需要进行清洁时,可打开壳体1顶部的快开盲板3,快速将其取出更换或清洗,使用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喷淋管组件,设置在处于壳体1底部的第三部分15,用于清洗壳体1底部的固体杂质并流出壳体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喷淋管组件包括多个喷头,且喷头的喷淋方向竖直向下,主要用于将处于旋风子组件4内部的积聚的固体颗粒及待过滤介质内部悬浮的固体杂质吸附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分离过滤器的底部,并进入排污管道,排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旋风子组件4包括空心管状壳体和设置在管状壳体内部的多个旋风子41,其中,管状壳体的进口与旋风分离过滤器的壳体1的进口11连通,管状壳体的出口设置在顶部,与壳体1的第一部分13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旋风分离过滤器的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出口,且排污出口处设置有排污阀。本技术公开的旋风分离过滤器的结构分为两级:第一级由许多旋风子41组成,用于去除粗大颗粒,为初过滤;第二级由滤芯组成,实现良好的精细过滤。介质首先经过旋风子41将10μm以上的固体颗粒及液态杂质分离后进入过滤段,滤芯为聚积式深度过滤方式,固体杂质被滤芯挡住并掉至设备下部积液腔,通过排污阀排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进口(11)和出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滤芯组件(2),其中,所述旋风分离过滤器为立式分离过滤器;所述壳体(1)为柱形空腔结构体,从上至下至少分成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两部分,所述滤芯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部分(13),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快开盲板(3);还包括旋风子组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14),与所述进口(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进口(11)和出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滤芯组件(2),其中,所述旋风分离过滤器为立式分离过滤器;所述壳体(1)为柱形空腔结构体,从上至下至少分成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两部分,所述滤芯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部分(13),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快开盲板(3);还包括旋风子组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14),与所述进口(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13)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管组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宝明谢耀东蔡晔华
申请(专利权)人: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