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75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属于冶金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石灰的利用率不高、转炉底吹输送喷吹粉剂效果不佳以及输粉管路易发生扭曲的问题。旋转接头包括转炉接头、输粉通路、输粉管接头、芯轴和托圈耳轴,输粉通路包括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芯轴的一端与输粉管接头转动连接,芯轴的另一端与托圈耳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托圈耳轴的另一端与转炉接头固定连接;第一输粉管穿过转炉接头、托圈耳轴和芯轴与第二输粉管密封转动连接,输粉管接头套设于第二输粉管的外侧。上述旋转接头可用于转炉底吹粉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冶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转炉炼钢多采用顶底复吹转炉,从转炉熔池上方通过氧枪向熔池的铁水吹入氧气,从转炉底部通过底枪向熔池吹入氮气或氩气进行熔池搅拌,同时,从转炉顶部的高位料仓加入石灰块造渣。但是,从转炉熔池上部通过氧枪向熔池的铁水吹入氧气,对于体积较大的石灰块,由于其熔化不全,会导致石灰的利用率不高,石灰消耗增加。此外,对磷含量有要求的钢种,在转炉冶炼过程中,可以通过底吹喷粉来优化脱磷效果,降低终点钢水磷含量。但是,采用底吹喷粉的方式,粉剂输送是关键,在底吹喷粉过程中,转炉和底吹喷粉管道需要随时绕托圈耳轴中心旋转,从而导致很难实现向转炉底吹输送喷吹粉剂。中国技术专利CN203668442U公开了一种转炉底吹喷粉可更换导管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旋转接头中心设置中空的导向套管,在导向套管内铺设多根可抽插更换的软管,软管与炉身配管进行连接,实现多支路向转炉炉体喷吹粉剂。但是,该装置并没能解决转炉倾动过程中炉身配管与导向套管内软管位置的相对变化,即转炉倾动过程中软管会发生扭曲的问题,从而导致软管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石灰的利用率不高、转炉底吹输送喷吹粉剂效果不佳以及输粉管路易发生扭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包括转炉接头、输粉通路、输粉管接头、芯轴和托圈耳轴,输粉通路包括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芯轴的一端与输粉管接头转动连接,芯轴的另一端与托圈耳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托圈耳轴的另一端与转炉接头固定连接;第一输粉管穿过转炉接头、托圈耳轴和芯轴与第二输粉管密封转动连接,输粉管接头套设于第二输粉管的外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粉管与第二输粉管套接,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靠近两者重叠区域的外周面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的周向均匀布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逐渐远离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重叠区域的方向,加强筋的高度逐渐减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密封圈设置于第一输粉管的端部,另一个密封圈设置于第二输粉管的端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粉管通过密封旋转连接件与第二输粉管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封旋转连接件包括卡套以及位于卡套内的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于内管外侧,外管与第一输粉管连接,内管与第二输粉管连接;或者,密封旋转连接件包括卡套以及位于卡套内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与第一输粉管连接,外管与第二输粉管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旋转接头还包括壳体以及多个气体通路,壳体套设于芯轴的外侧、且与芯轴转动连接;气体通路包括设于壳体上的输气接头以及开设于芯轴中的输气孔,输气孔的一端与输气接头连接,输气孔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托圈耳轴和转炉接头与转炉炉底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旋转接头还包括冷却液通路,冷却液通路包括设于壳体上的输液接头以及开设于芯轴中的输液孔,输液孔的一端与输液接头连接,输液孔的另一端穿过托圈耳轴和转炉接头与转炉的冷却装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转炉接头、托圈耳轴和芯轴依次固定连接,第一输粉管依次穿过转炉接头、托圈耳轴和芯轴,使得第一输粉管可以与转炉接头、托圈耳轴和芯轴同步运动,三者相对位置不变;芯轴的一端与输粉管接头转动连接,第一输粉管与第二输粉管转动连接,使得第二输粉管与芯轴同步运动,第二输粉管与输粉管接头,从而能够避免输粉管路易发生扭曲的问题,提高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的使用寿命。b)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适用于任何公称容量的转炉,从而能够实现任何形式的转炉底部喷吹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托圈耳轴;2-耳轴接管;3-法兰;4-密封垫;5-芯轴;6-壳体;7-密封环;8-轴承;9-连接件;10-输粉管接头;11-止转件;12-第一输粉管;13-第二输粉管;A-进水通路;B-出水通路,C、D、E、F-气体通路,G-输粉通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参见图1,包括转炉接头(图中未示出)、输粉通路G、输粉管接头10、芯轴5和托圈耳轴1,输粉通路G包括第一输粉管12和第二输粉管13,其中,芯轴5的一端与输粉管接头10转动连接,芯轴5的另一端与托圈耳轴1的一端固定连接,托圈耳轴1的另一端与转炉接头固定连接;第一输粉管12依次穿过转炉接头、托圈耳轴1和芯轴5与第二输粉管13密封转动连接,输粉管接头10套设于第二输粉管13的外侧。实施时,混合有喷吹粉剂的喷吹气体由输粉混合气体通路经与之相应的炉身配管输送至转炉炉底分配器,并通过炉底分配器将喷吹气体平均分配至每一支底吹供气元件的内管,并进一步喷吹至转炉熔池,实现底吹喷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转炉接头、托圈耳轴1和芯轴5依次固定连接,第一输粉管12依次穿过转炉接头、托圈耳轴1和芯轴5,使得第一输粉管12可以与转炉接头、托圈耳轴1和芯轴5同步运动,三者相对位置不变;芯轴5的一端与输粉管接头10转动连接,第一输粉管12与第二输粉管13转动连接,使得第二输粉管13与芯轴5同步运动,第二输粉管13与输粉管接头10,从而能够避免输粉管路易发生扭曲的问题,提高第一输粉管12和第二输粉管13的使用寿命。此外,上述旋转接头适用于任何公称容量的转炉,从而能够实现任何形式的转炉底部喷吹工艺。对于第一输粉管12与第二输粉管13密封转动连接的实现方式,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式,第一输粉管12可以与第二输粉管13套接,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该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设计思路基本相同。通过密封圈可以实现第一输粉管12和第二输粉管13的密封转动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输粉管12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输粉管13的直径,第一输粉管12套设于第二输粉管13的外侧,第二输粉管13上开设用于容纳密封圈的环形槽,密封圈凸出环形槽与第一输粉管12的内壁接触;或者,第二输粉管13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一输粉管12的直径,第二输粉管13套设于第一输粉管12的外侧,第一输粉管12上开设用于容纳密封圈的环形槽,密封圈凸出环形槽与第二输粉管13的内壁接触。考虑到第一输粉管12和第二输粉管13的强度较低,为了进一步避免两者发生扭曲,第一输粉管12和第二输粉管13靠近两者重叠区域的外周面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第一输粉管12和第二输粉管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接头、输粉通路、输粉管接头、芯轴和托圈耳轴,所述输粉通路包括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所述芯轴的一端与输粉管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与托圈耳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托圈耳轴的另一端与转炉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粉管穿过转炉接头、托圈耳轴和芯轴与第二输粉管密封转动连接,所述输粉管接头套设于第二输粉管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接头、输粉通路、输粉管接头、芯轴和托圈耳轴,所述输粉通路包括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所述芯轴的一端与输粉管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与托圈耳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托圈耳轴的另一端与转炉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粉管穿过转炉接头、托圈耳轴和芯轴与第二输粉管密封转动连接,所述输粉管接头套设于第二输粉管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粉管与第二输粉管套接,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靠近两者重叠区域的外周面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的周向均匀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沿逐渐远离第一输粉管和第二输粉管重叠区域的方向,所述加强筋的高度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底吹粉剂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密封圈设置于第一输粉管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彬王杰王彦生曾加庆赵舸杨勇林路赵进宣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