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风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58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井风门装置,包括平行于煤矿通道截面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一套门及其中部的第一滑动内板,所述第一套门靠近第二风门一侧设有第一外齿条,所述第一滑动内板靠近第二风门一侧设有第一内齿条,所述第一外齿条下方设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二风门与第一风门结构对称,所述第一套门和第二套门的顶端分别通过钢绳连接一组承托机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上方用于驱动主动轮转动的电机,以及分别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不会占用巷道内部空间,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风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井风门装置。
技术介绍
防风门是煤矿井下既能隔断风流,又能通行车辆行人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实现对井下的风流控制。而煤矿井下防风门要求至少布置两道门,在一道防风门关闭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另一道门的开启,即两道门不能同时开启,否则导致漏风或风流短路,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两道防风门不能同时开启的目的,通常采用互动机械联锁设置,当一扇防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另一扇防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在联锁装置设计上,大都采用滑轮和锁紧器实现联锁,这种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采用滑轮和锁紧器对两扇防风门进行互动联锁,结构复杂,可靠性差,装置维修更换频繁;采用滑轮和锁紧器对两扇防风门进行互动联锁,其结构大多设置在防风门上方,占用井下巷道空间,对煤矿的掘进开采和运输等造成阻碍和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风门装置,包括平行于煤矿通道截面的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所述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分别在通道上方的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23中上下滑动,所述第一风门1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一套门11及其中部的第一滑动内板12,所述第一套门11靠近第二风门2一侧设有第一外齿条111,所述第一滑动内板12靠近第二风门2一侧设有第一内齿条121,所述第一外齿条111下方设有第一齿轮组112,所述第二风门2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二套门21及其中部的第二滑动内板22,所述第二套门21靠近第一风门1一侧设有第二外齿条211,所述第二滑动内板22靠近第一风门1一侧设有第二内齿条221,所述第二外齿条211下方设有第二齿轮组212,所述第一套门11和第二套门21的顶端分别通过钢绳连接一组承托机构;还包括位于通道上方腔体内的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位于通道上方用于驱动主动轮32转动的电机31,以及分别与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所述主动轮32、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之间通过传动带35传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机构包括与第一套门11连接的第一承托机构51以及与第二套门21连接的第二承托机构52。所述第一承托机构51和第二承托机构52在腔体顶部一前一后平行设置,呈中心对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托机构51包括固定在通道上方腔体顶部的第一滑杆511以及套设在第一滑杆511上的第一滑块512,第一滑块512下方设有第二滑杆513,第二滑杆513上套设有L型滑块514,第一套门11顶部连接的钢绳穿过其正上方的定滑轮和第一滑杆511最右端的定滑轮后穿过第一滑块512与L型滑块514连接;所述第二承托机构52包括固定在通道上方腔体顶部的第三滑杆521以及套设在第三滑杆521上的第二滑块522,第二滑块522下方设有第四滑杆523,第四滑杆523上套设有反L型滑块524,第二套门21顶部连接的钢绳穿过其正上方的定滑轮和第三滑杆521最左端的定滑轮后穿过第二滑块522与反L型滑块524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112在与第三齿轮33啮合时才与第一内齿条12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组212在与第四齿轮34啮合时才与第二内齿条221啮合。初始状态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套门11和第一滑动内板12均与通道底面贴合密闭,而第二套门21和第二滑动内板22的底端则与通道顶部齐平,而且L型滑块514承托住第二套门21顶部的凸缘;当第一风门1需要开启供人和/或物进出时,所述电机31驱动主动轮32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顺时针转动,此时,所述第三齿轮33与第一外齿条111啮合从而带动第一套门11向上滑动,同时所述第四齿轮34与第二齿轮组212啮合从而带动第二滑动内板22向下滑动,到达图2所示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L型滑块514和反L型滑块524向下滑动,同时在钢绳的拉力下,第一滑块512和第二滑块522分别向第一滑杆511和第三滑杆521中部滑动;随后由于第一套门11到达极限位置使得第三齿轮33跳跃至与第一齿轮组112啮合从而带动第一滑动内板12向上滑动,同时由于第二滑动内板22到达极限位置使得第四齿轮34跳跃至与第二外齿条211啮合从而带动第二套门21向下滑动,直至所述第一风门1开启,第二风门2关闭,到达如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反L型滑块524承托住第一套门11顶部的凸缘;随后等待人和/或物通过第一风门1后,所述电机31驱动主动轮32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逆时针转动,此时,所述第三齿轮33与第一齿轮组112啮合从而带动第一滑动内板12向下滑动,同时所述第四齿轮34与第二外齿条211啮合从而带动第二套门21向上滑动,到达图2所示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L型滑块514和反L型滑块524向下滑动,同时在钢绳的拉力下,第一滑块512和第二滑块522分别向第一滑杆511和第三滑杆521中部滑动;随后由于第二套门21到达极限位置使得第四齿轮34跳跃至与第二齿轮组212啮合从而带动第二滑动内板22向上滑动,同时由于第一滑动内板12到达极限位置使得第三齿轮33跳跃至与第一外齿条111啮合从而带动第一套门11向下滑动,回归初始状态。所述L型滑块514在第二风门2处于开启状态时起到承托的作用,所述反L型滑块524在第一风门1处于开启状态时起到承托的作用,使得第一风门1或第二风门2在开启状态时更为稳固,确保通道中通过的人员和物品的安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的正下方的地面设有地槽4,用于关闭第一风门1和/或第二风门2时进行限位和密封。所述地槽4除了限位作用还能够进一步起到防止空气流通的密封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组112包括偶数个依次啮合的小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组212包括偶数个依次啮合的小齿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门1的前后两侧设有两组第一外齿条111、第一内齿条121和第一齿轮组112,所述第二风门2的前后两侧设有两组第二外齿条211、第二内齿条221和第二齿轮组212,相应的,所述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之间设有两套驱动机构3,所述两套驱动机构3共用一个电机31,两个主动轮32通过同一根驱动轴与电机31驱动连接。两套上述机构的设置使防风装置更为安全稳定。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装置中驱动结构3位于通道的上方,不会占用巷道内部空间,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优化和合理分配通道内的狭小空间,提高煤矿开采效率。2、本装置中采用齿轮和齿条进行传动,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3、本装置能够保证第一风门1或第二风门2在开启状态下收到承托,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矿井风门装置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矿井风门装置运行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矿井风门装置第一风门1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虚线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虚线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井风门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于煤矿通道截面的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所述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分别在通道上方的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23)中上下滑动,所述第一风门(1)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一套门(11)及其中部的第一滑动内板(12),所述第一套门(11)靠近第二风门(2)一侧设有第一外齿条(111),所述第一滑动内板(12)靠近第二风门(2)一侧设有第一内齿条(121),所述第一外齿条(111)下方设有第一齿轮组(112),所述第二风门(2)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二套门(21)及其中部的第二滑动内板(22),所述第二套门(21)靠近第一风门(1)一侧设有第二外齿条(211),所述第二滑动内板(22)靠近第一风门(1)一侧设有第二内齿条(221),所述第二外齿条(211)下方设有第二齿轮组(212),所述第一套门(11)和第二套门(21)的顶端分别通过钢绳连接一组承托机构;还包括位于通道上方腔体内的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位于通道上方用于驱动主动轮(32)转动的电机(31),以及分别与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所述主动轮(32)、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之间通过传动带(35)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于煤矿通道截面的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所述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分别在通道上方的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23)中上下滑动,所述第一风门(1)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一套门(11)及其中部的第一滑动内板(12),所述第一套门(11)靠近第二风门(2)一侧设有第一外齿条(111),所述第一滑动内板(12)靠近第二风门(2)一侧设有第一内齿条(121),所述第一外齿条(111)下方设有第一齿轮组(112),所述第二风门(2)包括下端开口的第二套门(21)及其中部的第二滑动内板(22),所述第二套门(21)靠近第一风门(1)一侧设有第二外齿条(211),所述第二滑动内板(22)靠近第一风门(1)一侧设有第二内齿条(221),所述第二外齿条(211)下方设有第二齿轮组(212),所述第一套门(11)和第二套门(21)的顶端分别通过钢绳连接一组承托机构;还包括位于通道上方腔体内的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位于通道上方用于驱动主动轮(32)转动的电机(31),以及分别与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所述主动轮(32)、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之间通过传动带(35)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机构包括与第一套门(11)连接的第一承托机构(51)以及与第二套门(21)连接的第二承托机构(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机构(51)包括固定在通道上方腔体顶部的第一滑杆(511)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沸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