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弹性体的含叔丁基不对称α-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烯烃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类用于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弹性体的含叔丁基的不对称α-二亚胺镍配合物、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作为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成树脂-聚乙烯,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而聚乙烯产品的广泛开发与应用离不开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目前,已经工业化的聚乙烯催化剂主要包括Ziegler-Natta型催化剂(DEPat889229(1953);ITPat536899(1955)和ITPat545332(1956);Chem.Rev.,2000,100,1169及该特辑相关文献),Phillips型催化剂(Belg.Pat.530617(1955);Chem.Rev.1996,96,3327)和茂金属型催化剂(W.Kaminsky,MetalorganicCatalystsforSynthesisandPolymerization,Berlin:Springer,1999),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后过渡金属配合 ...
【技术保护点】
1.下式(I)所示含叔丁基的不对称α‑二亚胺镍配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下式(I)所示含叔丁基的不对称α-二亚胺镍配合物:其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H、F、Cl、Br、I或任选被一个或多个R3取代的下列基团:C1-6烷基、C1-6烷基氧基、C3-10环烷基、C3-10环烷基氧基、C6-14芳基、C6-14芳基氧基;R2选自H、卤素、C1-6烷基-或C1-6烷氧基;X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每个R3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H、F、Cl、Br、I、C1-6烷基、C1-6烷氧基、C3-10环烷基、C3-10环烷基氧基、C6-14芳基、C6-14芳基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配合物,其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H、F、Cl、Br、I、C1-6烷基、C1-6烷氧基、C3-10环烷基、C3-10环烷基氧基、C6-14芳基、C6-14芳氧基;X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优选地,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6烷基或C1-6烷氧基;R2选自H或C1-6烷基;X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l、Br;优选地,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3烷基;R2选自H或C1-3烷基;优选地,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或异丙基;R2选自氢或甲基;优选地,所述镍配合物如式(I-1)、式(I-2)、式(I-3)、式(I-4)或式(I-5)所示:其中,X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l、Br;例如,式(I)所示的配合物可以选自具有如下基团定义的配合物:C1:R1=Me;R2=H;X为Br;C2:R1=Et;R2=H;X为Br;C3:R1=i-Pr;R2=H;X为Br;C4:R1=Me;R2=Me;X为Br;C5:R1=Et;R2=Me;X为Br;C6:R1=Me;R2=H;X为Cl;C7:R1=Et;R2=H;X为Cl;C8:R1=i-Pr;R2=H;X为Cl;C9:R1=Me;R2=Me;X为Cl;C10:R1=Et;R2=Me;X为Cl。3.下式(II)所示含叔丁基的不对称α-二亚胺镍配合物的中间体:其中,R1和R2具有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定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体,其中,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H、F、Cl、Br、I、C1-6烷基、C1-6烷氧基、C3-10环烷基、C3-10环烷基氧基、C6-14芳基、C6-14芳氧基;优选地,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6烷基或C1-6烷氧基;R2选自H或C1-6烷基;优选地,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3烷基;R2选自H或C1-3烷基;优选地,R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或异丙基;R2选自氢或甲基;优选地,所述中间体具有如下式(II-1)、式(II-2)、式(II-3)、式(II-4)或式(II-5)所示的结构:例如,式(II)所示镍配合物中间体可以选自具有如下基团定义的配合物中间体:L1:R1=Me;R2=H;L2:R1=Et;R2=H;L3:R1=i-Pr;R2=H;L4:R1=Me;R2=Me;L5:R1=Et;R2=Me。5.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包括主催化剂以及任选的助催化剂,其中,所述主催化剂选自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式(I)所示的镍配合物。优选地,所述助催化剂选自铝氧烷、烷基铝和氯化烷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铝氧烷选自甲基铝氧烷(MAO)或三异丁基铝改性的甲基铝氧烷(MMAO)中的一种或两种,还更优选三异丁基铝改性的甲基铝氧烷(MMAO);优选地,所述氯化烷基铝选自氯化二乙基铝(Et2AlCl)、氯化二甲基铝(Me2AlCl)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更优选氯化二乙基铝(Et2AlCl);优选地,当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还包括助催化剂时,所述助催化剂中的金属Al与式(I)所示的镍配合物的中心金属Ni的摩尔比为(200~4000):1,更优选摩尔比为(300~2000):1,例如可以为200:1、500:1、1000:1、1500:1、2000:1或3000:1;优选地,所述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MAO)时,甲基铝氧烷(MAO)中的金属Al与式(I)所示的镍配合物的中心金属Ni的摩尔比为(1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艳平,凯萨马穆德,王新鑫,孙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